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连杆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52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悬架连杆元件,包括第一壁区域、第二壁区域和第三壁区域,其中所述连杆元件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枢转安装的枢转区域,其中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与所述枢转轴线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沿着侧向平面从第一壁区域和/或从第二壁区域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取向,其中第三壁区域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并且相对于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延伸偏心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架连杆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
技术介绍
连杆元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枢转的方式悬挂并且以基本上杆状方式构造的纵向连杆充当商用车辆底盘的轴或短轴的轴承。这些纵向连杆的第一远端枢转地固定到商用车辆的框架上并且在其与枢转端相对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元件的承载部,其中车辆车轮的轴管或悬架通常配置在枢转轴承和弹性元件之间。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杆元件中,已经发现不利的是,为了实现必要的抗弯强度,不得不将连杆元件的对应部分设置成具有大的壁厚度,因此连杆元件的重量非常高,以便实现针对弯曲或扭转的预定强度。此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杆元件的几何结构不适于装配底盘的附加部件。因此,需要就连杆元件的最优几何结构和连杆元件的强度与重量的比值的优化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元件,一方面,其具有最优的几何结构,另一方面,其允许减轻重量,同时保持必要的强度。这个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杆元件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和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杆元件包括第一壁区域、第二壁区域和第三壁区域,其中所述连杆元件具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架连杆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4),包括第一壁区域(41)、第二壁区域(42)和第三壁区域(43),其中所述连杆元件(4)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S)枢转支撑的枢转区域(3),其中第一壁区域(41)和第二壁区域(4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Q)延伸的主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Q)与所述枢转轴线(S)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43)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L)从第一壁区域(41)和/或从第二壁区域(42)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L)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Q)取向,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相对于第一壁区域(41)和/或第二壁区域(42)的延伸偏心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2 DE 102014218315.41.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4),包括第一壁区域(41)、第二壁区域(42)和第三壁区域(43),其中所述连杆元件(4)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S)枢转支撑的枢转区域(3),其中第一壁区域(41)和第二壁区域(4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Q)延伸的主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Q)与所述枢转轴线(S)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43)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L)从第一壁区域(41)和/或从第二壁区域(42)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L)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Q)取向,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相对于第一壁区域(41)和/或第二壁区域(42)的延伸偏心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元件(4),其中第一壁区域(41)以第一高度(H1)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其中第二壁区域(42)以第二高度(H2)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在第一壁区域(41)上以第一高度(H1)或第二高度(H2)的0.1~0.45倍、优选0.15~0.3倍、特别优选约0.2倍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元件(4),其中第三壁区域(43)以第三高度(H3)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其中第三高度(H3)与第一高度(H1)和/或第二高度(H2)的比值为0.01~0.2,优选为0.05~0.15,特别优选为约0.08~0.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元件(4),具有上侧(45)和下侧(46)以及用于固定轴管(2)的接收区域(5),其中所述上侧(45)和所述下侧(46)配置在所述连杆元件(4)上,使得从所述轴管(2)作用在所述连杆元件(4)上的力的方向基本上从所述下侧(46)向所述上侧(45)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戈里·加拉济恩罗杰·詹森
申请(专利权)人:塞夫霍兰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