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06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前置制动蹄总成上固定有电子报警组件,电子报警组件包括导线座、导线、胶套和接口壳体,导线中部绕制在导线座,导线两端从导线座绕出后穿设于胶套,导线两端穿出胶套后伸入到接口壳体内;导线绕制的头部通过铆钉固定在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筋上,头部端部穿过前置蹄片通槽后埋入到前置摩擦片凹槽内;在鼓式制动器的前置摩擦片磨损过程中,通过导线的头部接触到制动鼓磨损后断开,使得报警电路发生断路进行报警。本鼓式制动器能够在蹄摩擦片到达磨损极限时,将电子信号反馈到汽车屏幕上,直观及时的实现报警,准确有效的提醒用户及时更换蹄总成,减少蹄过磨引起的周边零部件的破损,减少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鼓式制动器,尤其是涉及了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鼓式制动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中型及重型汽、货车上,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各种零部件的保养及更换的及时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富高。鼓式制动器被密闭安装在车辆的轮胎上,从外部无法看到制动器上各零部件的使用情况,而整车的使用寿命很长,远大于制动器上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当各零部件达到使用寿命时就需要进行更换;其中制动器上两个制动蹄属于磨损件,且使用寿命远远小于整车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多次更换。而制动蹄的更换周期没有准确的要求和判断标准,然而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一、制动蹄摩擦片未完全磨损:要确定摩擦片是否磨损到极限,需要将整车轮胎和制动鼓拆下,如果磨损不完全直接更换制动蹄则造成浪费;如果不更换制动蹄将轮胎及制动鼓安装上去继续使用,还需多次重复轮胎和制动鼓的拆卸和安装,浪费人力物力。二、制动蹄摩擦片磨损过度:与制动鼓进行正常磨损的是制动蹄上的摩擦衬片,摩擦衬片与制动鼓的接触磨损作用是正常的磨损消耗,不会破坏制动鼓的工作面,然而当摩擦衬片全部磨损却没有及时进行更换,会导致制动鼓与支撑摩擦衬片的制动蹄片接触磨损,而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磨损会导致制动鼓划伤,甚至起不到制动作用,在更换制动蹄时还需要将制动鼓一起换掉,而制动鼓的成本很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无论制动蹄摩擦片磨损不完全还是磨损过量,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整车制动蹄的更换周期评估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使鼓式制动器在整车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磨损到位的制动蹄进行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制动底板总成和安装在制动底板总成上的制动轮缸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和后置蹄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包括前置蹄筋、前置蹄片和前置摩擦片,前置制动蹄总成上固定有电子报警组件,电子报警组件包括导线座、导线、胶套和接口壳体,导线中部绕制在导线座的导向槽中,导线两端从导线座绕出后穿设于胶套,导线两端穿出胶套后伸入到接口壳体一端的导线孔内,接口壳体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导线中部绕制在导线座上形成的反向弯曲部作为电子报警组件的头部,头部通过铆钉固定在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筋上,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片开有用于头部贯穿的通槽,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片的前置摩擦片上开有用于头部埋入的凹槽,头部端部穿过前置蹄片的通槽后埋入到前置摩擦片的凹槽内;在鼓式制动器的前置摩擦片磨损过程中,通过导线的头部接触到制动鼓磨损后断开,使得报警电路发生断路进行报警。所述胶套通过第三线卡固定在前置蹄筋上,第三线卡一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前置蹄筋,另一端设有用于将胶套固定的卡槽。所述的电子报警组件中,穿出胶套后的导线两端通过橡胶塞再穿过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底板上的孔与接口壳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鼓式制动器中制动蹄摩擦片磨损到极限时的及时反馈,解决了在鼓式制动器中使用中制动蹄无法准确、及时的进行更换的缺陷。本技术相对于目前鼓式制动器制动蹄的使用、更换周期提供了准确的信号反馈,避免了使用鼓式制动器的整车售后中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在制动蹄上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导线穿设制动底板的示意图。图中:1导线座,2导线,3胶套,4第一线卡,5接口壳体,6第二线卡,7铆钉,8前置蹄筋,9电子报警组件,10第三线卡,11前置蹄片,12前置摩擦片,13橡胶塞,14制动鼓,15制动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底板总成和安装在制动底板总成上的制动轮缸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和后置蹄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包括前置蹄筋8、前置蹄片11和前置摩擦片12。在前置制动蹄总成上固定有电子报警组件9,如图1-3所示,电子报警组件9包括导线座1、导线2、胶套3和接口壳体5,导线2中部绕制在导线座1的导向槽中,导线座1固定在前置蹄筋8上,导线2两端从导线座1绕出后穿设于胶套3,用胶套3将伸出导向座1的导线2包裹,导线2两端穿出胶套3后伸入到接口壳体5一端的导线孔内,接口壳体5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连接。接口壳体5与胶套3共同作用将导线2收紧;接口壳体5的另一端具有与汽车报警电路中对应接头相配接的电接头。如图1所示,导线2中部绕制在导线座1上形成的反向弯曲部作为电子报警组件9的头部X,头部位于蹄摩擦片的磨损极限位置。如图4所示,头部X通过铆钉7固定在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筋8上,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片11和前置摩擦片12上开槽,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片11开有用于头部X贯穿的通槽,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片11的前置摩擦片12上开有用于头部X埋入的凹槽,头部X端部穿过前置蹄片11的通槽后埋入到前置摩擦片12的凹槽内;在鼓式制动器的前置摩擦片12磨损过程中,通过导线2的头部X接触到制动鼓14磨损后断开,使得报警电路发生断路进行报警。胶套3通过第三线卡10固定在前置蹄筋8上,第三线卡10一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前置蹄筋8,另一端设有用于将胶套3固定的卡槽,第三线卡10的卡槽将胶套3固定从而实现了电子报警组件9的线束部分固定,控制报警组件的走向及线束位置。第一线卡4用于固定胶套3在汽车底盘相应位置,实现报警器在底盘上的走向和固定。第二线卡6用于固定接口壳体5在汽车电子线路中,使接口壳体5与相应的对偶接口连接,将电子报警组件9与汽车线路接通,实现信号的反馈。电子报警组件9导线2的线束通过第一线卡4、第二线卡6和第三线卡10实现在汽车底盘中的走向固定。如图5所示,电子报警组件9中,穿出胶套3后的导线2两端通过橡胶塞13再穿过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底板15上的孔与接口壳体5连接,通过一个侧方开口的橡胶塞将报警机构的导线引出制动器,从而实现与外部的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使用过程中,制动轮缸的活塞作用到前置蹄筋和后置蹄筋时,前置制动蹄总成向前侧移动,后置蹄总成向后侧移动,分别与制动鼓接触并磨损。正常情况下,导线2所连接的报警电路处于闭路状态。随着鼓式制动器中的前置摩擦片12磨损到凹槽处,导线2的头部X接触到制动鼓14并使得导线2磨损,导线2磨断后所连接的报警电路断开,报警电路发出报警信号反馈,提醒制动蹄的摩擦片磨损到了极限,需要更换新的制动蹄。由此可见,本技术能够在蹄摩擦片到达磨损极限时,将电子信号反馈到汽车屏幕上,直观及时的实现报警,准确有效的提醒用户及时更换蹄总成,减少蹄过磨引起的周边零部件的破损,减少更换成本。上述实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的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底板总成和安装在制动底板总成上的制动轮缸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和后置蹄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包括前置蹄筋(8)、前置蹄片(11)和前置摩擦片(12),其特征在于:前置制动蹄总成上固定有电子报警组件(9),电子报警组件(9)包括导线座(1)、导线(2)、胶套(3)和接口壳体(5),导线(2)中部绕制在导线座(1)的导向槽中,导线(2)两端从导线座(1)绕出后穿设于胶套(3),导线(2)两端穿出胶套(3)后伸入到接口壳体(5)一端的导线孔内,接口壳体(5)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底板总成和安装在制动底板总成上的制动轮缸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和后置蹄总成,前置制动蹄总成包括前置蹄筋(8)、前置蹄片(11)和前置摩擦片(12),其特征在于:前置制动蹄总成上固定有电子报警组件(9),电子报警组件(9)包括导线座(1)、导线(2)、胶套(3)和接口壳体(5),导线(2)中部绕制在导线座(1)的导向槽中,导线(2)两端从导线座(1)绕出后穿设于胶套(3),导线(2)两端穿出胶套(3)后伸入到接口壳体(5)一端的导线孔内,接口壳体(5)的另一端与报警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电子报警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2)中部绕制在导线座(1)上形成的反向弯曲部作为电子报警组件(9)的头部(X),头部(X)通过铆钉(7)固定在前置制动蹄的前置蹄筋(8)上,前置制动蹄的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娇汪永胜喻刚王变变李兰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