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长胜专利>正文

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56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第二停车位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如电机减速机总成)驱动各层的停车位平移、上下移动,节省成本;同时可以对车辆进行有线(无线)高效充电、有线(无线)远程控制管理、精准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

Multi layer parking without park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layer one screwed into the no need to avoid parking, the parking lot includes a drive mechanism, the first parking lot, at least second parking spaces; the first parking space at the bottom, second parking spaces are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parking; the first park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utch the chain ring, the first car carrying second parking spaces, a clutch, second chain ring and second carrier plate; a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utch through third chain ring, the clut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in ring or second ring chai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layer spin into no need to avoid parking, through a drive mechanism (such as motor speed reducer assembly) driving each layer parking shift, move up and down, save the cost;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wired to the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cable (no line) remote control, precision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parking spaces, pa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停车
,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尤其涉及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停车库每一层载车底板都必须采用两套驱动机构,才能实现载车底板的平移和升降,成本高,机构复杂,故障率高,时间长。一个驱动机构出现故障,至少会造成两个以上的停车位无法工作。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停车充电的立体停车库,以便克服现有立体停车库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如电机减速机总成)驱动各层的停车位平移、上下移动,节省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各第二停车位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及侧板,剖面呈L型,第一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环呈一字型;第一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第一滑轮固定;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侧板,剖面呈L型;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环呈倒L型;第二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其中第二滑轮设置于地面,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对应第二停车位的下方、对应离合器的一侧;第三滑轮、第四滑轮至对应离合器的距离与载车底板的宽度对应;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第一滑轮的直径,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垂直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离合器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上方设有旋转底板,载车底板的中部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底板,驱动旋转底板转动;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两侧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短钢丝绳、长钢丝绳、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五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对应侧板上,第六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与侧板的交汇处,第七滑轮设置于下层载车底板,长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设置,形成钢丝绳环,长钢丝绳具有弹性或者能根据需要的长度收放;所述短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长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第六滑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来驱动上层旋转底板及支撑机构收放;驱动支撑机构收放的方式为,通过驱动短钢丝绳滑出第六滑轮的长度;在第一状态下,长钢丝绳呈直角三角形,支撑载车底板,防止载车底板跌落;在第二状态下,长钢丝绳呈L型,便于上层旋转底板旋转;使用时,停车取车过程中,所述驱动机构每一次驱动一个离合器闭合,驱动对应的链条环动作;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平移;对应第二层及以上的停车位,在平移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继续驱动链条环移动;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下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层旋转底板转动,用户停车或取车;完成停车或取车动作后,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层旋转底板转动复位,驱动机构驱动链条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先上升,再平移复位。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各第二停车位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各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第一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第一滑轮设置;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侧板;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第二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二链条环中封闭的链条通过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设置;所述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上方设有上层底板,载车底板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上层旋转底板,驱动上层旋转底板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在载车底板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施力支撑或牵拉载车底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弹性的长钢丝绳、短钢丝绳、滑轮组,长钢丝绳具有弹性或者能根据需要的长度收放,滑轮组包括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所述第五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对应侧板上,第六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与侧板的交汇处,第七滑轮设置于下层载车底板,长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设置,形成钢丝绳环;所述短钢丝绳的一端与长钢丝绳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六滑轮连接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机构收放的方式为,通过驱动短钢丝绳滑出第六滑轮的长度;在第一状态下,长钢丝绳呈直角三角形,支撑载车底板,防止载车底板跌落;在第二状态下,长钢丝绳呈L型,便于旋转底板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车底板上、侧板的对面设有立柱,支撑机构分别连接立柱及侧板,支撑载车底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如电机)驱动各层的停车位平移、上下移动,节省成本;同时可以对车辆进行有线或无线高效充电、有线(无线)远程控制管理、精准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避让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避让立体停车库第二层停车位停车取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载车底板为汽车充电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载车底板连接电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驱动机构1、第一停车位(最下面一层)、第二停车位、第三停车位;立体停车库每一个停车单元(一个地面停车位)至少包括两个停车位(至少有一个非第一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第二停车位、第三停车位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11、第一链条环14、第一载车板13,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21、第二链条环24、第二载车板23,第三停车位的结构与第二停车位可以相同;一个驱动机构1通过第一链条4传到轴12,再有轴12通过第三链条环3传到轴22(及其他轴),第三链条环3连接各离合器11、21,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通过电动控制轴12、轴22(及其他轴)上的离合器11、21(及其他离合器),带动第一链条环14或第二链条环24(也可以是其他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13包括载车底板,或者包括载车底板及侧板,第一链条环14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环14呈一字型;第一链条环14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141,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11、第一滑轮141设置。所述第二载车板23包括载车底板、侧板,剖面呈L型;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环24呈倒L型;第二链条环24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各第二停车位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及侧板,剖面呈L型,第一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环呈一字型;第一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第一滑轮固定;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侧板,剖面呈L型;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环呈倒L型;第二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其中第二滑轮设置于地面,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对应第二停车位的下方、对应离合器的一侧;第三滑轮、第四滑轮至对应离合器的距离与载车底板的宽度对应;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第一滑轮的直径,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垂直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离合器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上方设有旋转底板,载车底板的中部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底板,驱动旋转底板转动;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两侧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短钢丝绳、长钢丝绳、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五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对应侧板上,第六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与侧板的交汇处,第七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长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设置,形成钢丝绳环,长钢丝绳具有弹性或者能根据需要的长度收放;所述短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长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第六滑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来驱动旋转底板及支撑机构收放;驱动支撑机构收放的方式为,通过驱动短钢丝绳滑出第六滑轮的长度;在第一状态下,长钢丝绳呈直角三角形,支撑载车底板,防止载车底板跌落;在第二状态下,长钢丝绳呈L型,便于旋转底板旋转;使用时,停车取车过程中,所述驱动机构每一次驱动一个离合器闭合,驱动对应的链条环动作;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平移;对应第二层及以上的停车位,在平移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继续驱动链条环移动;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下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上层底板转动,用户停车或取车;完成停车或取车动作后,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层底板转动复位,驱动机构驱动链条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先上升,再平移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各第二停车位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及侧板,剖面呈L型,第一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环呈一字型;第一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第一滑轮固定;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侧板,剖面呈L型;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环呈倒L型;第二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其中第二滑轮设置于地面,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对应第二停车位的下方、对应离合器的一侧;第三滑轮、第四滑轮至对应离合器的距离与载车底板的宽度对应;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第一滑轮的直径,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在垂直面的投影距离对应离合器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上方设有旋转底板,载车底板的中部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旋转底板,驱动旋转底板转动;所述第一载车板、第二载车板的载车底板的两侧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短钢丝绳、长钢丝绳、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五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对应侧板上,第六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与侧板的交汇处,第七滑轮设置于载车底板,长钢丝绳通过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设置,形成钢丝绳环,长钢丝绳具有弹性或者能根据需要的长度收放;所述短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长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第六滑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来驱动旋转底板及支撑机构收放;驱动支撑机构收放的方式为,通过驱动短钢丝绳滑出第六滑轮的长度;在第一状态下,长钢丝绳呈直角三角形,支撑载车底板,防止载车底板跌落;在第二状态下,长钢丝绳呈L型,便于旋转底板旋转;使用时,停车取车过程中,所述驱动机构每一次驱动一个离合器闭合,驱动对应的链条环动作;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平移;对应第二层及以上的停车位,在平移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继续驱动链条环移动;由于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条环带动对应载车底板下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上层底板转动,用户停车或取车;完成停车或取车动作后,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层底板转动复位,驱动机构驱动链条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先上升,再平移复位。2.一种一拖多层旋进无避让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停车位、至少一第二停车位;第一停车位位于最底层,各第二停车位依次设置于第一停车位的上方;所述第一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一链条环、第一载车板,各第二停车位设有离合器、第二链条环、第二载车板;一个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三链条环连接各离合器,各离合器连接第一链条环或第二链条环;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第一链条环与载车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一滑轮,封闭的链条通过对应的离合器、第一滑轮设置;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载车底板、侧板;载车底板、侧板的交汇处与第二链条环固定连接;第二链条环包括封闭的链条、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二链条环中封闭的链条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袁长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