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17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设置在下模座的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一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第一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一压料块和第二压料块,第一压料块和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压料面,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第一压料面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压料面;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吸皱凹槽,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吸皱凹槽,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吸皱凸筋和用于与第二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吸皱凸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其能够对坯料的两端端头的多料区域进行特征成形,较好地实现了吸皱,从而使得坯料的两端端头不易起皱,大大地提高了坯料的成形质量。

Drawing di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aw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seat, a lower die base, arranged in the lower mould seat mounting opening of the first split punch and the groove are arranged at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relative split punch the first pressing block and second pressing block, the first pressing block and second pressure the material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pressing surface, the upper die seat is provided with two second corresponding to two first binder binder; the end of the first split pun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ction crease groove, the first split punch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uction wrinkle groove, the upper di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ction groove matched with the first suction wrinkle wrinkle with second convex ribs and suction for wrinkle groove matched with second suction knit rib. Drawing die of the invention, multi material area of the two ends of the blank to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achieve better suction wrinkle, so that the ends of the blank is not easy to wrink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forming quality of bil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拉延模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整车开发中,覆盖件特别是外覆盖件的市场周期最短,变更也最频繁。由于覆盖件的型面复杂,尺寸较大,精度要求高,外观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现有覆盖件大多采用拉延实现覆盖件外形冲制。现有拉延模具,在开口拉延时通常是坯料的两端端头不被压料,从而使得坯料的成形不稳定,进而导致坯料的两端端头容易起皱,坯料的成形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坯料的两端端头容易起皱,坯料的成形质量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一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一压料块和第二压料块,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压料面,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第一压料面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压料面;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吸皱凹槽,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吸皱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吸皱凸筋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吸皱凸筋。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与所述安装开口槽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氮气缸;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供第一安全限位螺栓的安装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安全限位螺栓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优选地,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二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三压料块和第四压料块,所述安装开口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二分体式凸模和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压料块和所述第三压料块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四压料块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压料块和所述第四压料块上均设置有第三压料面,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第三压料面一一对应的两个第四压料面;所述第二分体式凸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吸皱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第三吸皱凹槽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三吸皱凸筋。优选地,所述第三压料块和所述第四压料块与所述安装开口槽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氮气缸;所述第三压料块和所述第四压料块上均设置有供第二安全限位螺栓的固定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安全限位螺栓上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优选地,所述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相配合的定位键块。优选地,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远离所述底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平衡块,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平衡块相对应的平衡座。优选地,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开口槽,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开口槽相配合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开口槽和所述导向块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滑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其在拉延成形时,通过第一压料面和第二压料面的配合实现对坯料的压料,控制了料流,同时通过第一吸皱凸筋与第一吸皱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吸皱凸筋的第二吸皱凹槽的配合,能够分别对坯料的两端端头的多料区域进行特征成形,而较好地实现了吸皱,从而使得坯料的两端端头不易起皱,大大地提高了坯料的成形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座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体式凸模和第二分体式凸模与下模座安装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座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料块、第二压料块和第三压料块以及第四压料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座的另一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定位板2、刚性限位块3、自锁式起吊棒4、埋入式起吊钩5、平衡块6、第一压料块61、第二压料块7、第一压料面8、第一分体式凸模81、第一吸皱凹槽9、下模座10、第一导滑板11、第一翻转螺纹套12、墩死块13、第二翻转螺纹14、导滑面15、上模座16、第二导滑板17、第二压料面171、第一吸皱凸筋18、平衡座19、导板20、第一氮气缸21、第一安全限位螺栓22、定位键块23、第二分体式凸模24、第三压料块25、第四压料块26、第四压料面27、第三吸皱凸筋28、导向块29、第三压料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15、下模座9,其还包括设置在下模座9的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一分体式凸模8、相对设置在第一分体式凸模8的两侧的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其中,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上均设置有第一压料面7,上模座15上设置有用于与两第一压料面7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压料面17;第一分体式凸模8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吸皱凹槽81,第一分体式凸模8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吸皱凹槽,上模座15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吸皱凹槽81相配合的第一吸皱凸筋171和用于与第二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吸皱凸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其在拉延成形时,通过第一压料面7和第二压料面17的配合实现对坯料的压料,控制了料流,同时通过第一吸皱凸筋171与第一吸皱凹槽81的配合以及第二吸皱凸筋的第二吸皱凹槽的配合,能够分别对坯料的两端端头的多料区域进行特征成形,而较好地实现了吸皱,从而使得坯料的两端端头不易起皱,大大地提高了坯料的成形质量。进一步地,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与安装开口槽的底部之间均可以设置有第一氮气缸20;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上均可以设置有供第一安全限位螺栓21的安装端穿过的第一通孔,安装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底部相连,第一安全限位螺栓21上远离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这样第一氮气缸20在常态下受第一压料块6或第二压料块61的自重,而处于压缩状态,将坯料放置在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上,上模座15下行,上模座15的第二压料面17与坯料的一侧相贴合并压下坯料,同时第一氮气缸20通过回复力作用于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上,通过第一压料面7对坯料的另一侧进行压料,由于设置有第一氮气缸20,随着上模座15的下行,作用于坯料两侧的压料力将逐步提升,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成形过程中压料力的需求,使成形过程中的料流更稳定,进而使得坯料的成形质量能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全限位螺栓21的限位挡块用于对第一压料块6和第二压料块61在第一氮气缸20的作用下被顶起的上升行程进行限位。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该拉延模具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二分体式凸模23、相对设置在第二分体式凸模23的两侧的第三压料块24和第四压料块25,安装开口槽内设置有隔板,第二分体式凸模23和第一分体式凸模8对称设置在隔板的两侧,第二压料块61和第三压料块24对称设置在隔板的两侧,第一压料块6和第四压料块25对称设置在隔板的两侧;第三压料块24和第四压料块25上均设置有第三压料面29,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一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一压料块和第二压料块,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压料面,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第一压料面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压料面;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吸皱凹槽,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吸皱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吸皱凸筋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吸皱凸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一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一压料块和第二压料块,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压料面,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第一压料面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压料面;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吸皱凹槽,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吸皱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吸皱凸筋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吸皱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吸皱凸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与所述安装开口槽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氮气缸;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第二压料块上均设置有供第一安全限位螺栓的安装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安全限位螺栓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槽内的第二分体式凸模、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分体式凸模的两侧的第三压料块和第四压料块,所述安装开口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二分体式凸模和所述第一分体式凸模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压料块和所述第三压料块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压料块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申李杭徐肖李伟浩王肖英吕晓如高双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