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557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由CuO、TiO↓[2]、Al↓[2]O↓[3]和助剂组成,可采用共沉淀法或者微乳液法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不含有毒组分Cr元素,属于环保型催化剂。催化剂在高的顺酐液时空速下,具有较高的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可分别达到100%,即使随着反应的进行,在催化剂活性下降时,γ-丁内酯的选择性仍可维持在~100%,这对产物分离十分有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γ-丁内酯单程收率高,操作工艺简单,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Cu、Ti、Al及Mg、Ba、Zn、Sn、La、Ni六种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而成的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
技术介绍
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简称GBL),是一种无色油质液体,具有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导电性好、使用安全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高沸点有机溶剂。GBL能发生一系列开环或不开环的化学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中间体,可以用来合成许多重要的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如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合成γ-丁内酯的工艺路线很多,按原料分为糠醛法、烯丙醇法、丁二烯氯化法、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丙烯酸酯法、四氢呋喃法、丁炔二醇加热法、雷普法、1,4-丁二醇脱氢法及顺酐加氢法等,其中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仅有1,4-丁二醇脱氢法和顺酐加氢法两种。随着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近年来由于大型流化床和移动氧化技术的采用,大大降低了顺酐生产成本,使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工艺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目前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采用的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贵金属催化剂、Ni系催化剂和Cu系催化剂,其中Cu系催化剂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且有些Cu系催化剂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CN1058400A公开了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合成γ-丁内酯的方法,以顺酐或琥珀酸酐,或它们的混合物为原料,气相进样,在常压条件下进行催化加氢,催化剂由Cu、ZnO、Al2O3及Ni、Ru、Ce、Zr四种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而成,反应温度为200~350℃,氢气∶顺酐的摩尔比为5∶1~200∶1。顺酐单程转化率接近100%,γ-丁内酯和四氢呋喃的选择性达95%。中国专利CN1071421A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气相顺酐或气相琥珀酸酐制备四氢呋喃和γ-丁内酯的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惰性的具有部分孔隙的材料为载体,将具有催化活性的氧化物涂覆在载体的外表面上。催化活性氧化物为Cu、Zn和Al的氧化物混合物。中国专利CN1108253A公开了一种顺酐气相催化氢化生产γ-丁内酯的方法,催化剂为还原态的亚铬铜,其基本组成为CuO、Cr2O3和SiO2。CuO∶Cr2O3∶SiO2的最佳比例约为78∶20∶2。中国专利CN1111167A公开了一种顺酐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由CuO、ZnO、Al2O3和第四组分Pd或Pt组成。以CuO、ZnO和Al2O3为母体,第四组分喷涂在母体表面上。未还原的催化剂母体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CuO 20~65%、ZnO 20~55%、Al2O35~30%,第四组分与母体的重量比为0.005~0.1%。在反应温度280℃、常压、氢酐摩尔比为40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100%,γ-丁内酯选择性为92.7%。中国专利CN1139106A公开了一种以顺酐或琥珀酸酐为原料气相催化加氢制备γ-丁内酯的方法,是将原料顺酐与C1~C4的饱和一元醇按照1∶1~4的摩尔比所形成的溶液汽化后,在氢/酐摩尔比为50~300、温度为200~300℃、压力为0.1~2.0兆帕、原料顺酐的液时空速为0.04~0.30h-1的条件下,与还原态的Cu-Zn-Cr-Zr催化剂接触。该方法能够在高空速下获得接近100%的顺酐转化率和85%以上的γ-丁内酯选择性。中国专利CN1298759A公开了一种顺酐气相常压加氢制γ-丁内酯催化剂及其用途,催化剂的各组份重量百分比为CuO 6~70%、ZnO 15~40%;Al2O32~24%、助剂0.001~10%,其中助剂为BaO、Pd两种物质中的至少一种。顺酐蒸汽和氢气混合后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反应温度为250~320℃,反应压力小于0.05MPa,氢气与顺酐摩尔比10~200,顺酐液体重量空速为0.02~0.26h-1,顺酐单程转化率为100%,γ-丁内酯选择性可达93~98%。中国专利CN1314208A公开了一种制备γ-丁内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Pd 1.0~5.0%,Co 1.0~5.0%,Ti 0.5~10.0%,活性炭84.0~95.0%。采用分步浸渍方法制得,即第一步先将Ti的前身物按所需的比例浸渍到活性炭载体上,在120℃烘干,再在氮气保护下,于400~600焙烧2~6h;第二步将Pd和Co的前身物按所需比例浸渍在第一步制得的催化剂上,在120烘干,再在氮气保护下,于400~600℃焙烧2~6h,即得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时,γ-丁内酯选择性大于98%。中国专利CN1358568A公开了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是一种含有Cu、Zn、Al的顺酐常压加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不添加第四活性组分,组分含量(wt%)分别为CuO 10~80%,ZnO 20~5%,Al2O31~40%,用共沉淀法制备。美国专利US3065243公开了一种在Cu-Cr催化剂存在下,以顺酐、琥珀酸酐、相应的酸或酯为原料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的方法,但是顺酐转化率和γ-丁内酯选择性相当低。美国专利US5347021公开了一种顺酐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剂(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CuO 50~60%,ZnO 18~50%,Al2O38~22%,石墨0~5%),在顺酐液时空速0.05~0.25h-1条件下,顺酐转化率100%,γ-丁内酯选择性大于80%。美国专利US6492535B1公开了一种以顺酐或琥珀酸酐为原料气相催化加氢制备γ-丁内酯的方法,催化剂的组成为(wt%)CuO 30~80%,Cr2O320~70%,BaO或MgO<1%,可以获得100%的顺酐转化率和92%以上的γ-丁内酯选择性。上述的现有专利技术虽各有其特点,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反应温度较高、原料空速较小、γ-丁内酯选择性不高和催化剂含有有毒组分Cr元素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空速条件下,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备γ-丁内酯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uO 5~60%,TiO210~50%,Al2O329~75%,助剂 0.01~5%。其中助剂选自Mg、Ba、Zn、Sn、La或Ni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uO 8~50%,TiO215~50%,Al2O334~70%,助剂 0.05~5%。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可采用共沉淀法或者微乳液法制备。所说的共沉淀法包括如下步骤将Cu和Al的硝酸盐、钛酸正丁酯或硫酸钛以及Mg、Ba、Zn、La、Ni的硝酸盐或氯化亚锡中的至少一种可溶性盐,溶解在无水乙醇或去离子水中,加入沉淀剂,沉淀温度为25~60℃,溶液终点pH值为5~9,沉淀过程结束后,陈化0.5~12h,然后过滤、洗涤,在100~120℃下干燥8~24h,在350~700℃下焙烧5~15h,最后压片成型待用。所说的沉淀剂为Na2CO3、NaHCO3、NaOH、K2CO3、KHCO3、KOH、(NH4)2CO3、NH4HCO3、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说的微乳液法包括如下步骤将Cu、Al的硝酸盐,硫酸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顺酐常压气相加氢制γ-丁内酯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组分和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uO5~60%,TiO↓[2]10~50%,Al↓[2]O↓[3]29~75%,助剂0.01~5%。其中 助剂选自Mg、Ba、Zn、Sn、La或Ni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龙卢冠忠王雨勃郭耘王筠松张志刚刘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