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50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在高速成型性、高流动性、刚性和耐冲击性的平衡、耐应力开裂性、滑动性、低异味性、食品安全性方面优异的注射成型容器盖用树脂组合物。提供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等,其特征在于,该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含有20质量%以上、不足40质量%的乙烯系聚合物(A)以及超过60质量%、80质量%以下的乙烯系聚合物(B);乙烯系聚合物(A)的HLMFR为1g/10分钟以上、10g/10分钟以下,以及密度为0.910g/cm↑[3]以上、0.950g/cm↑[3]以下,乙烯系聚合物(B)的MFR为30g/10分钟以上、不足150g/10分钟、以及密度为0.960g/cm↑[3]以上;并且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i)MFR为1g/10分钟以上、不足10g/10分钟,HLMFR为70g/10分钟以上、不足400g/10分钟,HLMFR/MFR为40以上、不足80,以及(ii)密度为0.953g/cm↑[3]以上、不足0.965g/cm↑[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纳清凉饮料等液体、特别是碳酸饮料的液体 的容器的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涉及特别是在 注射成型中,在高速成型性、高流动性、刚性、耐冲击性、耐 应力开裂性、滑动性、低异味性、食品安全性、开盖性和闭盖 性方面优异的、容器的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塑料容器在各种物性、成型性、轻质性、经济性等方面优 异,而且,适合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再利用性等,因此近年来广 泛用作日用品和工业用品,且优于现有的金属制、玻璃制等的 谷為。在塑料容器当中,所谓的PET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 容器)由于优异的机械强度、透明性、或高的气体屏蔽能力、 无公害性等,作为饮食品用容器获得认可,因此作为清凉饮料 等的容器来说需要量非常高。特别是,最近小型的PET瓶作为 便携的小尺寸的饮料用容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PET瓶 的耐热性和耐压性得到改进,广泛用作冬季用的便携式热饮用 和长期储存用的高温灭菌处理饮料的容器。另外,与PET瓶所代表的聚酯树脂一样,聚乙烯系树脂作 为清凉饮料等饮料用容器材料也受到重视,需求日益增加。另外,在作为碳酸饮料等清凉饮料用的容器的PET瓶中, 一直以来使用铝的金属制的盖作为其容器盖,但是,近年来从 再循环等环境保护的观点、经济性等出发,越来越多地使用聚 烯烃制盖。这些容器盖在高速成型的目的下,通过连续压塑成型(CCM)被成型。从容器的密封性、开盖性、饮食品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其 它必须的性能出发,清凉饮料等的容器的盖部件是与容器本体 一样重要的制品,从这些性能以及成型性、刚性、耐热性等各 种物性的观点来看, 一直研究对聚烯烃制、特别是聚乙烯系树 脂制的盖部件进行技术上的改良,专利公开公报中也公开了非 常多的改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 6。)。审视这些改良方案之中有代表性的改良方案的话,专利文 献l中涉及碳酸饮料容器用盖子,公开了 一种为了提高耐压性、 气密性而对聚乙烯成分的MFR (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进行规 定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注射成型 用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目的在于提高柔软性和耐热性,该组 合物由对MFR、密度以及最高溶解顶点温度进行规定的乙烯 a -烯烃共聚物和脂肪酸甘油酯等特定的添加剂组成。但是,专利文献l中公开的组合物由于低分子量成分少,高 速成型性不充分;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组合物包含特定的 添加剂成分用来改善模具脱模性,因此由于成分溶出而不能满 足食品安全性这一点。另外,近年来利用专利文献3、 4中公开的聚乙烯树脂组合 物并通过压塑成型,提高密封性、刚性等各种性能的同时,缩 短了容器盖的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率,因此使用高流动性的 聚烯烃树脂已经得到实用化。进而,近来从提高经济性的理由出发,加快成型速度的成 型高循环化,同时促进容器盖的薄壁化,但是容器盖的薄壁化 中,为了不使容器盖因容器内压而变形而内容物从密封部泄露, 需要特别高的刚性。特别是最近出现了用加温器将装有绿茶等 饮料的容器加热后销售的形式,在该加热销售中,为了即便在高温时也能保持形状并且不会由于容器盖的上紧而发生破裂, 要求进一步刚性化。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 一种对树脂材料的 密度以及MFR和HLMFR的流量比(FRR )进行了规定的材料, 其在提高成型性、耐应力开裂性等各种性能的同时,即便在高 温时树脂的伸缩也小,从而改善了再次闭盖性,该材料正在通 过压塑成型而获得实用化。但是,利用在专利文献4、提出对树脂材料的密度、和MFR 与HLMFR的流量比(FRR)、以及短链支链数进行规定的材料 的专利文献6等中公开的聚乙烯系树脂材料,已经可以实现兼具 耐热性、刚性、成型性、耐应力开裂性等各种性能的材料,能 够耐受碳酸饮料的内压的聚乙烯系树脂材料开始作为碳酸饮料 容器盖使用。近年来,随着注射成型技术不断进步,容器盖的高速成型 化已成为可能。也尝试通过注射成型对前述的、通过现有技术 制造的容器盖用聚乙烯进行成型,为了达到对其改良的目的, 使前述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变宽。但是,由于分子量分布变宽,连续压塑成型(CCM)中产 生了轻微的不良,高速的注射成型化变得困难。具体而言,产 生容器盖在纵向上开裂的、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尺寸不稳定。 另外,存在用于开盖闭盖的桥连部无法切断等问题。鉴于这样的现状,需要这样的聚乙烯材料,即,在具有现 有的盖所要求的耐应力开裂性、刚性、耐冲击性的同时,具有 可以注射成型的合适的分子量分布。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昭58 - 103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 - 302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 _ 159250号公报曰本特开2000 -曰本特开2004 -曰本特开2002 -248125号7>才艮 123995号公报说明书第4/25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盖用树脂组合物,其在高 速成型性、高流动性、刚性和耐冲击性的平衡、耐应力开裂性、 滑动性、低异味性、食品安全性方面优异,特别适合用于收纳 碳酸饮料的液体的容器盖的材料,并具有适当的分子量分布、 特别是注射成型中也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性能的容器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通过以特定的比例将2种特定的性状的乙烯系聚合物进行组合制成 树脂组合物,由此发现满足这些特性的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材 料,直至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l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 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20质量%以上、不足40 质量%的乙烯系聚合物(A)以及超过60质量%、 80质量%以 下的乙烯系聚合物(B)。乙烯系聚合物(A)在温度190。C、荷重21.6Kg下的熔体流 动速率(HLMFR)为lg/10分钟以上、10g/10分钟以下;以及密 度为0.910g/cm3以上、0.950g/cm3以下;乙烯系聚合物(B)在 温度190。C、荷重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30g/10 分钟以上、不足150g/10分钟,以及密度为0.960g/cn^以上;聚 乙烯树脂组合物的(i)MFR为lg/10分钟以上、不足10g/10分钟, HLMFR为70g/10分钟以上、不足400g/10分钟,HLMFR/MFR为40以上、不足80,以及(ii )密度为0.953g/cm3以上、不足 0.965g/cm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根据第1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 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而,(iii)弯曲模 量为800MPa以上,(iv)拉伸屈服强度为25MPa以上,(v)烃挥 发成分为80ppm以下,(vi) 120xl20x2mm的注射成型板的收缩 率各向异性(MD/TD)为1.0以上、不足2.0,以及(vii)恒应 变ESCR为10Hr以上、1000Hr以下。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根据第2的专利技术的 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而, (viii)在1.9MPa下的FNCT为60小时以上。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 ~ 3任意一个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 在于,注射成型容器盖为碳酸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注射成型容器盖用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含有20质量%以上、不足40质量%的乙烯系聚合物(A)以及超过60质量%、80质量%以下的乙烯系聚合物(B),乙烯系聚合物(A)在温度190℃、荷重21.6Kg下的熔体流动 速率(HLMFR)为1g/10分钟以上、10g/10分钟以下,以及密度为0.910g/cm↑[3]以上、0.950g/cm↑[3]以下;乙烯系聚合物(B)在温度190℃、荷重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30g/10分钟以上、不足150g/10分钟,以及密度为0.960g/cm↑[3]以上;并且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i)MFR为1g/10分钟以上、不足10g/10分钟,HLMFR为70g/10分钟以上、不足400g/10分钟,HLMFR/MFR为40以上、不足80,以及(ii)密度为0.953g/cm↑[3]以上、不足0.965g/cm↑[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林邦彦加贺谷一平平本知己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