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3553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右结构式所示的新的三萜生物碱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其制备方法,以小叶黄杨宁G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三萜生物碱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 其制备方法,以小叶黄杨宁G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 它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中药黄杨性平,味苦,无毒。功 用主治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胀气,牙痛,疼痛, 跌打损伤。《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木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的作用。 黄杨木粉是民间流传治疗心病的有效药物。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um D)系从黄丰汤禾斗H物<J、叶黄丰汤(5zaws w /cTO/7/2少/to Sieb.etZucc.)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亦称黄杨宁、环常 绿黄杨碱D、黄杨碱等,化学结构属三萜生物碱。环维黄杨星D主要 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脉结代、冠心病、心律失常者。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环维黄杨星D有保护神经元、抗心律失常及心肌 缺血等作用。临床上,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均具有较好的作 用,是我国成功研制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多年的临床应用 显示,环维黄杨星D对多种心律失常、心绞痛、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等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被收录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环维黄杨星D作为一种非苷类强心药服用药时安全性较大,且长期应用毒副作用低,这些都预示着这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新药有着 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环维黄杨星D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系统研 究,如钙增敏作用、消除心肌肥大作用、对抗心肌缺血的治疗机理、 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等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现有技 术中未有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三萜生物碱化 合物小叶黄杨宁G。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小叶黄杨(^m/s m/crap/^/a Sieb.etZucc.)植物中提取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和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 药物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抗肝癌和抗白血病药物中的用途。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fe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的制备方法,采集小叶黄杨 ^m^.m/craMy//a的地上部分,粉碎后用70%丙酮常温渗漉提取3-4 次,每次l-2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縮至无丙酮蒸出,得到浸膏; 所得浸膏加一定量的酸水稀释并调pH值为2-3,用乙酸乙酯萃取2-3 次,得到非生物碱部分;酸水液碱化至pH为9-10,用氯仿萃取2-3 次得到总生物碱部分;氯仿部分在常压硅胶柱上柱层析,用氯仿-甲 醇梯度洗脱进行粗分,用TLC检测,得到4-6个部分.氯仿-甲醇 (20:1)反复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洗脱得到BM-3化合物的粗品;在经ODS柱层析分离纯化,或用Sephadex LH-20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BM-3化合物的纯品。更具体的方法为取小叶黄杨地上部分,粉碎后用70%丙酮常 温渗漉提取3次,每次2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縮至无丙酮蒸出, 得浸膏,加酸水稀释调pH-2,分别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非生物 碱部分;酸水液碱化至pH40,用氯仿萃取3次得到生物碱部分;氯 仿萃取拌硅胶在常压硅胶柱上柱层析,氯仿-甲醇(100:0,50:1,20:1, 10:1,2:1)梯度洗脱,用TLC检测,得到Fr.l-Fr.5 5个部分;将Fr.3部 分上硅胶柱用氯仿-甲醇(20:1 , 5:l)得至ijFr.3.1, Fr.3.2组分;Fr.3.1组 分反复上硅胶柱用氯仿-甲醇(50:1 ,20: 1, 10:1),得到的氯仿-甲 醇(20:1)部分,经Sephadex LH-20进一步纯化得到权利要求1化合 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的结构式如下所示6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 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 上文所述的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 体,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如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等;黏合剂 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润剂如甘油; 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 活性剂如十六垸醇;吸附载体如高岭土和皂黏土;润滑剂如滑石粉、 硬脂酸钙和镁、以及和聚乙二醇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 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以组合物的形式通过口服、鼻吸入、直肠或肠胃 外给药的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 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粉剂、粒剂、胶囊等,制成液体制剂如水或 油悬浮剂或其他液体制剂如糖浆、酏剂等;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 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水或油性悬浮剂等。优选的形式是片剂、胶囊 和注射剂。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生产方 法制备。例如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 的剂型。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1%~99.5%的活性成分, 最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5%~95%的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施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体重、所 治疗的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其日剂量可以是0.01~10mg/kg体重,优选0.1 5mg/kg体重。可以一次或多次施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 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h取小叶黄杨(^m^ ^^ /7/7少//")地上部分14&8,粉碎后用70%丙 酮常温渗漉提取3次,每次2天;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丙酮蒸出, 得到浸膏800 g,加酸水3000ml稀释调pH-2,分别用3000ml乙酸乙酯 萃取3次,得到非生物碱部分。酸水液碱化至pH-lO,用3000ml氯仿 萃取3次得到生物碱部分135 g。氯仿萃取(135 g)拌硅胶180 g在常 压硅胶柱(硅胶400 g)上柱层析,氯仿-甲醇(100:0, 50:1,20:1, 10:1, 2:1)梯度洗脱,用TLC检测,得到5个部分(Fr.l-Fr.5)。 Fr.2(18 g)硅 胶柱层次石油醚-丙酮(20:l ,5:1)得到Fr.2.1, Fr.2.2两个组分。Fr.3 (14 g)硅胶柱用氯仿-甲醇(20:1 ,5:1)得到Fr.3.1 , Fr.3.2。 Fr.3.1 (2 g) 反复上硅胶柱用氯仿-甲醇(50:l ,20: 1, 10:1),得到的氯仿-甲醇 (20:1)部分经Sephadex LH-20进一步纯化得到BM-3 (42 mg)。 BM-3化合物的结构表征BM-3化合物C36H54N205,白色结晶(甲醇),mp286。C, 24D 8.6 (c 1.52, CHC13), UV(MeOH) anax (log s ) 218(2.76), 235(2.51), 295(2.79), 321(3.54)nm; HRESIMS附/z 595.4108+。氢核磁共振谱数据5 (ppm, CDC13: CD30D (5:1), 500MHz): 3.95(m, 3-H), 3.97(m,16-H),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如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小叶黄杨宁G: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华闫玉鑫张雁丽卿晨周琳孙赟张宪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