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1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及设置在连接板一端的前置板,所述的前置板下端向所述的连接板方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板下端面上,所述的前置板与所述的连接板形成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在所述的连接板下端面上设置有螺柱,在所述的前置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所述的螺柱能够插接在所述的条形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远离所述的前置板一端设置有吸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呈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支撑前纵梁,并利用吸能器缓冲前纵梁受到的作用力,具有更好的固定和缓冲效果。

An automobil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front rail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cross section is a L shaped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ront plate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board, the lower end of the front plat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bending and joint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the connecting plate forming a U shape beam before receiving cavity,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onnec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stud, in the fron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strip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 and the stud, the strip groov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inside and fixed by a nut length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longitudinal cavity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trip groove of the front plate at one end of the front longitudinal cavity is arranged from the energy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U shaped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bearing chamber to support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nd adopts the energy absorber to buffer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fixing and buffering ef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前部受到外力冲击时,通常通过汽车前部的塑性变形来吸收碰撞产生的作用力,特别是安装在汽车前纵梁的吸能盒。当前纵梁的强度太低时,在受到冲击力时,有可能对后方车厢内的乘客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通过采用呈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支撑前纵梁,并利用吸能器缓冲前纵梁受到的作用力,能够具有更好的固定和缓冲效果。本方案中的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及设置在连接板一端的前置板,所述的前置板下端向所述的连接板方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板下端面上,所述的前置板与所述的连接板形成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在所述的连接板下端面上设置有螺柱,在所述的前置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所述的螺柱能够插接在所述的条形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远离所述的前置板一端设置有吸能器。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将前纵梁安装在前纵梁容纳腔内,能够对前纵梁起到支撑和固定效果,前置板通过螺柱安装在连接板上,使前纵梁贴合在吸能器上,当前纵梁受到外力作用时,前纵梁受到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吸能器进行缓冲,避免前纵梁受损。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连接板远离所述的前置板一端向外侧90°弯折形成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中部设置有呈倒U形的弯折部,在所述的弯折部两侧的所述的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弯折部内侧设置有呈弧形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开口向上,所述的加强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弯折部内侧相向的两个端面上。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安装板下方设置有后置板,所述的后置板呈开口向下的弧形,所述的后置板一端与所述的安装板远离所述的连接板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后置板另一端贯穿所述的连接板远离前置板一端侧壁并与所述的吸能器相连接。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通槽,在所述的吸能器面向所述的后置板一侧设置有支脚,所述的支脚一端贯穿所述的通槽并与所述的后置板相连接,所述的支脚靠近所述的吸能器一端的外径大于其另一端的外径,在所述的支脚上套装有高强弹簧,所述的高强弹簧一端挂接在所述的连接板上,所述的高强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脚侧壁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1.连接板,102.前置板,103.前纵梁容纳腔,104.螺柱,105.条形槽,106.吸能器,107.安装板,108.弯折部,109.加强板,110.加强筋,111.后置板,112.通槽,113.支脚,114.高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101及设置在连接板101一端的前置板102,所述的前置板102下端向所述的连接板101方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所述的前置板102与所述的连接板101形成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103,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设置有螺柱104,在所述的前置板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104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105,所述的螺柱104能够插接在所述的条形槽105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条形槽10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远离所述的前置板102一端设置有吸能器106。本技术将前纵梁置于前纵梁容纳腔内,使前纵梁一侧端面抵在前置板上,前纵梁另一侧端面抵在吸能器上。利用前置板对前纵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损,能够提高其抗冲击性能;由于前置板通过贯穿条形槽的螺柱与连接板相互连接,在前置板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连接板水平移动,在前纵梁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利用吸能器对前纵梁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前纵梁产生形变。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连接板的承压能力,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101远离所述的前置板102一端向外侧90°弯折形成安装板107,所述的安装板107中部设置有呈倒U形的弯折部108,在所述的弯折部108两侧的所述的安装板107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109。本实施例中,使安装板、弯折部以及连接板呈一体成型加工,使加强板贴合在弯折部两侧的安装板上,能够对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安装板变形。为了避免弯折部产生形变,优选地,在所述的弯折部108内侧设置有呈弧形的加强筋110,所述的加强筋110开口向上,所述的加强筋1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弯折部108内侧相向的两个端面上。本实施例中,将加强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弯折部内壁上,利用内侧的加强筋抵在弯折部两侧,能够避免弯折部变形。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连接板变形,优选地,在所述的安装板107下方设置有后置板111,所述的后置板111呈开口向下的弧形,所述的后置板111一端与所述的安装板107远离所述的连接板101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后置板111另一端贯穿所述的连接板101远离前置板102一端侧壁并与所述的吸能器10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使后支板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下端面上,使后支板另一端贯穿连接板侧壁并抵在吸能器上,当吸能器在前纵梁的作用下产生移动时,能够利用后置板对连接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连接板产生形变,同时能够提高连接板的抗压性能。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置板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上设置有通槽112,在所述的吸能器106面向所述的后置板111一侧设置有支脚113,所述的支脚113一端贯穿所述的通槽112并与所述的后置板111相连接,所述的支脚113靠近所述的吸能器106一端的外径大于其另一端的外径,在所述的支脚113上套装有高强弹簧114,所述的高强弹簧114一端挂接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上,所述的高强弹簧11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脚113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利用设置在支脚上的高强弹簧,能够避免吸能器相对移动时撞击到连接板上,同时,使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减少前纵梁产生形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101)及设置在连接板(101)一端的前置板(102),所述的前置板(102)下端向所述的连接板(101)方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所述的前置板(102)与所述的连接板(101)形成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103),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设置有螺柱(104),在所述的前置板(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104)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105),所述的螺柱(104)能够插接在所述的条形槽(105)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条形槽(10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远离所述的前置板(102)一端设置有吸能器(1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101)及设置在连接板(101)一端的前置板(102),所述的前置板(102)下端向所述的连接板(101)方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所述的前置板(102)与所述的连接板(101)形成U形的前纵梁容纳腔(103),在所述的连接板(101)下端面上设置有螺柱(104),在所述的前置板(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104)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105),所述的螺柱(104)能够插接在所述的条形槽(105)内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条形槽(10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的前纵梁容纳腔(103)远离所述的前置板(102)一端设置有吸能器(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101)远离所述的前置板(102)一端向外侧90°弯折形成安装板(107),所述的安装板(107)中部设置有呈倒U形的弯折部(108),在所述的弯折部(108)两侧的所述的安装板(107)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10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弯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