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茂金属化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成核功能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技术介绍
随着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应用范围的拓宽,世界上其年产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已达亿吨。纵观聚烯烃工业的发展过程,其进步无不与新型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有关,因此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是聚烯烃工业中研究的焦点。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聚烯烃催化剂仍然以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为主,1980年德国汉堡大学的化学家Kaminsky等人发现了可用于烯烃聚合的茂金属催化剂,其催化体系有单活性中心,所制备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调等优点,但茂金属催化剂合成困难,成本较高,在聚合烯烃时需要较多的甲基铝氧烷(MAO)助催化剂,而且缺乏调控聚合物形态(如粒径尺寸,堆积密度等)的能力,近年来非茂金属催化剂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这类催化剂具有与茂金属催化剂相似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聚合物,而且成本较低,不仅配体的构型不受限制,而且选用的金属更加多样化。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US5223465报道了一种结构如下图所示的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式中M代表钛、锆、铪、钒,Y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催化和成核双功能的聚烯烃用非茂金属化合物,结构通式如(Ⅰ)所示:***(Ⅰ)式中,M为IVB族金属,X为卤素,优选氯;式(Ⅰ)中R↓[1],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分别代表C↓[1]~C↓[20] 的烷基、C↓[6]~C↓[12]烷芳基、硅烷基或卤素原子;Y为1~20的烷基,-O-、-S-、-S-R-S-、-S-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忠,公维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