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孔减震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752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射孔减震器装置,包括上圆筒和下圆筒;下圆筒的外壁下部套设有摩擦筒,下圆筒的上部外壁上套设有能轴向固定于下圆筒上、且能沿下圆筒旋转移动的过渡圆筒,上圆筒的下部能带动过渡圆筒旋转地滑设于过渡圆筒的外壁上,上圆筒能向上轴向卡止于过渡圆筒上、且能向下滑动与过渡圆筒之间形成轴向减震间隙;下圆筒位于所述过渡圆筒的下方的外壁上套设有通过径向的剪切销钉固定、且能沿下圆筒滑动的弯卡固定套,弯卡固定套的顶部沿周向间隔地铰接有多个能被过渡圆筒的底端顶抵径向张开、且能径向收缩的弯卡。该装置能够吸收射孔时管柱震动能量,提高施工安全性,确保射孔和测试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孔减震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射孔
,尤其涉及一种射孔减震器装置。
技术介绍
射孔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射孔完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完井方法。射孔技术是指将射孔专用仪器设备输送到井下预定位置,对准目的层引爆射孔器,聚能射孔弹被导爆索引爆后,爆轰波以7000-8000米/秒向前传播,产生高压冲击波,从而穿透套管、水泥环进入地层,形成一个孔道,构成目的层至套管内连通的一项技术。目前国内外射孔技术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①以追求油气产能为主要目的的高效射孔完井技术,如聚能射孔技术、复合射孔技术等;②以保护油气层、完善和提高射孔完井效果为主要目的的射孔工艺技术,如负压射孔工艺技术、动态负压射孔工艺技术、超正压射孔工艺技术、定方位射孔工艺技术等;③以提高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的一体化组合作业工艺,包括提高测试资料真实性的射孔与测试联作工艺、射孔与酸化、射孔与压裂等措施联作工艺等,④以提高作业安全性和效果为主要目的的管柱安全性设计、施工优化设计、智能定向射孔、射孔施工过程监测和诊断等;⑤以恢复油气井产能、延长使用寿命为目的的增产措施,如射爆联作增产技术和爆燃压裂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射孔减震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孔减震器装置,包括顶部能与上部管柱连接的上圆筒和底部能与下部管柱连接的下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筒的外壁下部套设有摩擦筒,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外壁上套设有能轴向固定于所述下圆筒上、且能沿所述下圆筒旋转移动的过渡圆筒,所述上圆筒的下部能带动所述过渡圆筒旋转地滑设于所述过渡圆筒的外壁上,所述上圆筒能向上轴向卡止于所述过渡圆筒上、且能向下滑动与所述过渡圆筒之间形成轴向减震间隙;所述下圆筒位于所述过渡圆筒的下方的外壁上套设有通过径向的剪切销钉固定、且能沿所述下圆筒滑动的弯卡固定套,所述弯卡固定套的顶部沿周向间隔地铰接有多个能被所述过渡圆筒的底端顶抵径向张开、且能径向收缩的弯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孔减震器装置,包括顶部能与上部管柱连接的上圆筒和底部能与下部管柱连接的下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筒的外壁下部套设有摩擦筒,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外壁上套设有能轴向固定于所述下圆筒上、且能沿所述下圆筒旋转移动的过渡圆筒,所述上圆筒的下部能带动所述过渡圆筒旋转地滑设于所述过渡圆筒的外壁上,所述上圆筒能向上轴向卡止于所述过渡圆筒上、且能向下滑动与所述过渡圆筒之间形成轴向减震间隙;所述下圆筒位于所述过渡圆筒的下方的外壁上套设有通过径向的剪切销钉固定、且能沿所述下圆筒滑动的弯卡固定套,所述弯卡固定套的顶部沿周向间隔地铰接有多个能被所述过渡圆筒的底端顶抵径向张开、且能径向收缩的弯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孔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筒的顶部自外向内地坐封有能周向旋转的旋转内筒,所述旋转内筒位于所述下圆筒外部的外壁位于所述过渡圆筒的内部,所述弯卡固定套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沿径向贯通的销钉圆过孔,所述下圆筒的侧壁上与各所述销钉圆过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沿轴向设置的第一直透槽,所述旋转内筒的侧壁上与各所述第一直透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直透槽,各所述第二直透槽的顶端一侧连通设置有沿所述旋转内筒的周向设置的水平的弧透槽,所述剪切销钉能穿设通过所述销钉圆过孔、所述第一直透槽后穿设于所述弧透槽或所述第二直透槽内;所述上圆筒内位于所述旋转内筒的上方固定套设有内固定套,所述内固定套的底部与所述旋转内筒的顶部设置有能匹配的周向卡接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孔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筒的内壁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的下端构成第一台阶部,所述旋转内筒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缩径的环形凸柱,所述旋转内筒位于所述环形凸柱顶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黄涛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