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03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单向离合器,双向螺母,左旋螺杆,右旋螺杆,活塞,摩擦限位装置等。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单向离合器的外圈旋转,单向离合器带动双向螺母转动,通过双向螺纹机构分别驱动活塞和制动钳体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制动盘两侧以相同的力将摩擦片压紧,实现高效的制动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动效率高,能自动调节制动间隙,并补偿由于摩擦片磨损造成的影响,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可用于行车制动及驻车制动。

A floating clamp disc type line control actu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loating clamp disc type linear control actuator,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one-way clutch, a bidirectional nut, a left screw, a right-handed screw, a piston, a friction limiting device, etc. A one-way clutch motor driven by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outer ring rotation, the one-way clutch drives the two-way rotation of the nut, a piston and a brake caliper body mov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re respectively driven by a bidirectional screw mechanism, the brake disc on both sides with the same force of the friction plate is pressed, to achieve efficient braking effec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operation, high braking efficiency,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 brake clearance, and compensating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wear of the friction disc, simplifying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can be used for driving braking and parking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是能够代替现有的浮钳盘式液压制动器,以电控机械的方式实现摩擦片从两侧以相同的压力夹紧制动盘,同时可以实现制动间隙可调,制动强度可调的线控机械制动器,特指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
技术介绍
线控制动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制动技术,在制动器和制动踏板之间不依靠机械的或是液力的连接,由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的信息控制电机工作,实现对于汽车的稳定可靠的制动控制。目前主要有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EHB)和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两种。线控制动系统有利于整车制动性能的优化,能够方便的与ABS、ASR、ESP等其它电子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EHB)由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改造而来,制动过程更加迅速,稳定,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和舒适性,但由于保留了液压部件,不具备完全线控制动系统的全部优点,通常被看作是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的一种先期的产品。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通过电机驱动机械机构实现制动过程,大大简化了制动系统的结构,使制动器更加易于布置、装配和检修。但现有的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由于在制动器部分往往缺少制动间隙自动调节的功能,使制动器在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摩擦片磨损的情况下引起制动执行器效率变化不定的问题,从而给制动效能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大部分制动器存在结构比较复杂,安装尺寸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能够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节,通过检测摩擦片驱动机构的位移或转角,即可换算得出制动夹紧力大小,从而使控制系统得以相应的简化。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设有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包含电机,传动机构,单向离合器,双向螺母,左旋螺杆,右旋螺杆,活塞,摩擦限位装置,活塞定位装置,制动钳体,制动盘,摩擦片;所述的双向螺母一端为左旋螺纹,与左旋螺杆相配合,一端为右旋螺纹,与右旋螺杆相配合;所述的摩擦片有两片,对称布置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一个安装在所述的活塞上,一个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经由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定位装置使活塞只能在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无法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分别与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固定安装;所述的双向螺母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运动,带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旋转,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时,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所述的电机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一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另一部分与所述的活塞外表面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当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时,由于摩擦力作用使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运动,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带动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的摩擦片压紧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得到高效可靠的制动效果,此时,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在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当解除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反向运动,单向离合器分离,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部的弹性势能作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运动,恢复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使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入;当所述的摩擦片有磨损,厚度变薄后,制动工作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转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移动,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弹性势能达到最大,由于摩擦片变薄,制动效果不佳,此时所述的电机继续工作,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继续转动,克服所述的活塞的外表面与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继续相对移动,压紧制动盘,得到可靠高效的制动效果;解除制动时,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的弹性势能作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运动,此时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以新的接触位置相对固定,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还包括在所述的双向螺母和所述的左旋螺杆、所述的右旋螺杆之间采用循环球结构,以减小摩擦阻力,提高系统工作效率。还包括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和所述的双向螺母之间增加传动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连接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所述的双向螺母连接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制动工作时,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结合,解除制动时,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分离。当所述的传动机构或所述的传动系统中无逆效率为零的传动环节时,采用锁止机构实现所述的电机断电情况下的驻车制动,所述的锁止机构采用电磁制动器或电控机械制动装置,能够在通电时断开,断电时固定传动环节中的传动元件,保持所述的摩擦片和所述的制动盘间压力的大小,实现驻车制动功能;当所述的传动机构或所述的传动系统中设置有逆效率为零的传动环节时,可以利用所述的锁止机构实现驻车制动,也可以利用逆效率为零,动力和运动无法反向传递,实现所述的电机断电情况下的驻车制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的实施例一的A向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附图中标注说明:1-制动钳支架2-导向销3-制动钳体4-右旋螺杆5-双向螺母6-蜗轮7-单向离合器8-蜗杆9-密封圈10-导向平键11-活塞12-摩擦片13-制动盘14-电机15-左旋螺杆16-圆柱滚子17-弹簧18-卡环19-电机轴20-电磁制动器21-初级主动齿轮22-初级从动齿轮23-次级主动齿轮24-次级从动齿轮25-电磁线圈26-回位弹簧27-锁止销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和附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包含一个可以在导向销(2)上移动的制动钳体(3),导向销(2)固定在制动钳支架(1)上。制动钳体(3)的钳口内有制动盘(13),制动盘(13)的两侧有摩擦片(12),一个装在制动钳体(3)上,一个装在活塞(11)上,活塞(11)通过导向平键(10)和密封圈(9)装在制动钳体(3)上,导向平键(10)使活塞(11)只能沿轴线方向移动,不能转动,密封圈(9)和活塞(11)的接触面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当活塞(11)的位移在密封圈(9)的弹性变形范围内时,密封圈(9)和活塞(11)的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活塞(11)的一端安装摩擦片(12),另一端固定安装左旋螺杆(15)。左旋螺杆(15)与双向螺母(5)的左旋螺纹部分配合安装,双向螺母(5)的一端为左旋螺纹,与左旋螺杆(15)配合安装;另一端为右旋螺纹,与右旋螺杆(4)配合安装,右旋螺杆(4)固定安装在制动钳体(3)上。因此,左旋螺杆(15)和右旋螺杆(4)均不能转动,只能随活塞(11)或制动钳体(3)移动。双向螺母(5)的外圆面作为单向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包含电机,传动机构,单向离合器,双向螺母,左旋螺杆,右旋螺杆,活塞,摩擦限位装置,活塞定位装置,制动钳体,制动盘,摩擦片;所述的双向螺母一端为左旋螺纹,与左旋螺杆相配合,一端为右旋螺纹,与右旋螺杆相配合;所述的摩擦片有两片,对称布置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一个安装在所述的活塞上,一个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经由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定位装置使活塞只能在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无法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分别与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固定安装;所述的双向螺母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运动,带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旋转,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时,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所述的电机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一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另一部分与所述的活塞外表面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当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时,由于摩擦力作用使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运动,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带动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的摩擦片压紧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得到高效可靠的制动效果,此时,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在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当解除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反向运动,单向离合器分离,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部的弹性势能作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运动,恢复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使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入;当所述的摩擦片有磨损,厚度变薄后,制动工作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转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移动,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弹性势能达到最大,由于摩擦片变薄,制动效果不佳,此时所述的电机继续工作,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继续转动,克服所述的活塞的外表面与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继续相对移动,压紧制动盘,得到可靠高效的制动效果;解除制动时,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的弹性势能作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运动,此时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以新的接触位置相对固定,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钳盘式线控制动器,包含电机,传动机构,单向离合器,双向螺母,左旋螺杆,右旋螺杆,活塞,摩擦限位装置,活塞定位装置,制动钳体,制动盘,摩擦片;所述的双向螺母一端为左旋螺纹,与左旋螺杆相配合,一端为右旋螺纹,与右旋螺杆相配合;所述的摩擦片有两片,对称布置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一个安装在所述的活塞上,一个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经由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所述的活塞定位装置使活塞只能在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无法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分别与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固定安装;所述的双向螺母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所述的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终端元件运动,带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旋转,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时,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所述的电机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的输入元件;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一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制动钳体上,另一部分与所述的活塞外表面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当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时,由于摩擦力作用使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运动,单向离合器结合,带动所述的双向螺母转动,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出,带动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的摩擦片压紧在所述的制动盘两侧,得到高效可靠的制动效果,此时,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之间有相对位移,在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产生弹性势能;当解除制动时,所述的电机经由所述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外圈反向运动,单向离合器分离,所述的摩擦限位装置内部的弹性势能作用,使所述的活塞和所述的制动钳体相对运动,恢复初始位置,此时所述的双向螺母旋转使所述的左旋螺杆和所述的右旋螺杆同时旋入;当所述的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颖常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