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476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扭矩矢量控制装置,能将使制动力作用于驱动轮的制动机构小型化。具备:驱动用马达(2);差动机构(4),具有将扭矩从驱动用马达(2)向一方的驱动轮(3a)传递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和将扭矩从驱动用马达(2)向另一方的驱动轮(3b)传递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1);差动用马达,向上述差动机构(4)中的任一方的反作用力要素(17)传递扭矩;反转机构,构成为使反作用力要素彼此的扭矩反转并传递扭矩;旋转轴(9),将各行星齿轮机构(10、11)的输入要素(12、16)彼此连结;旋转部件(8),从驱动用马达(2)的输出轴(6)向差动机构传递扭矩;以及制动机构(B),使制动力作用于旋转部件(8)。

Torque vector control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orque vector control device that enables the braking mechanism to compact the brak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driving wheel. With the driving motor (2); the differential mechanism (4), with the torque from the drive motor (2) to the drive wheels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3a)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10), and the torque from the drive motor (2) to the drive wheels of the other party (3b) second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11); differential motor, the differential mechanism (4) rea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any party (17) to transmit torque; reverse mechanism, is configured so that the reaction torque reversal elements with each other and transfer torque; the rotation axis (9),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10, 11) of the input elements (12, 16)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rotating parts (8), (2) from the motor drive output shaft (6) transfer torque to the differential mechanism; and a braking mechanism (B), the braking force acting on the rotating parts (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设定在将驱动用马达的输出扭矩向左右轮传递时的扭矩的分配率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该扭矩矢量控制装置构成为包括:差动机构,将驱动用马达的输出扭矩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以及差动用马达,对从差动机构向左右轮传递的扭矩的分配率进行控制。该差动机构构成为包括两个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从驱动用马达向各太阳齿轮传递扭矩,各齿圈以使得彼此相互反转的方式经由反转机构连结,并且差动用马达与一方的齿圈连结。而且,驱动轮经由驱动轴与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连结。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8661号搭载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车辆的左右的驱动轮的驱动扭矩能够通过扭矩矢量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分配率的改变等分别被控制为不同的扭矩。另一方面,各驱动轮的制动力由在各驱动轮设置的制动装置产生。设置于各驱动轮的现有的制动装置具备盘、鼓等旋转部件、与该旋转部件摩擦接触的摩擦件、液压缸等致动器,所以能够产生所需足够的制动力,但重量也会很大,由此,弹簧下负载变大,存在车身的振动、行驶稳定性恶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使制动力作用于驱动轮的制动机构小型化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驱动用马达;差动机构,其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上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上述驱动用马达向上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上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轮连结,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上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上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上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上述驱动用马达向上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上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轮连结,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上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上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差动用马达,其将扭矩向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和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的任一方传递;反转机构,其使作用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的扭矩反转且向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传递;以及旋转轴,其将上述第一输入要素和上述第二输入要素连结;以及旋转部件,其从上述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轴向上述旋转轴传递扭矩,上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通过选择性地与上述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产生制动力。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与上述第一输入要素相比以更低的速度旋转时,上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并且,在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与上述第二输入要素相比以更低的速度旋转时,上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制动机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或者上述第一输出要素摩擦接触,并且使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或者上述第二输出要素摩擦接触,使上述制动力作用于上述旋转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驱动用马达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输出使上述输出轴的旋转速度降低的制动扭矩,上述旋转部件构成为与上述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轴一体旋转。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旋转部件配置在与上述旋转轴不同的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旋转部件是上述驱动用马达的输出齿轮。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或者上述第一输出要素啮合的第一制动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或者上述第二输出要素啮合的第二制动齿轮,上述制动机构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第一制动齿轮摩擦接触,并且使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第二制动齿轮摩擦接触,使上述制动力作用于上述旋转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制动机构构成为通过电磁力对上述摩擦接触时的摩擦力进行控制。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制动机构是构成为在摩擦接触的面之间夹装机油的湿式的制动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为从作为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构成要素的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轴经由旋转部件向连结于各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要素的旋转轴传递扭矩。而且,设置有与该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作用制动力的制动机构。即,在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内置有制动机构。因此,利用制动机构使制动力作用于旋转部件从而使能够制动力作用于驱动轮,所以不需要在驱动轮设置现有的制动机构,或者能够将该制动机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弹簧下负载,减少车身的振动、提高行驶稳定性。另外,该旋转部件除了传递驱动扭矩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制动器转子的功能,所以能够将内置于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制动机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为在被从差动用马达传递扭矩的反作用力要素与被从驱动用马达输入扭矩的输入要素相比以更低的速度旋转时,各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而且,在该结构中,在各输出要素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各反作用力要素成为停止的状态,另外,在各输出要素的旋转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各反作用力要素相对旋转,差动用马达随之旋转。在这样各反作用力要素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各反作用力要素的旋转速度也会成为极低速。因此,各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所以作用于旋转部件的制动力增大并作用于各输出要素。其结果是,能够将制动机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为通过使旋转部件与各反作用力要素或者各输出要素输入部件摩擦接触,由此使制动力作用于旋转部件。因此,上述各反作用力要素或者各输出要素也作为制动盘发挥功能。其结果是,能够将制动机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为旋转部件与驱动用马达一体旋转。因此,容易进行驱动用马达的制动扭矩、以及制动机构的制动力的分担的调整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与连结各输入要素的旋转轴不同的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上配置旋转部件。因此,制动机构所产生的摩擦的热量难以向构成差动机构的各旋转构件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各旋转构件热膨胀等引起的动力损失的增大。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为制动机构通过电磁力对摩擦接触时的摩擦力进行构成。因此,电气控制驱动用马达和差动用马达以及制动机构,容易进行各马达、制动机构的协调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机构是湿式的制动机构。因此,能够抑制摩擦热的产生,或者能够迅速使该热量降低,所以能够抑制因传递扭矩的各部件热膨胀等引起的动力损失的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使行星架作为制动盘发挥功能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使输出齿轮作为制动器转子发挥功能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经由制动齿轮向齿圈传递差动马达的输出扭矩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利用反转机构连结各制动齿轮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作为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前提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扭矩矢量控制装置;2:驱动用马达;3a、3b:驱动轮;4:差动机构;5:差动用马达;6、27、42:输出轴;7、28:输出齿轮;8、45:从动齿轮;9:旋转轴;10、11:行星齿轮机构;12、16:太阳齿轮;13、17:齿圈;14、18:行星齿轮;15、19:行星架;20:反转机构;21、22:连结轴;23、24、25、26:小齿轮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驱动用马达;差动机构,其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用马达向所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轮连结,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所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用马达向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轮连结,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所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差动用马达,其将扭矩向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和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的任一方传递;反转机构,其使作用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的扭矩反转且向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传递;以及旋转轴,其将所述第一输入要素和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连结;以及旋转部件,其从所述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轴向所述旋转轴传递扭矩,所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通过选择性地与所述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产生制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4 JP 2016-0328221.一种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驱动用马达;差动机构,其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用马达向所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轮连结,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所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用马达向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轮连结,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将反作用力扭矩输出以使得所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差动用马达,其将扭矩向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和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的任一方传递;反转机构,其使作用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的扭矩反转且向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传递;以及旋转轴,其将所述第一输入要素和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连结;以及旋转部件,其从所述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轴向所述旋转轴传递扭矩,所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通过选择性地与所述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产生制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与所述第一输入要素相比以更低的速度旋转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并且,在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与所述第二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野宏杉谷伸芳久保爱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舍米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