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连杆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5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悬架连杆元件,包括第一壁区域、第二壁区域和第三壁区域,其中所述连杆元件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枢转安装的枢转区域,其中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与所述枢转轴线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沿着侧向平面从第一壁区域和/或从第二壁区域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取向,其中第三壁区域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并且相对于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延伸偏心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架连杆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
技术介绍
连杆元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枢转的方式悬挂并且以基本上杆状方式构造的纵向连杆充当商用车辆底盘的轴或短轴的轴承。这些纵向连杆的第一远端枢转地固定到商用车辆的框架上并且在其与枢转端相对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元件的承载部,其中车辆车轮的轴管或悬架通常配置在枢转轴承和弹性元件之间。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杆元件中,已经发现不利的是,为了实现必要的抗弯强度,不得不将连杆元件的对应部分设置成具有大的壁厚度,因此连杆元件的重量非常高,以便实现针对弯曲或扭转的预定强度。此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杆元件的几何结构不适于装配底盘的附加部件。因此,需要就连杆元件的最优几何结构和连杆元件的强度与重量的比值的优化方面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元件,一方面,其具有最优的几何结构,另一方面,其允许减轻重量,同时保持必要的强度。这个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杆元件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和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杆元件包括第一壁区域、第二壁区域和第三壁区域,其中所述连杆元件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枢转支撑的枢转区域,其中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的主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与所述枢转轴线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从第一壁区域和/或从第二壁区域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取向,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并且相对于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偏心地配置。换句话说,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基本上平行于或沿着横向平面的主延伸指的是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具有其沿着或平行于横向平面的最大延伸。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横向于横向平面的相应延伸优选基本上小于主延伸,特别优选小于平行于横向平面的主延伸的四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平行于横向平面的延伸优选不意味着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也必须构造成平行于横向平面。相反,优选的是,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具有曲率,它们通过该曲率从平行于横向平面的构造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壁区域可以具有给定的曲率,但是优选的是,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从相应壁区域平行于横向平面的平均延伸的最大偏差不超出相应壁区域平行于侧向平面和横向平面之间的交叉线的延伸的0.1~0.2倍。换句话说,壁区域的可能的曲率半径基本上大于壁区域的最大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曲率半径优选为壁区域平行于侧向平面和横向平面的交叉线的最大延伸的5倍~10倍。换句话说,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横向于横向方向的延伸优选为相应壁区域的壁厚度。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优选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其中第一壁区域或第二壁区域的曲率优选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这种基本上平行构造的背景下进行设置。有利地,第三壁区域在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之间延伸,其中第三壁区域基本上相对于横向平面横向延伸并因此优选相对于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横向延伸。第三壁区域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的延伸也包括第三壁区域的曲率,其中第三壁区域的主延伸方向优选沿着或平行于侧向平面延伸。第一壁区域、第二壁区域和第三壁区域因此优选形成H形横截面,但是其中H的横杆相对于H的两个垂直杆偏心地配置。第三壁区域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上的偏心配置有利地允许优化利用连杆元件上的结构空间。优选地,减震器可以在由于第三壁区域在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之间的偏心配置而空闲的区域中配置在并固定到连杆元件上。此外,第三壁区域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上的偏心配置优化了连杆元件的几何惯性矩,从而使得对于连杆元件的相同或较轻的重量来说,连杆元件可以承受较高的弯矩并且可以将该弯矩传递到商用车辆的框架或轴。以特别优选的方式,第一壁区域以第一高度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延伸,其中第二壁区域以第二高度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上以第一高度或第二高度的0.1~0.45倍、优选0.15~0.3倍、特别优选约0.2倍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因此,第三壁区域将不被配置在第一高度和/或第二高度的一半处(这相当于将第三壁区域配置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中心)。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绝对高度可以优选从枢转轴线沿着连杆元件的长度变化,其中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沿着连杆元件的延伸的相应高度的平均值被认为是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优选等于第二高度,原因是有利地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上的均匀的几何惯性矩并且承受弯曲应力,而不发生扭转。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的高度优选垂直于侧向平面和平行于横向平面测量。第三壁区域配置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约四分之一高度处,一方面,允许利用大致H形横截面的特别有利的几何惯性矩。另一方面,在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约四分之三高度上保持空闲空间以便将附加部件固定到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之间的连杆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申请人的试验中,第一壁区域和/或第二壁区域的高度的约0.2倍的特别优选的比值范围通过低重量和结构空间在连杆元件上的最优分布而具有相对于高抗弯强度的最佳值。以特别优选的方式,第三壁区域以第三高度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延伸。第三壁区域的第三高度优选垂直于侧向平面测量并且优选换句话说为第三壁区域的壁厚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壁区域的平均高度或平均壁厚度优选定义为第三高度,并且是第三壁区域在平行于侧向平面的延伸中的任选可变的厚度或第三高度的平均值。通过将第三高度与第一高度和/或第二高度的比值保持为0.01~0.2,特别地可以将在连杆元件的弯曲和扭转期间作用的几何惯性矩保持为足够大,同时使重量最小化。特别优选范围0.05~0.15允许作用在壁区域上并由连杆元件承受的力和力矩的有利分布,其中同时也可以最优地利用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之间的结构空间。特别优选范围约0.08~0.1在申请人的试验中公开了相对于抗弯刚度的最佳值以及还有同时优化的重量。以特别优选的方式,所述连杆元件具有上侧、下侧以及用于固定轴管的接收区域,其中所述上侧和所述下侧配置在所述连杆元件上,使得从所述轴管作用在所述连杆元件上的力的方向基本上从所述下侧向所述上侧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配置在与所述连杆元件的上侧相比离其下侧更近的位置。从轴管传递到连杆元件上的力优选为固定到轴管上并经由轴管和连杆元件承载商用车辆的车轮的支撑力。因此,从车轮传递到商用车辆的力基本上并且在商用车辆的正常操作状态下与重力作用相反。优选地,连杆元件配置在商用车辆上使得其下侧指向商用车辆在其上行驶的地面。连杆元件的上侧优选指向商用车辆的框架。特别地,例如,在商用车辆的装载过程中,不是处于升高状态下的商用车辆定义为商用车辆的正常操作状态。以特别优选的方式,第三壁区域配置在离连杆元件的下侧更近的位置以在第三壁区域上方保持空闲的结构空间,该结构空间尽可能大并且适于将附加部件装配到连杆元件上。以特别优选的方式,第三壁区域具有基本上沿着所述侧向平面延伸的凹部。第三壁区域中的凹部特别地用于减轻连杆元件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凹部优选配置成使得第三壁区域的其余区域具有针对力传递路径进行优化的几何结构。特别地,凹部优选构造成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架连杆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4),包括第一壁区域(41)、第二壁区域(42)和第三壁区域(43),其中所述连杆元件(4)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S)枢转支撑的枢转区域(3),其中第一壁区域(41)和第二壁区域(4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Q)延伸的主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Q)与所述枢转轴线(S)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43)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L)从第一壁区域(41)和/或从第二壁区域(42)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L)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Q)取向,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相对于第一壁区域(41)和/或第二壁区域(42)的延伸偏心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2 DE 102014218315.41.一种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连杆元件(4),包括第一壁区域(41)、第二壁区域(42)和第三壁区域(43),其中所述连杆元件(4)具有用于绕着枢转轴线(S)枢转支撑的枢转区域(3),其中第一壁区域(41)和第二壁区域(4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横向平面(Q)延伸的主延伸,其中所述横向平面(Q)与所述枢转轴线(S)正交,其中第三壁区域(43)基本上沿着侧向平面(L)从第一壁区域(41)和/或从第二壁区域(42)突出,其中所述侧向平面(L)垂直于所述横向平面(Q)取向,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相对于第一壁区域(41)和/或第二壁区域(42)的延伸偏心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元件(4),其中第一壁区域(41)以第一高度(H1)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其中第二壁区域(42)以第二高度(H2)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在第一壁区域(41)上以第一高度(H1)或第二高度(H2)的0.1~0.45倍、优选0.15~0.3倍、特别优选约0.2倍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元件(4),其中第三壁区域(43)以第三高度(H3)平行于所述横向平面(Q)延伸,其中第三高度(H3)与第一高度(H1)和/或第二高度(H2)的比值为0.01~0.2,优选为0.05~0.15,特别优选为约0.08~0.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元件(4),具有上侧(45)和下侧(46)以及用于固定轴管(2)的接收区域(5),其中所述上侧(45)和所述下侧(46)配置在所述连杆元件(4)上,使得从所述轴管(2)作用在所述连杆元件(4)上的力的方向基本上从所述下侧(46)向所述上侧(45)延伸,以及其中第三壁区域(43)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戈里·加拉济恩罗杰·詹森
申请(专利权)人:塞夫霍兰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