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后桥纵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125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其由单个板冲压焊接而成,且形成第一焊缝;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焊接,且形成第二焊缝;所述第一焊缝远离所述第二焊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可以有效地减轻零件的重量,增加零件的疲劳寿命,并提升车辆的可操控性。这种扭转梁后桥纵臂的成型形状稳定且重量轻,能够满足和第三代轴承的装配。

Twist beam rear axle trail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rsion beam rear axle longitudinal arm, which consists of a single plate stamping and weld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weld; the torsion beam rear axle longitudinal arm and beam welding, and the weld formation of second; the first second away from the weld s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orsion beam rear axle longitudinal arm is improved on the original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eight of components, increase the fatigue life of components, and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e torsion beam rear axle trailing arm shape stability and light weight, and can meet the third generation bear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转梁后桥纵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用于连接车轮和车身。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和环境的日益严峻,汽车的低油耗、低(无)污染成为其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在保证汽车性能和成本的前提下,减轻车的重量成为各大车辆厂商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优化产品结构是汽车轻量化重要的途径。在汽车部件领域,扭转梁后桥纵臂主要用于连接车轮和车身。当车轮转向及跳动时,扭转梁纵臂将会受到及其复杂的力、力矩和载荷。因此,为了减重并且要达到更好的操纵性和耐久性,纵臂的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图1为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纵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纵臂外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纵臂内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纵臂10多采用双片结构,即纵臂外片11和纵臂内片12冲压板焊接成形。此处的纵臂10和横梁20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横梁20和纵臂10搭接处存在多条焊缝,这种结构会增大焊接热影响区的区域,不仅增加了两者搭接处开裂的风险,而且使得纵臂10本身的焊接影响区也存在疲劳失效的风险。另外,过程质量很难控制,因此这种结构通常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图4为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连接的轴测图。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另外一种纵臂30比较多采用的是中空管形式。虽然这种纵臂本身没有焊缝,但其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与横梁20搭接处的焊缝长度较短,容易在此处发生疲劳失效。此外,纵臂30的尾端31的扩口率由于工艺的限制,很难扩的很大来满足于与第三代轴承的装配,从而产生轴承40和纵臂30干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制一种新型的扭转梁后桥纵臂,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纵臂的焊接处焊缝多容易开裂,或者焊缝长度较短容易疲劳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其特点在于,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由单个板冲压焊接而成,且形成第一焊缝;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焊接,且形成第二焊缝;所述第一焊缝远离所述第二焊缝。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和所述横梁焊接处的形状向外鼓起80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的尾端设置有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上的所述开口与一轴承匹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的内径大于72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为中空管。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可以有效地减轻零件的重量,增加零件的疲劳寿命,并提升车辆的可操控性。这种扭转梁后桥纵臂的成型形状稳定且重量轻,能够满足和第三代轴承的装配。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纵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纵臂外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纵臂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连接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连接的轴侧图。图6为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中卷管纵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5为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连接的轴侧图。图6为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中卷管纵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50,其由单个板冲压焊接而成,且形成第一焊缝51。同时,扭转梁后桥纵臂50与横梁20焊接,且形成第二焊缝52。此处的第一焊缝51远离第二焊缝52。优选地,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50和横梁20焊接处的形状向外鼓起80mm。这样可以增加此处的焊缝长度,从而可以增加疲劳寿命,并且可以增加后桥的侧向刚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进一步地,在扭转梁后桥纵臂50的尾端设置有开口60,将扭转梁后桥纵臂50上的开口60与一轴承匹配,例如第三代轴承。特别地,此处的开口60的内径设置为大于72mm形状,从而可以满足和第三代轴承的装配。本实施例中的扭转梁后桥纵臂50优选为中空管。根据上述结构制取的扭转梁后桥纵臂成型形状稳定,且重量轻。综上所述,本技术扭转梁后桥纵臂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可以有效地减轻零件的重量,增加零件的疲劳寿命,并提升车辆的可操控性。这种扭转梁后桥纵臂的成型形状稳定且重量轻,能够满足和第三代轴承的装配。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扭转梁后桥纵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由单个板冲压焊接而成,且形成第一焊缝;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焊接,且形成第二焊缝;所述第一焊缝远离所述第二焊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梁后桥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由单个板冲压焊接而成,且形成第一焊缝;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与横梁焊接,且形成第二焊缝;所述第一焊缝远离所述第二焊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纵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梁后桥纵臂和所述横梁焊接处的形状向外鼓起8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纵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华黄跃均贾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