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映梅专利>正文

一种防撞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355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0:00
一种防撞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本体上、用于固定脖颈的固定器,设置于所述本体两侧、用于将枕头固定在床位上的锁止结构;所述本体上端及两侧均向上凸起,形成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垂直的侧壁,由所述本体底部与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一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腔体,所述本体下端为用于人体脖颈通过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给出的防撞枕头,通过枕头底部、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的腔体,将人体头部容纳在腔体内,并在腔体的出口处增设固定脖子的固定器。再将防撞枕头两侧的绷带固定在床上,使得患者头部牢牢固定在枕头内,无法任一摆动,避免受伤;枕头两侧设置气孔,防止枕头内部气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枕头
技术介绍
精神病人或戒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自伤行为而不能自控时,往往需要借助医疗器械将患者的四肢和胸部固定约束在床上,但此时患者的头部仍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患者仍可以反复的抬头和左右摆头撞击床头或用力挣扎,患者头部往往会受到伤害。现有的医疗用枕头无法保证患者剧烈挣扎时不脱落,对患者头部的损伤带来很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撞枕头,诣在解决现有医疗用枕头易脱落,对患者头部保护效果差的问题。一种防撞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本体上、用于固定脖颈的固定器,设置于所述本体两侧、用于将枕头固定在床位上的锁止结构;所述本体上端及两侧均向上凸起,形成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垂直的侧壁,由所述本体底部与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一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腔体,所述本体下端为用于人体脖颈通过的开口。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固定器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本体两侧凸起的侧壁对应所述开口一端的上表面。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本体两侧的侧表面设有卡凸,所述固定器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搭扣件。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固定器底部朝向人体脖颈一侧端面设为内凹的曲面。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固定器朝向人体下颌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用于容纳下颌的凹槽。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锁止结构位于所述本体两侧凸起的侧壁表面。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锁止结构为绷带,所述绷带于所述本体两侧相对称的各设置一对。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本体两侧凸起的侧壁表面设有多个贯穿的气孔。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本体上端凸起的侧壁采用防止头部撞击的海绵结构。所述的防撞枕头,其中,所述开口呈U型。本技术所给出的防撞枕头,通过枕头底部、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的腔体,将人体头部容纳在腔体内,并在腔体的出口处增设固定脖子的固定器。再将防撞枕头两侧的绷带固定在床上,使得患者头部牢牢固定在枕头内,无法任一摆动,避免受伤;枕头两侧设置气孔,防止枕头内部气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枕头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枕头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防撞枕头,如图1-3所示,包括枕头本体1,可拆卸的设置于本体1上固定器2,固定器2用于固定患者的脖颈,本体1两侧还设有固定枕头的锁止结构。本体1的上端及两侧向上凸起,形成三面封闭的侧壁,即,上端凸起的第一侧壁11,两侧凸起的第二侧壁12,侧壁凸起的高度低于人体头部的宽度(人体面部到后脑的距离),使得本体1的底部13、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构成一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腔体,患者头部进入该腔体内时,面部突出在腔体上表面之外。腔体大小大体上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头部大小而定,可以分为尺寸较小的儿童用,和尺寸较大的成年人用。本体1的底端设为用于人体脖颈通过的开口14。该开口14由底部13及第二侧壁12构成,其形状类似U型。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固定器2整体近似U型,固定器2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二侧壁12端部对应开口14处的上表面。如图1-2所示,第二侧壁12的侧表面设有卡凸111,固定器2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111相适配的搭扣件211。通过卡凸111与搭扣件211的固定配合将固定器2固定在开口14的上方。较佳的是,如图2-图3所示,固定器2的底部朝向人体脖颈一侧端面设置为内凹的曲面,使得固定器2环绕人体脖颈突出本体1的部分,这样能够更大范围的限定脖颈的移动空间,又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固定器2朝向人体下颌一侧的表面内凹,形成一用于容纳下颌的凹槽212。进一步地,锁止结构为绷带3,绷带3于第二侧壁12表面分别相对称的各设置一对。将绷带3固定在床头或床边就可以将防撞枕头牢牢的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枕头本体1与床相对固定的方式。较佳的是,第二侧壁12的侧壁表面设有多个贯穿的气孔121,使枕头腔体内空气流通,避免气闷导致患者头部大量流汗给患者带来不适。第一侧壁11优选较为有弹性的海绵结构,防止头部撞击穿透受伤。本技术所给出的防撞枕头,通过枕头底部、凸起的上端及两侧构成的腔体,将人体头部容纳在腔体内,并在腔体的出口处增设固定脖子的固定器。再将防撞枕头两侧的绷带固定在床上,使得患者头部牢牢固定在枕头内,无法任一摆动,避免受伤;枕头两侧设置气孔,防止枕头内部气闷。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撞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本体上、用于固定脖颈的固定器,设置于所述本体两侧、用于将枕头固定在床位上的锁止结构;所述本体上端及两侧均向上凸起,形成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垂直的侧壁,由所述本体底部与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一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腔体,所述本体下端为用于人体脖颈通过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本体上、用于固定脖颈的固定器,设置于所述本体两侧、用于将枕头固定在床位上的锁止结构;所述本体上端及两侧均向上凸起,形成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垂直的侧壁,由所述本体底部与上端及两侧凸起的侧壁构成一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腔体,所述本体下端为用于人体脖颈通过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本体两侧凸起的侧壁对应所述开口一端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两侧凸起的侧壁表面设有卡凸,所述固定器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搭扣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底部朝向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映梅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朱映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