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立体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9106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属于立体停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包括顶层提升装置、框架、中间机构、挡车框、底层横移载车板及地面轨道;顶层提升装置平均安放在框架的顶层横梁上方,且通过螺钉固定;中间机构位于框架的中间层横梁上方,可在主梁上横向移动且可实现升降车辆;底层横移载车板位于框架底部,并放置在地面轨道上,装有动力走行机构,可在地面轨道上滑动;挡车框焊接在中间机构和底层横移载车板上,防止上方车辆意外滑落对下方车辆造成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装配简便、使用方便、存车量大、安全可靠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立体停车系统。

Efficient stereo park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fficient stereoscopic parking system, belonging to a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layer lifting and traversing type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Efficient parking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op lifting device, including frame, intermediaries, car frame, the bottom board and the ground sliding rail; the top lifting device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average top frame, and fixed through screws; the middle layer above the beam intermediate mechanism is positioned in the frame, the lateral movement and can be realized lift the vehicle on the main girder; the bottom boar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shifting, and placed on the ground track, a power walking mechanism, sliding on the ground track; car frame welding in the middle and bottom sliding mechanism of the vehicle loading plate, to prevent damage to the vehicle accident to fall above the lower part of the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simple assembly, convenient use, large storage capacit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etc.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a novel and efficient stereo parking system with economy and practicability as a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立体停车系统
本技术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属于立体停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机动车与停车泊位比约为5:1,结构严重不合理,停车问题日益严重,用户对立体车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影响机械式立体车库使用率的一大因素就是存取车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多层立体停车的工作效率问题。现有的多层机械停车设备主要包括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其中升降横移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主要份额,其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单元可设计成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半地下等多种形式,最高十五层,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目前,升降横移类的停车工艺在存放顶层车及中间层车时,垂直下面的车位必须空出,且除地面层外其他层车位不允许动作,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该停车系统提出一种能通过升降系统和横移系统的合理调配实现车辆的交叉存取的低成本的立体停车系统,解决多层立体停车库工艺流程中停车效率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包括顶层提升装置、框架、中间机构、挡车框、底层横移载车板及地面轨道;顶层提升装置平均安放在框架的顶层横梁上方,且通过螺钉固定;中间机构位于框架的中间层横梁上方,可在主梁上横向移动且可实现升降车辆;底层横移载车板位于框架底部,并放置在地面轨道上,装有动力走行机构,可在地面轨道上滑动;挡车框焊接在中间机构或底层横移载车板上,防止上方车辆意外滑落对下方车辆造成破坏。本技术所述的框架是由顶层横梁、立柱、中间层横梁及顶层纵梁焊接而成的N层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的顶层设置有多个顶层提升装置;在框架的每个中间层设置多个中间机构;在框架的底层设置有多个底层横移载车板;在中间层横梁上装有中间层横梁轨道。本技术所述的顶层提升装置通过螺栓固定且均布在框架的顶层横梁和顶层纵梁上方;顶层提升装置包括: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左卷筒、传动链轮、主传动链轮、升降变频电机、联轴器、右卷筒、电位器附件、载车板、固定支座、钢丝绳A、滑轮、滑轮支座、滑轮轴和钢丝绳B;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位于左卷筒的左端,与左卷筒及左卷筒右端的传动链轮采用同轴连接,且依次向右通过联轴器与右卷筒连接,右卷筒的右端同轴连接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两个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的下部与焊接在顶层横梁上的固定支座相连接;电位器附件连接在右卷筒的输出轴右端,用于同轴传动检测;滑轮轴的中间装有滑轮,并通过滑轮支座装于顶层纵梁上;载车板的前端通过钢丝绳A悬挂在左卷筒与右卷筒的下部,后端通过钢丝绳B悬挂在滑轮的下部,用于放置车辆,通过左卷筒与右卷筒的转动,牵引钢丝绳A和钢丝绳B带动载车板平稳升降;升降变频电机与主传动链轮通过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且主传动链轮位于传动链轮的正上方,采用链条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中间机构均匀分布在框架中间层横梁轨道上,既可实现自身横移又可实现停车的升降动作;中间机构包括: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左卷筒、传动链轮、主传动链轮、升降变频电机、联轴器、右卷筒、电位器附件、横移电机、载车板、中间机构梁、钢丝绳A、滑轮、滑轮支座、滑轮轴、走行轮组成;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位于左卷筒的左端,与左卷筒及左卷筒右端的传动链轮采用同轴连接,且依次向右通过联轴器与右卷筒连接,右卷筒的右端同轴连接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两个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的下部与焊接在顶层横梁上的中间机构梁相连接;电位器附件连接在右卷筒的输出轴右端,用于同轴传动检测;滑轮轴的两端装有滑轮,并通过滑轮支座装于中间机构梁的后部;载车板的前端通过钢丝绳A悬挂在左卷筒与右卷筒的下部,后端通过钢丝绳B悬挂在滑轮的下部,用于放置车辆,通过左卷筒与右卷筒的转动,牵引钢丝绳A和钢丝绳B带动载车板平稳升降;升降变频电机与主传动链轮通过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且主传动链轮位于传动链轮的正上方,采用链条连接;升降变频电机转动时,可带动传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左卷筒、右卷筒旋转,达到提升载车板的目的;所述的走行轮把合在中间机构梁下部,与横移电机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横移电机固定于中间机构梁下方,并装于中间层横梁轨道上;当横移电机旋转时通过链条带动走行轮旋转,从而带动整个中间机构沿中间层横梁轨道横移。本技术所述的电位器附件包括:转动轴、法兰、弹性联轴器、电位器固定支架、电位器、固定座;所述的转动轴为右卷筒的传动轴,在其右端加工出圆形法兰槽,法兰左侧通过螺钉固定在法兰槽内;法兰右侧伸出轴与电位器的左侧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电位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电位器固定支架上,并与电位器固定支架一起固定在固定座上方;固定座装于固定支座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顶层提升装置可实现变速升降停车及同步检测升降距离。其具体动作为:升降变频电机转动带动主传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左卷筒及右卷筒旋转,实现钢丝绳A与钢丝绳B提升载车板。采用升降变频电机驱动,实现变频调速,空载升降载车板时,采用高速度,满载升降载车板时,采用低速度。当左卷筒及右卷筒旋转时带动转动轴及与之把合的法兰旋转,从而带动电位器输出轴旋转,通过电位器发出信号给PLC,实现提升或下降距离检测。中间机构可实现沿框架中间层横梁轨道横向移动为上层停车提高空间,且可实现变速升降停车及同步检测升降距离。其具体动作为:顶层载车板停车时,中间机构的横移电机带动车轮旋转,从而带动整个中间机构沿框架中间层横梁轨道横移,避开顶层载车板下方位置。停车在中间机构载车板上时,变频电机转动带动主传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左卷筒及右卷筒旋转,实现钢丝绳A与钢丝绳B提升载车板。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实现变频调速,空载升降载车板时,采用高速度,满载升降载车板时,采用低速度。当左卷筒及右卷筒旋转时带动转动轴及与之把合的法兰旋转,从而带动电位器输出轴旋转,通过电位器发出信号给PLC,实现提升或下降距离检测。本技术主要为解决多层立体停车库工艺流程中停车效率问题。根据立体车库停车特点按层划分,停出车工艺流程如下:一、N层停车:1、当车辆需停放在N层的某个车位时,此车位垂直下方N-1层以下的中间机构沿着框架的中间层横梁轨道上横移至空位。垂直下方的底层横移载车板沿地面轨道方向横移至空位。2、N层的提升装置动作,使载车板空载高速下降至1层的地面轨道上,车辆驶入。3、N层的提升装置动作,使载车板载着车辆一起低速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电位器附件实时检测载车板提升高度,当载车板下部越过一层挡车框时,允许一层车辆横移动作。当载车板越过二层挡车框时,允许二层及以下车辆横移动作或提升动作。同理,推断在升降过程中,当载车板越过N-1层挡车框时允许N-1层的中间机构横移或升降动作。二、2层至(N-1)层停车:1、当车辆需停放在N-1层的某个车位时,此车位垂直下方N-2层及以下的中间机构沿着框架的中间层横梁轨道上横移至空位。垂直下方的底层横移载车板沿地面轨道方向横移至空位。2、N-1层的中间机构动作,使载车板空板高速下降至1层的地面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立体停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包括顶层提升装置(1)、框架(2)、中间机构(3)、挡车框(4)、底层横移载车板(5)及地面轨道(6);顶层提升装置平均安放在框架(2)的顶层横梁(2.1)上方,且通过螺钉固定;中间机构(3)位于框架(2)的中间层横梁(2.3)上方,可在主梁上横向移动且可实现升降车辆;底层横移载车板(5)位于框架(2)底部,并放置在地面轨道(6)上,装有动力走行机构,可在地面轨道(6)上滑动;挡车框(4)焊接在中间机构(3)或底层横移载车板(5)上,防止上方车辆意外滑落对下方车辆造成破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包括顶层提升装置(1)、框架(2)、中间机构(3)、挡车框(4)、底层横移载车板(5)及地面轨道(6);顶层提升装置平均安放在框架(2)的顶层横梁(2.1)上方,且通过螺钉固定;中间机构(3)位于框架(2)的中间层横梁(2.3)上方,可在主梁上横向移动且可实现升降车辆;底层横移载车板(5)位于框架(2)底部,并放置在地面轨道(6)上,装有动力走行机构,可在地面轨道(6)上滑动;挡车框(4)焊接在中间机构(3)或底层横移载车板(5)上,防止上方车辆意外滑落对下方车辆造成破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是由顶层横梁(2.1)、立柱(2.2)、中间层横梁(2.3)及顶层纵梁(2.5)焊接而成的N层的框架结构,在框架(2)的顶层设置有多个顶层提升装置(1);在框架(2)的每个中间层设置多个中间机构(3);在框架(2)的底层设置有多个底层横移载车板(5);在中间层横梁(2.3)上装有中间层横梁轨道(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提升装置(1)通过螺栓固定且均布在框架(2)的顶层横梁(2.1)和顶层纵梁(2.5)上方;顶层提升装置(1)包括: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1.1)、左卷筒(1.2)、传动链轮(1.3)、主传动链轮(1.4)、升降变频电机(1.5)、联轴器(1.6)、右卷筒(1.7)、电位器附件(1.8)、载车板(1.9)、固定支座(1.10)、钢丝绳A(1.11)、滑轮(1.12)、滑轮支座(1.13)、滑轮轴(1.14)和钢丝绳B(1.15);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1.1)位于左卷筒(1.2)的左端,与左卷筒(1.2)及左卷筒(1.2)右端的传动链轮(1.3)采用同轴连接,且依次向右通过联轴器(1.6)与右卷筒(1.7)连接,右卷筒(1.7)的右端同轴连接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1.1);两个带立式座外球面球轴承(1.1)的下部与焊接在顶层横梁(2.1)上的固定支座(1.10)相连接;电位器附件(1.8)连接在右卷筒(1.7)的输出轴右端,用于同轴传动检测;滑轮轴(1.14)的中间装有滑轮(1.12),并通过滑轮支座(1.13)装于顶层纵梁(2.5)的后部;载车板(1.9)的前端通过钢丝绳A(1.11)悬挂在左卷筒(1.2)与右卷筒(1.7)的下部,后端通过钢丝绳B(1.15)悬挂在滑轮(1.12)的下部,用于放置车辆,通过左卷筒(1.2)与右卷筒(1.7)的转动,牵引钢丝绳A(1.11)和钢丝绳B(1.15)带动载车板(1.9)平稳升降;升降变频电机(1.5)与主传动链轮(1.4)通过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且主传动链轮(1.4)位于传动链轮(1.3)的正上方,采用链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机构(3)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琳白永昕郗厚岩衣启青蔡昌伟王树坤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