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45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这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在条形通孔上加设了一个工艺片,对扰流板本体起到了支撑作用;扰流板本体的背面加设了内凹筋,提高了扰流板的刚性,增加了扰流板的抗压和抗弯能力;通过在扰流板本体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从而可以方便扰流板本体与汽车进行安装,提高了扰流板的安装效率;扰流板本体中嵌有天线金属杆,天线金属杆上接有天线馈线,从而可以接受广播信号,不占用汽车内部空间,不影响汽车整体的造型;扰流板的左右两端加装减震垫后起到降低间隔间隙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Shock absorbing compression type spoi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hock compression type spoiler, the shock compression spoiler in the strip-shaped through hole arranged on a wafer, to a supporting role for the spoiler body; the back spoiler ontology added concave rib,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spoiler spoiler, increase the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capacity a connecting plate; the spoiler is through the front of the body is added, 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car body and the spoiler for installation,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of spoiler spoiler; body are embedded in the metal rod antenna, the antenna is connected with a metal rod antenna feeder, which can receive broadcast signal, does not occupy the inner space of vehicle, does not affect the the whole car styling;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spoiler pad after reducing interval gap, but also can play the anti-collision buffer, to mention Its service life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抗压型扰流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属于汽车塑件

技术介绍
汽车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升力与风阻一样,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行驶速度较高的汽车,如高级轿车和跑车,一般都装有扰流板。目前的扰流板抗压、抗弯能力差,容易碰坏或变形,不能有效防撞减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压、抗弯能力较高,并且不易变形或开裂,安装方便,节省汽车内部空间,并且可以有效防撞减震的减震抗压型扰流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通孔和工艺片,所述扰流板本体由底板和竖板组成,所述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成长条形,该工艺片设于通孔内,其两端与竖板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本体的背面设有一个长内凹筋和两个短内凹筋,所述两个短内凹筋分别设于长内凹筋两端的上方,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所述扰流板本体内设有凹槽,凹槽中嵌有天线金属杆,该天线金属杆为铝合金金属杆,所述天线金属杆上接有天线馈线,天线馈线为导电线缆,扰流板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贴有减震垫,减震垫包含有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的一边和侧板二的一边贴合后构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结构,侧板一、侧板二的内侧面分别贴附于扰流板本体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减震垫为橡胶。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在条形通孔上加设了一个工艺片,对扰流板本体起到了支撑作用,避免了扰流板在运送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变形,保证了扰流板的质量;在扰流板本体的背面加设了内凹筋,提高了扰流板的刚性,增加了扰流板的抗压和抗弯能力,保证了扰流板的质量;通过在扰流板本体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从而可以方便扰流板本体与汽车进行安装,提高了扰流板的安装效率;扰流板本体中嵌有天线金属杆,天线金属杆上接有天线馈线,从而可以接受广播信号,不占用汽车内部空间,不影响汽车整体的造型;扰流板的左右两端加装减震垫后起到降低间隔间隙的作用,并且通过折边设计,进一步的降低了扰流板与汽车左右侧围之间的间隙,且由于减震垫采用橡胶等弹性材质制成,因此还可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震抗压型扰流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通孔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扰流板本体1、底板1.1、竖板1.2、通孔2、工艺片3、长内凹筋4、短内凹筋5、连接板6、天线金属杆7、天线馈线8、减震垫9、侧板一9.1、侧板二9.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通孔2和工艺片3,提高了扰流板的耐热性能,所述扰流板本体1由底板1.1和竖板1.2组成,所述竖板1.2上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成长条形,该工艺片3设于通孔2内,其两端与竖板1.2连接固定;扰流板本体1的背面设有一个长内凹筋4和两个短内凹筋5,所述两个短内凹筋4分别设于长内凹筋5两端的上方;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6,从而可以方便扰流板本体与汽车进行安装,提高了扰流板的安装效率。所述扰流板本体1内设有凹槽,凹槽中嵌有天线金属杆7,该天线金属杆7为铝合金金属杆,所述天线金属杆7上接有天线馈线8,天线馈线8为导电线缆,从而可以接受广播信号,不占用汽车内部空间,不影响汽车整体的造型。扰流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贴有减震垫9,减震垫9包含有侧板一9.1和侧板二9.2,所述侧板一9.1的一边和侧板二9.2的一边贴合后构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结构,侧板一9.1和侧板二9.2的内侧面分别贴附于扰流板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减震垫9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如橡胶,从而增加了扰流板本体1的缓冲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震抗压型扰流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板本体(1)、通孔(2)和工艺片(3),所述扰流板本体(1)由底板(1.1)和竖板(1.2)组成,所述竖板(1.2)上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成长条形,该工艺片(3)设于通孔(2)内,其两端与竖板(1.2)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背面设有一个长内凹筋(4)和两个短内凹筋(5),所述两个短内凹筋(4)分别设于长内凹筋(5)两端的上方,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6),所述扰流板本体(1)内设有凹槽,凹槽中嵌有天线金属杆(7),该天线金属杆(7)为铝合金金属杆,所述天线金属杆(7)上接有天线馈线(8),天线馈线(8)为导电线缆,扰流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贴有减震垫(9),减震垫(9)包含有侧板一(9.1)和侧板二(9.2),所述侧板一(9.1)的一边和侧板二(9.2)的一边贴合后构成一横截面为“L”形的结构,侧板一(9.1)和侧板二(9.2)的内侧面分别贴附于扰流板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减震垫(9)为橡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抗压型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板本体(1)、通孔(2)和工艺片(3),所述扰流板本体(1)由底板(1.1)和竖板(1.2)组成,所述竖板(1.2)上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成长条形,该工艺片(3)设于通孔(2)内,其两端与竖板(1.2)连接固定,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背面设有一个长内凹筋(4)和两个短内凹筋(5),所述两个短内凹筋(4)分别设于长内凹筋(5)两端的上方,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前侧加设一个连接板(6),所述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懿钱曹兴顾嘉成钱羽任俞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名旭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