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声器,主要涉及一种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摩托车发动机匹配时,为提高发动机不同转速段功率、扭矩,利用发动机进气及排气反射波原理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一般在进气空滤器上增加进气谐振腔,在排气消声器上增加排气谐振腔,但受摩托车空间布置及外观需求限制,无法增加谐振腔,特别是消声器排气谐振腔的布置要求较为苛刻,需要谐振腔体积不能过小,过小后无法发挥排气反射波的效果,体积过大无法满足整车空间布置需求,既然排气反射装置能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排气反射装置与消声器集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本技术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所述的摩托车消声器具有消声器本体;所述消声器本体与发动机的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排气反射装置;所述的排气反射装置具有套置设置的外管、内管;所述外管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Ⅰ和圆筒Ⅱ;所述圆筒Ⅰ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圆筒Ⅱ;所述圆筒Ⅱ的直径大于圆筒Ⅰ的直径;所述的内管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Ⅲ和圆筒Ⅳ;所述圆筒Ⅲ的外径与所述圆筒Ⅰ的内径相同;所述圆筒Ⅲ的一端位于圆筒Ⅰ内,并与所述的圆筒Ⅰ相贴合;所述圆筒Ⅲ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圆筒Ⅳ;所述圆筒Ⅳ的直径小于圆筒Ⅲ的直径;所述圆筒Ⅳ与圆筒Ⅱ之间形成用以发动机进排气反射气流的内外管环形腔体;内管所述圆筒Ⅳ的外壁面上具有沿圆周均布的反射孔;所述的反射孔连通所述的内外管环形腔体;发动机运转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所述的摩托车消声器具有消声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本体与发动机的排气口(5)之间设置有排气反射装置;所述的排气反射装置具有套置设置的外管(7)、内管(8);所述外管(7)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Ⅰ(11)和圆筒Ⅱ(12);所述圆筒Ⅰ(11)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5)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圆筒Ⅱ(12);所述圆筒Ⅱ(12)的直径大于圆筒Ⅰ(11)的直径;所述的内管(8)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Ⅲ(13)和圆筒Ⅳ(14);所述圆筒Ⅲ(13)的外径与所述圆筒Ⅰ(11)的内径相同;所述圆筒Ⅲ(13)的一端位于圆筒Ⅰ(11)内,并与所述的圆筒Ⅰ(11)相贴合;所述圆筒Ⅲ(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圆筒Ⅳ(14);所述圆筒Ⅳ(14)的直径小于圆筒Ⅲ(13)的直径;所述圆筒Ⅳ(14)与圆筒Ⅱ(12)之间形成用以发动机进排气反射气流的内外管环形腔体(9);内管所述圆筒Ⅳ(14)的外壁面上具有沿圆周均布的反射孔(10);所述的反射孔(10)连通所述的内外管环形腔体(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所述的摩托车消声器具有消声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本体与发动机的排气口(5)之间设置有排气反射装置;所述的排气反射装置具有套置设置的外管(7)、内管(8);所述外管(7)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Ⅰ(11)和圆筒Ⅱ(12);所述圆筒Ⅰ(11)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5)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圆筒Ⅱ(12);所述圆筒Ⅱ(12)的直径大于圆筒Ⅰ(11)的直径;所述的内管(8)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筒构成:圆筒Ⅲ(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珂,辛悦,陈静,王佰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