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杉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557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紫杉醇的制备方法,过程为:提取,除杂,色谱分离,其特征在于除杂过程为:固相萃取,固相萃取除去脂溶性杂质,同时将紫杉烷化合物分离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Ⅲ/巴卡亭Ⅲ和7-木糖紫杉醇三组;树脂联用层析,吸附树脂除去极性杂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色素等负电荷杂质和/或正电荷杂质,同时,将目标紫杉烷分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Ⅲ/巴卡亭Ⅲ和7-木糖-紫杉醇三个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大批量制备紫杉醇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回收率高、成本低的方法。使用本方法制备的紫杉醇含量≥99.5%,目标紫杉烷总收率≥80%,紫杉醇产率≥0.025%,总产率(紫杉烷+10-去乙酰巴卡亭Ⅲ)≥0.0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规模制备紫杉醇的方法,特别提供了一种前处理除杂工艺顺序为提取→固相萃取→联合树脂层析的方法。
技术介绍
紫杉醇通过其稳定微管的独特机理发挥抗癌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头颈癌、抗化疗白血病等多种癌症的化疗,具有确切的疗效。正如美国NCI所预测,紫杉醇是20世纪发现的最重要的抗癌新药。作为唯一促进微管聚合的抗癌新药,紫杉醇产品Taxol和Taxotere已成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之一。制备紫杉醇的方法包括(1)、自紫杉或其它可再生的紫杉属植物中提取Taxol;(2)、自其它天然紫杉烷(10-去乙酰基巴卡亭III)化合物半合成Taxol或Taxotere(10-去乙酰基巴卡亭III仍自紫杉属植物中分离获得);(3)、从头全合成。目前为止,仅仅提取和半合成方法实现了商业化,因紫杉醇结构复杂,已报道的全合成方法路线长、收率低、成本极高,无法达到商业化的要求。制备紫杉醇的植物资源及原料来源包括(1)天然资源;(2)人工栽培;(3)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培养;(4)微生物发酵。植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因此,现有资源还无法摆脱依赖天然资源的现状。全世界约有11种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我国有4个品系和1个变种。除浆果红豆杉、加拿大红豆杉和杂交品种的曼地亚红豆杉外,其余红豆杉生长缓慢,需100多年才能成树,并且资源极少,属不可再生资源。紫杉醇在该属植物的树皮中含量为0.0001~0.069%,平均0.015%,收率0.01%。每提取生产1公斤紫杉醇需10吨紫杉树皮,需砍伐3000棵成树。目前全球每年紫杉醇需求量为400公斤左右,即便将全部的天然资源采伐,也只能满足短期的需要。紫杉醇资源珍贵,价格居高难下,制备的收率成为制药紫杉醇成本的关键因素。在天然原料中紫杉醇的含量低、紫杉烷系列化合物共存,并含有大量的植物腊、色素和树胶等杂质,因而,紫杉醇的分离难度极高。目前常用的工艺过程是将液~液萃取、色谱分离和重结晶手段有机结合,并反复多次采用色谱手段。萃取和重结晶是紫杉醇收率难以提高的制约因素,色谱过程中溶剂消耗大也使其加工成本居高难下。紫杉醇的制备过程一般为浸出(或超声或微波提取)→己烷脱脂→二氯甲烷或氯仿萃取得粗提物→2~3次工业色谱粗分离→结晶→溴化(或氧化)→正相色谱精分离→重结晶得产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改进工艺,包括固相萃取和专用反相柱的使用以及省去溴化过程等。生产紫杉醇的一个最关键技术是工业色谱技术。工业色谱(industrial preparativechromatography or process chromatography,IPC or PC)是以公斤为计量单位的规模制备技术,它是现有大规模制备技术中,人类掌握的分离能力最高的规模制备技术。工业色谱的巨大潜力在于对目标成分与相邻成分间的分离能力。但是其致命的缺陷是被分离体系中,无需色谱就能分离的杂质亦会竞争吸附位点、增加传质阻力,大幅度降低色谱分离能力甚至导致不可分离。因此,在进行色谱分离前,使用用萃取、沉淀和结晶等传统技术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是成功地进行色谱制备分离的基础。Wani(J.Am.Chem.Soc.,1971932325-2327)和Miller(J.Org.Chem.,1981;461469)等报道将醇提物溶于最少量的醇、丙酮或乙晴水溶液,用己烷、石油醚或轻汽油等非极性溶剂萃取脱酯后,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水相中紫杉醇,极性杂质则残留于水相中被除去。美国专利USP56544448公开了用最少量的醇、丙酮或乙晴等极性溶剂溶解醇提物,通过上述溶液中添加己烷、石油醚或轻汽油等非极性溶剂将紫杉醇沉淀析出,非极性杂质则残留于母液中被除去的操作过程。中国专利CN1342155A和美国专利USP5279949、5475120、5670673以及USP6136989公开了用最少量的醇、丙酮或乙晴等极性溶剂溶解醇提物,通过在上述溶液中添加水使紫杉醇沉淀析出,极性杂质则残留于母液中被除去的工艺过程。中国专利CN1356992A(USP6452024)公开了用最少量的醇、丙酮或乙晴等极性溶剂溶解醇提物,首先向溶液中添加碱性水溶液(乙酸钠、乙酸钾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酸性水溶液(盐酸、乙酸或柠檬酸),将紫杉醇沉淀析出,酸性或碱性杂质则残留于母液中与紫杉醇分离。中国专利CN1377882A和美国专利USP6469186公开了用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三乙胺或Tris等碱性水液洗涤上述二氯甲烷相(或乙酸乙酯相),以进一步除去色素等杂质。Nair(USP5279949)、Hong(WO96/34973)和Kasitu(USP6469186)等报道了活性碳脱色的使用方法。Senilh(J.Nat.Prod.,1984,47131-137)、Rao(USP5380916、5475120、5670673)、Nair(USP5478736)Liu(USP6229027)和Kasitu(USP6469186)等报道了快速色谱(Flash Chromatography)除去杂质的方法。上述除杂法中,萃取法和沉淀法除去杂质的能力均不彻底,需反复多次操作,常伴随相当量的紫杉醇的损失;碱洗涤法操作繁琐,溶剂损耗大,同时,紫杉醇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因水解造成紫杉醇的损失;活性碳脱色和快速色谱除杂法,因对紫杉醇具有不可逆吸附的特点,也会造成一定量的紫杉醇的损失。张志强(高等化学工程学报,1999,13(2)161-164)和元进英(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10(6)543-545)等报道的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作用尚不具备使用水平,所使用溶剂体系统不适合规模生产。而Liu(USP5969165、6229027)、Li(CN96102442.9)、朱法科(CN1442413A)和刘开禄(CN1377882A)公开的多孔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反相色谱法,其目的在于取代常规正相色谱,进行紫杉醇的分离。因而,紫杉醇的生产的迫切需要一个除杂彻底、紫杉醇收率高,并且操作简便、消耗低前处理除杂方法。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紫杉醇的回收率,并充分发挥续后色谱的分离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简单、方便、大批量地制备紫杉醇的前处理除杂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过程为 ——提取,以红豆杉为原料获得含有紫杉醇的提取物;——除杂,除去提取物中的大量杂质;——色谱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杂过程为——固相萃取,固相萃取除去脂溶性杂质,同时将紫杉烷化合物分离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木糖紫杉醇三组;——树脂联用层析,吸附树脂除去极性杂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色素等负电荷杂质和/或正电荷杂质,同时,将目标紫杉烷分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木糖-紫杉醇三个部分。本专利技术紫杉醇的制备方法中,树脂联用是指大孔吸附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联用。三种树脂独立装柱,串联使用,串联顺序为大孔吸附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大孔吸附树脂→阴离子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杉醇的制备方法,过程为:-提取,以红豆杉为原料获得含有紫杉醇的提取物;-除杂,除去提取物中的大量杂质;-色谱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杂过程为:-固相萃取,固相萃取除去脂溶性杂质,同时将紫杉烷化合物分离为 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Ⅲ/巴卡亭Ⅲ和7-木糖紫杉醇三组;-树脂联用层析,吸附树脂除去极性杂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色素等负电荷杂质和/或正电荷杂质,同时,将目标紫杉烷分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巴卡亭Ⅲ/巴卡亭Ⅲ 和7-木糖-紫杉醇三个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凌何克江杨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