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92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04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具有:外面板,其构成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内面板,其构成所述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外面板一起形成内部空间;防撞梁,其被构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管状,并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所述外面板侧,且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内面板上;感测用托架,其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上,并从该防撞梁起朝向所述外面板伸出。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side door structure has its outer panel, an outer side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door part, and on the vehicl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direction before and after and extension; the inner panel, inside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to form the side door of the part, and on the vehicle under the vehicle in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nd direction of extension, and the outer panel together to form an inner space; a beam, its straight tubular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pace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plate, and both ends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fixed on the in the panel; the sensing bracke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anti-collision beam, extending from the anticollision beam toward the outer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侧车门结构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辆用侧车门结构。
技术介绍
在国际公开WO2011/01037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涉及车辆用侧车门结构的专利技术。在该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中,在侧车门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以输出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加速度相对应的信号的方式而构成,该信号被输出至安全气囊ECU中。并且,在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朝向侧车门输入时,如果从加速度传感器向安全气囊ECU中输入了阈值以上的信号,则安全气囊ECU将使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工作。由此,通过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来保护乘员免受向车室内侧侵入的侧车门的伤害。可是,在通过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来保护乘员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乘员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与侧车门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内使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因此,优选为,尽量能够较长时间地确保在展开侧面安全气囊时可利用的时间,因此,期望能够及早将碰撞载荷传递至对碰撞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中。关于这一点,在国际公开WO2011/010370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利用感测用托架而尽快将碰撞载荷传递至加速度传感器中。详细而言,在该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中,车门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由外面板构成,并且,车门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由内面板构成,在外面板与内面板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另外,在内部空间内,在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防撞梁,并且,在防撞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被安装于内面板上的感测用托架。并且,在内面板的车厢内侧,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因此,当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侧车门的外面板上时,外面板将被按压而变形,从而碰撞载荷经由外面板而被输入至防撞梁上。另一方面,被输入了碰撞载荷的防撞梁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将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随之,外面板将局部性地向内面板侧接近,从而感测用托架通过外面板而被按压。其结果为,碰撞载荷被传递至感测用托架上,从感测用托架被传递至内面板上的碰撞载荷将被输入至安装于内面板上的加速度传感器中。因此,在上述在先技术中,能够将被输入至外面板上的碰撞载荷经由感测用托架而及时地传递至加速度传感器中。但是,在根据上述在先技术的情况下,外面板与防撞梁之间具有较宽的间隙,从外面板的变形开始起到防撞梁的变形开始为止的期间内会产生时间差(即,外面板的空移时间)。尤其是,在很多车型中,由于外面板平缓地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因此,在外面板与防撞梁之间形成有更宽间隙这一点也成为了从外面板的变形开始起到防撞梁的变形开始为止会产生时间差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更及时地向加速度传感器传递碰撞载荷这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朝向侧车门输入时能够更及时地向加速度传感器传递碰撞载荷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具有:外面板,其构成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内面板,其构成所述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外面板一起形成内部空间;防撞梁,其被构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管状,并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所述外面板侧,且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内面板上;感测用托架,其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上,并且从该防撞梁起朝向所述外面板伸出。根据第一方式,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外面板而构成了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并且,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面板而构成了侧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并且,通过外面板和内面板而形成了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的外面板侧配置有防撞梁。该防撞梁被构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管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于内面板上。因此,当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侧车门的外面板上时,外面板将被按压而变形,从而碰撞载荷将经由外面板而被输入至防撞梁上。并且,被输入至防撞梁上的碰撞载荷从该防撞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朝向内面板传递。另外,考虑到当在外面板与防撞梁之间具有间隙时,从外面板的变形开始起到防撞梁的变形开始为止的期间内会产生时间差,从而碰撞载荷向内面板的传递会延迟。并且,在内面板上或从该内面板被传递载荷的车身的结构部件上配置了对侧面碰撞(以下,称为“侧面碰撞”)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优选为,更及时地实施朝向内面板的碰撞载荷的传递。在此,在本方式中,在防撞梁上设置有从该防撞梁起朝向外面板伸出的感测用托架。因此,在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朝向外面板输入时,能够以与感测用托架伸出的量相对应地使得外面板的变形量较少的状态,而将碰撞载荷从该外面板传递至防撞梁上。其结果为,与在防撞梁上未设置从该防撞梁起朝向外面板伸出的感测用托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载荷从外面板向内面板的传递中所花费的时间。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中,所述感测用托架在车辆侧视观察时,被配置于与所述外面板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且靠车辆下方侧。根据第二方式,感测用托架在车辆侧视观察时,被配置于与外面板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因此,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与外面板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情况下,能够以外面板的车辆后方侧的部分的变形量较少的状态,而及早地将碰撞载荷从该外面板传递至防撞梁上。另外,在乘员的体型较小的情况下,确保了侧车门的外面板与乘员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在展开侧面碰撞用安全气囊时可利用的时间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在乘员的体型较大时,则认为难以确保侧车门的外面板与乘员之间的距离,其结果为,难以确保在展开侧面碰撞用安全气囊时可利用的时间。并且,体型较大的乘员的座位位置位于与体型较小的乘员的座位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情况较多。在此,在本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局部性的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与外面板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情况下,使碰撞载荷从外面板传递至防撞梁上变得容易。因此,即使在体型较大的乘员乘车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展开侧面碰撞用安全气囊时可利用的时间。此外,在对通过侧车门而进行开闭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划分的中柱上配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传感器对从感测用托架经由内面板而被传递至中柱上的碰撞载荷进行检测。另外,在碰撞载荷被输入至中柱上的情况下,根据中柱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变形量的观点,中柱的车辆上方侧的部分容易受到该碰撞载荷的影响,中柱的根部部分难以受到该碰撞载荷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本方式中,通过在上述的位置(在车辆侧视观察时与所述外面板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且靠车辆下方侧)上设置感测用托架,从而即使将加速度传感器配置于中柱(的根部侧)上,也能够确保从侧车门的外面板向加速度传感器传递的碰撞载荷的传递效率。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中,所述外面板以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起的方式而弯曲,所述感测用托架的从所述防撞梁朝向所述外面板的伸出量随着趋向于该外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而变大。根据第三方式,侧车门的外面板以其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起的方式而弯曲,通过该外面板而在侧车门上形成了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侧车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具有:外面板(38),其构成侧车门(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内面板(40),其构成所述侧车门(3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外面板(38)一起形成内部空间(44);防撞梁(48),其被构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管状,并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44)内的所述外面板(38)侧,且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内面板(40)上;感测用托架(62),其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48)上,并从该防撞梁(48)起朝向所述外面板(38)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4 JP 2015-181037;2016.05.19 JP 2016-100871.一种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具有:外面板(38),其构成侧车门(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内面板(40),其构成所述侧车门(3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外面板(38)一起形成内部空间(44);防撞梁(48),其被构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管状,并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44)内的所述外面板(38)侧,且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内面板(40)上;感测用托架(62),其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48)上,并从该防撞梁(48)起朝向所述外面板(38)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车门结构,其中,所述感测用托架(62)在车辆侧视观察时,被配置于与所述外面板(38)的中央部相比靠车辆后方侧且靠车辆下方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一哲圣藤田敏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