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93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包括主体部、以及凸伸于主体部外表面的多个支架,主体部包括头部和尾部,头部和尾部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二筒体的外径小于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支架包括分布于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分布于主体部相对另一侧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第二支架为龙门支架,其两个顶角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筒体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三筒体的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杆筒主体部表面通过合理的厚度布局,在保证支撑强度情况下,根据其实际应用,合理利用外部空间,降低其成本。

For the double disk brake rod cylinder front shock absor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c brake for rod cylinder before the shock absorber,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upport body, and extends out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head and tail, head and tail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comprises a first cylinder, second cylinder and third cylinder, second cylinder diameter less than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third cylinder bracket, which are distribute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section of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body portion relative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third bracket and the fourth bracket, the end of the first bracket, the third bracket and the fourth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second support for the Longmen support, two vertex position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one end of the second bracke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ylind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body third. The surface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rod cylinder is arranged by a reasonable thickn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uaranteeing the support strength, the outer space is rationally utilized according to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
本申请涉及减震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
技术介绍
前减震器中,主要包括柄杆和杆筒,柄杆在杆筒中做减震式移动,以往,经常有灰尘进入杆腔内,致使油封磨坏,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解决减震器的防尘问题刻不容缓。另外,现有的前减震器中,杆筒通常具有相同的外径,其成本高,且无法合理利用外部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包括主体部、以及凸伸于所述主体部外表面的多个支架,所述主体部包括用以与柄杆实现滑动密封的头部、以及设置有连接孔的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支架包括分布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相对另一侧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为龙门支架,其两个顶角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垂直凸伸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四支架垂直凸伸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表面。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中,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中,所述头部与第一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中,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具有轴向相通的腔体,该腔体具有相同的内径。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中,所述杆筒的材质选用纯铝或铝合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杆筒主体部表面通过合理的厚度布局,在保证支撑强度情况下,根据其实际应用,合理利用外部空间,降低其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至图3所示,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包括柄杆1和铝筒2,柄杆1的一端插置于铝筒2内。铝筒2的开口处与柄杆1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3,铝筒2与柄杆1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一间隔腔体101和第二间隔腔体102,第一间隔腔体101沿轴向位于第二间隔腔体102的外侧,第一间隔腔体101和第二间隔腔体102相连通,第一间隔腔体101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间隔腔体102,第一间隔腔体101的内壁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卡槽103,该卡槽103截面呈梯形,该卡槽103垂直的侧边接近铝筒2的开口一侧,卡槽103倾斜的侧边接近第二间隔腔体102的一侧。第二间隔腔体102内配合设置有复合衬套301,卡槽103和柄杆1之间配合设置有卡簧302,卡簧302和复合衬套301之间设置有油封303,铝筒2的开口与柄杆1之间设置有防尘罩304。防尘罩304具有凸伸于第一间隔腔体101内并抵持于卡簧302外侧的凸伸部3041、与铝筒2端面形成限位的阻挡部3042、以及与柄杆1之间贴合的密封部3043。该技术方案中,复合衬套是以钢板为基体,中间烧结球形青铜粉,表面轧制聚四氟乙烯和铅的混合物,是卷制而成的复合衬套。该技术方案中,减震器的防尘密封效果好,有效避免粉尘进入破坏油封,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油封303和复合衬套301之间设置有油封挡圈305。进一步地,柄杆1内设置有长弹簧401,铝筒2内轴向设置有阻尼杆402,柄杆1套设于阻尼杆402的外侧,长弹簧401挤压于柄杆1和阻尼杆402之间,柄杆1和阻尼杆402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内沿背离长弹簧401方向依次设置有活塞环403、阻尼簧404和活塞405。进一步地,柄杆1内设置有闷头406,该闷头406通过橡胶塞407限位于柄杆1的端部,闷头406和长弹簧401之间设置有衬管408,衬管408和长弹簧401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409。进一步地,阻尼杆402远离长弹簧401的端部和铝筒2之间设置有直杆座410。结合图1所示,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铝筒)2,包括主体部、以及凸伸于主体部外表面的多个支架。主体部包括用以与柄杆1实现滑动密封的头部201、以及设置有连接孔2021的尾部202,头部201和尾部202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筒体203、第二筒体204和第三筒体205,第二筒体204的外径小于第一筒体203和第三筒体205。支架包括分布于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支架206和第二支架207、以及分布于主体部相对另一侧的第三支架208和第四支架209,第一支架206、第三支架208和第四支架209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第二支架207为龙门支架,其两个顶角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第一支架206和第三支架208垂直凸伸于第一筒体203的外表面,第四支架209垂直凸伸于第二筒体204的外表面,第二支架207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筒体204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三筒体205的外表面。该技术方案中,主体部表面通过合理的厚度布局,在保证支撑强度情况下,根据其实际应用,合理利用外部空间,降低其成本。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筒体203和第二筒体204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在一实施例中,头部201与第一筒体203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进一步地,第一筒体203和第二筒体204具有轴向相通的腔体,该腔体具有相同的内径。在一实施例中,铝筒2的外表面上喷涂有亚黑漆层,亚黑漆层上喷涂有清水漆,用以对铝筒2表面进行保护。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及凸伸于所述主体部外表面的多个支架,所述主体部包括用以与柄杆实现滑动密封的头部、以及设置有连接孔的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支架包括分布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相对另一侧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为龙门支架,其两个顶角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垂直凸伸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四支架垂直凸伸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碟刹前减震器的杆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及凸伸于所述主体部外表面的多个支架,所述主体部包括用以与柄杆实现滑动密封的头部、以及设置有连接孔的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支架包括分布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相对另一侧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为龙门支架,其两个顶角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垂直凸伸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龙邵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振龙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