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5523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5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该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以及第二齿圈;第一和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联动,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第二太阳轮联动;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设置成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联动;第一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用于制动所述中间传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驱动系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使得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且体积相对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动力源如发动机、电机等输出的动力一般需要通过差速器分配给两侧的车轮,差速器能够实现差速功能,传统的机械式差速器主要为锥齿轮式和圆柱齿轮式,这两种差速器已广泛应用到现有车辆中。专利技术人了解的另一种具有差速功能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采用了两组行星齿轮式结构和两组电机,同时配置单向离合器与制动器,在一些工况下利用单向离合器制动齿圈,而在另一些工况下通过制动器制动齿圈。虽然这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控制策略,但是由于需要设置两个机械元件即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因此增加了成本,且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体积增大。而且由于需要设置两个机械元件,给本来就极为紧凑的布置空间增加了更大的布置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长期使用的损毁风险。另外,这种差速器没有限滑功能,也就是说,在车辆出现打滑后,这种差速器的两个电机中最多只有一个能够对外输出动力,大大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该动力驱动系统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以及第二齿圈,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作为所述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联动,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第二太阳轮联动;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设置成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联动;第一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用于制动所述中间传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以及第二齿圈,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作为所述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联动,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第二太阳轮联动;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设置成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联动;第一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用于制动所述中间传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制动装置,所述第二制动装置设置成用于制动所述第一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行星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分别与车辆的一对车轮中的两个车轮相连,所述一对车轮为一对前轮或一对后轮;所述第二制动装置为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所述驻车制动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单独对所述一对车轮中的一个车轮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对与该一个车轮相连的行星架进行制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分别与车辆的一对车轮中的两个车轮相连,所述一对车轮为一对前轮或一对后轮;所述第二制动装置为车辆的行车制动系统,所述行车制动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单独对所述一对车轮中的一个车轮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对与该一个车轮相连的行星架进行制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装置设置成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行星架接合至所述动力驱动系统的壳体,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行星架的制动作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装置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对应;或者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二制动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分别与车辆的一对车轮中的两个车轮相连,在其中一个车轮出现打滑现象时、所述第二制动装置制动打滑一侧车轮对应的行星架,从而使得打滑一侧的电动发电机能够将产生的动力通过所述中间传动组件输出至另外一侧的车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在前进及出现一侧车轮打滑时,每个电动发电机以电动机形式工作且自始至终按照同一方向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安徐友彬罗永孟翟震凌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