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药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Wall等1971年首次报道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到紫杉醇(I),并确认其具有抗癌活性(J.Am.Chem.Soc.,93,2325,1971)。1983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报告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结肠癌等实体癌具有抗肿瘤作用。1993年,美国FDA批准该药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紫杉醇被认为是近三十年来天然抗癌药物研究领域最重大的发现,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三尖杉宁碱(II)与紫杉醇结构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它的C13侧链末端是不饱和烯基而不是紫杉醇结构式中的苯环,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结构式示如下 I紫杉醇 II三尖杉宁碱这种结构上的细微差别导致了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的色谱行为的相似性,很难通过常规色谱法进行分离,但同时也提供了选择性氧化C13侧链末端的双键,将三尖杉宁碱转化为色谱行为与紫杉醇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从而实现色谱分离的可能。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Kingston等(J.Nat.Prod.,55,259,1992)用OsO4处理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的混和物,发现OsO4能选择性地氧化三尖杉宁碱C13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民,姜毅,李明,金晓英,林海霞,吴蓓莉,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