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倒酯人工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68076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倒酯抗原、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免疫化学分析技术领域,专用于抗倒酯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合成了人工抗原TNc‑BSA和TNc‑OVA,免疫兔子获得抗倒酯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合成的包被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抗倒酯最低检测限为0.005mg/L,回收率为85.2~103.1%,平均变异系数为2.1~7.9%,符合残留分析标准。

Preparation and use of anti - antiester artificial antigen and specific anti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 lodging ester antigen, an antibody and its application. It belongs to the immunochemical analysis technology field, and is specially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anti ester specific antibody and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Nc BSA and TNc artificial antigen OVA synthesized immune rabbit specific trinexapac polyclonal antibody, finally synthesized by coating antigen and specific antibody 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05mg/L trinexapac this method, the recovery rate is 85.2 ~ 103.1%,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rom 2.1 to 7.9%, in line with standard residue an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倒酯人工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化学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环己烷羧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抗倒酯(Trinexapac-ethyl),化学名称为4-环丙基(羟基)亚甲基-3,5-二氧代环己烷甲酸乙酯,结构如下式:属环己烷羧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降低赤霉素的含量控制植物生长。抗倒酯可被植物茎、叶迅速吸收,根部吸收很少。施于叶部,可转移到生长的枝条上,减少节间的伸长,可在禾谷类作物、小麦、甘蔗等多种作物上使用。它克服了许多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土质、植株及施药时间等的影响而使药效减弱或不稳定、毒性大、价格昂贵等缺点。为预防抗倒酯应用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一种灵敏、快速、选择性的残留检测方法。目前对抗倒酯的残留分析主要应用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这些方法需使用大型仪器,检测费用高,过程繁琐,不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分析。免疫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廉价、简便、灵敏、特异的优点,在大量样品快速筛选和现场监测中显示出独特优势。ELISA是一种将酶催化反应和免疫反应相结合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有酶催化反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倒酯半抗原,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倒酯半抗原,其结构式如下所示:4-环丙基(羟基)亚甲基-3,5-二氧代环己烷甲酸。2.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倒酯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①称取5.04~10.08g抗倒酯原药和30~60mL四氢呋喃加入到三角瓶中,加入24~48mL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室温下搅拌反应4~5h加入20~40mL水混合;②反应后的混合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弃去有机相,水相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2.0,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得黄色油状物;③硅胶柱纯化,洗脱液为体积比为1:40~60的甲醇:二氯甲烷的混合液110~200ml,收集馏分,浓缩近干得到抗倒酯人工半抗原。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倒酯半抗原与载体牛血清蛋白BSA偶联而成的免疫抗原TNc-BSA,其分子结构式为: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倒酯半抗原与载体卵清白蛋白OVA偶联而成的包被抗原TNc-OVA,其分子结构式为: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倒酯免疫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①将44.8~89.7mg的抗倒酯半抗原溶解在1~2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81.6~163.2m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72.9~145.8mg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下搅拌反应过夜,离心;②取步骤1中的上清液0.5~1ml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岩张亮张艳陈国吴银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