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53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汽车,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左侧竖板和右侧竖板,左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右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称分布;左侧竖板的下端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左侧竖板的上部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成本低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可有效降低与车架纵梁焊缝处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了因载荷过大、冲击载荷频次过多造成焊缝开裂的现象。所述汽车其前上控制臂具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

Front upper control arm mounting bracket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trol arm mounting bracket and automobile front, the mounting bracket comprises a bracket body inverted \U\ shape,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ort even as one of the top, left and right vertical risers, the middle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ris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unting hole,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e rise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mounting holes, and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and second mounting holes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ft lateral vertical plate with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upper left lateral riser with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second connecting plates are made of inclined support structure after the narrow width of th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fabrication, low cost, stable connection, reliable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solebar weld, avoid excessive load, impact load frequency caused by excessive weld cracking phenomenon. The front upper control arm of the automobi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firm connection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安装有该支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前上控制臂一般需要通过安装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但现有的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因与车架纵梁焊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焊缝开裂、支架脱落等不良现象,实用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改进或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汽车,所述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成本低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可有效降低安装支架与车架纵梁焊缝处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了因载荷过大、冲击载荷频次过多造成焊缝开裂的现象。所述汽车其前上控制臂具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包括: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左侧竖板和右侧竖板,左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右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称分布;左侧竖板的下端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左侧竖板的上部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由左侧竖板的下端经翻边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于左侧竖板的上部外侧。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左侧竖板的后侧边设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第一翻边,且第一翻边与第一连接板连为一体。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右侧竖板的后侧边设有向外侧翻折形成的第二翻边。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中,所述顶板、左侧竖板、第一连接板、第一翻边、右侧竖板和第二翻边由整块钣金经冲压形成一体。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采用水平方向的长条孔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让支架主体具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左侧竖板和右侧竖板,在左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侧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称分布;并在左侧竖板的下端外侧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在左侧竖板的上部外侧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让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成本低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实际应用中,将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焊接于车架纵梁上,将前上控制臂的端部置于左侧竖板和右侧竖板之间并通过轴承结构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接,即完成了前上控制臂与车架纵梁的连接过程。本技术通过让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可有效降低与车架纵梁焊缝处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了因载荷过大、冲击载荷频次过多造成焊缝开裂的现象。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前上控制臂具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顶板;2、左侧竖板;21、第一安装孔;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第一翻边;3、右侧竖板;31、第二安装孔;32、第二翻边;4、车架纵梁;5、前上控制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既提供了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又提供了安装该支架的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具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1、左侧竖板2和右侧竖板3,在左侧竖板2的中部开设第一安装孔21,在右侧竖板3的中部开设第二安装孔31,且使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1对称分布。并在左侧竖板2的下端外侧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22,在左侧竖板2的上部外侧设置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23,且使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成本低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实际应用中,将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焊接于车架纵梁4上,将前上控制臂5的端部置于左侧竖板2和右侧竖板3之间并通过轴承结构与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1连接,即完成了前上控制臂5与车架纵梁4的连接过程。本技术通过让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可有效降低与车架纵梁4焊缝处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了因载荷过大、冲击载荷频次过多造成焊缝开裂的现象。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让第一连接板22由左侧竖板2的下端经翻边形成,并让第二连接板23通过焊接固定于左侧竖板2的上部外侧。这一结构可进一步降低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与车架纵梁4焊缝处的应力集中程度,并能有效增强安装支架的整体强度。作为优化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在左侧竖板2的后侧边设置了向外侧翻折形成的第一翻边24,且第一翻边24与第一连接板22连为一体;在右侧竖板3的后侧边设置了向外侧翻折形成的第二翻边32。这一结构可进一步增强安装支架的整体强度。在实际制备和应用中,本技术让顶板1、左侧竖板2、第一连接板22、第一翻边24、右侧竖板3和第二翻边32由整块钣金经冲压形成一体,这一结构可有效增强安装支架的整体性,并能简化制备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为方便调整安装位置,本具体实施方式让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均采用水平方向的长条孔结构。这一结构可使前上控制臂5沿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的长度方向进行微调,不但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拓展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因采用上述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前上控制臂具有连接稳固、性能可靠的优点。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1)、左侧竖板(2)和右侧竖板(3),左侧竖板(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右侧竖板(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且使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1)对称分布;左侧竖板(2)的下端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22),左侧竖板(2)的上部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倒“U”字型的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连为一体的顶板(1)、左侧竖板(2)和右侧竖板(3),左侧竖板(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右侧竖板(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且使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31)对称分布;左侧竖板(2)的下端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接板(22),左侧竖板(2)的上部外侧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均采用前宽后窄的斜支撑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2)由左侧竖板(2)的下端经翻边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板(23)通过焊接固定于左侧竖板(2)的上部外侧。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张博曹广雷郑守华杨辰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