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316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4:04
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被连接至活塞的顶面和底面、与主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被形成以垂直穿过保持部;壳体,其被分别设置在保持部的相应的相对表面上以在壳体的相互对应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形成导向通道以垂直穿过壳体以便将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与在保持部和壳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紧密接触以产生主阻尼力;以及线轴引导件,其穿过并且连接至保持部、壳体和导向阀并且在围绕线轴的外部的状态下引导线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5月1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5-0065348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并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形成狭缝的盘的连接形成硬通道并且能够通过使用在线轴引导件的压缩冲程方向和回弹冲程方向形成的四个通道产生软阻尼力,从而简化通道结构、降低减震器的生产分散性和提高减震器的生产率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减震器被安装在诸如汽车等运输工具中并且通过吸收和阻尼在行驶期间来自路面的振动或震动提高乘车舒适感。这种减震器包括缸体和在缸体内被安装为可压缩和可延伸的活塞杆。缸体和活塞杆被安装在车体、轮或轴中。将阻尼力设置为低的减震器可通过吸收在行驶期间因路面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振动提高乘车舒适感。与此相反,将阻尼力被设置为高的减震器可通过抑制车体的姿势的变化提高转向稳定性。因此,已经开发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能适当调节阻尼力特性的阻尼力控制阀被安装在减震器的一侧上使得阻尼力特性根据路面和行驶条件被适当地调节以提高乘车舒适度和转向稳定性。一般而言,这种常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具有通过选择地打开和关闭在线轴引导件中形成的多个通道同时变化线轴的位置选择硬通道和软通道的结构。即,硬阻尼力或软阻尼力可通过有选择地调节在线轴引导件中形成的硬通道和软通道的打开状态/关闭状态有选择地产生。然而,在常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中,因为硬通道和软通道是通过使用在线轴引导件中形成的多个通道单独形成,所以减震器的结果变得复杂并且分散性可在大规模生产期间出现。由于结构复杂,所以可增加减震器的制造成本。作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现有文献,公开号为10-1998-0002962的韩国专利申请(1998年3月30日)公开一种阻尼力控制缓冲器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涉及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能够通过形成有狭缝的盘的连接形成硬通道,并且能够通过使用在线轴引导件的压缩冲程方向和回弹冲程方向形成的四个通道产生软阻尼力,从而简化通道结构、降低减震器的生产分散性并提高减震器的生产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被配置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被连接至活塞杆以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的活塞、形成以垂直穿过活塞的主通道和被配置以通过活塞杆和活塞之间的磁力提升线轴的螺线管。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被连接至活塞的顶面和底面、与主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被形成以垂直穿过保持部;壳体,其被分别设置在保持部的相应的相对表面上以在壳体的相互对应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形成导向通道以垂直穿过壳体以便将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与在保持部和壳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紧密接触以产生主阻尼力;以及线轴引导件,其穿过并且连接至保持部、壳体和导向阀并且在围绕线轴的外部的状态下引导线轴,其中狭缝被形成以垂直穿过导向阀使得经过连接通道和导向室的流体在硬模式下被排放至外部,旁路通道形成在线轴引导件中使得经过狭缝和导向室的流体在软模式下通过线轴引导件的内部和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旁路通道可包括:第一压缩通道,其在压缩室的方向上相对于活塞形成使得经过导向室的流体在回弹冲程中被引入线轴引导件中;第二压缩通道,其被形成使得经过第一压缩通道和线轴引导件的内部的流体通过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第一回弹通道,其在回弹室的方向上相对于活塞形成使得经过导向室的流体在压缩冲程中被引入线轴引导件中;以及第二回弹通道,其被形成使得经过第一回弹通道和线轴引导件的内部的流体通过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第二压缩通道和第二回弹通道可在第一压缩通道和第一回弹通道之间形成。导向阀可包括:下盘,其在线轴引导件穿过并且连接至下盘的状态下与连接通道紧密接触;第一导向盘,其在线轴引导件穿过并且连接至第一导向盘的状态下与下盘紧密接触,第一狭缝沿与下盘间隔开的第一导向盘的边缘垂直形成;第二导向盘,其在线轴引导件穿过并且连接至第二导向盘的状态下与第一导向盘紧密接触,第二狭缝沿第二导向盘的边缘垂直形成以便在硬模式下与第一狭缝连通;以及主盘,其在线轴引导件穿过并且连接至主盘的状态下与第二导向盘紧密接触,第三狭缝沿主盘的边缘垂直形成以便在硬模式下与第二狭缝和导向室连通。第一狭缝和第三狭缝可相对于第二导向盘交替形成,第二狭缝将经过第一狭缝移动的流体朝侧面引导,然后将流体引导至第三狭缝。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可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导向阀和壳体之间的密封构件使得密封构件在阻挡导向室的状态下被可移动安装,其中引入通道在密封构件中形成使得经过狭缝的流体被移动至导向室。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可进一步包括被连接至壳体的相应的相对表面的辅助阀,其中辅助阀与狭缝紧密接触并且在硬模式下被打开使得经过狭缝的流体被排放至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硬模式中压缩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硬模式中回弹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软模式中压缩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软模式中回弹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从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的下列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及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然而,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体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另外,由于它们没有必要混淆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因此将省略对公知技术等的详细说明。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硬模式中压缩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硬模式中回弹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软模式中压缩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软模式中回弹冲程状态的正横断面视图。并且,图5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缸体10、活塞杆(未示出)、活塞20以及螺线管。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一对保持部100、一对壳体200、一对导向阀300以及线轴引导件400。缸体10被制成圆柱形以形成内部空间,缸体10填充有工作流体(油等)。虽然缸体10被示为具有单管结构,但是缸体10可具有在其中形成两个缸体的双管结构。用于连接至车体侧面或车轮侧的单独连接部(未示出)可被安装在缸体10的下端。缸体10的一端和活塞杆的一端可在被分别连接至车辆的车体侧或车轮侧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活塞杆的一端被连接至活塞20,活塞杆的另一端从缸体10向外延伸并且被连接至车辆的车体侧或车轮侧。活塞20将缸体10分为分别对应于缸体1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压缩室11和回弹室12。形成阀通道21以垂直穿过活塞20。阀通道21被分为在压缩冲程期间用于将压缩室11的流体移动至回弹室12的压缩通道和在回弹冲程期间用于将回弹室12的流体移动至压缩室11的回弹通道。电磁阀30在被连接至在缸体10内部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被配置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被连接至所述活塞杆以将所述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的活塞、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活塞的主通道和被配置以通过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之间的磁力提升线轴的螺线管,所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被连接至所述活塞的顶面和底面、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被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保持部;壳体,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相应的相对表面上以在所述壳体的相互对应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形成导向通道以垂直穿过所述壳体以便将所述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与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紧密接触以产生主阻尼力;以及线轴引导件,其穿过并且连接至所述保持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向阀并且在围绕所述线轴的外部的状态下引导所述线轴,其中狭缝被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导向阀使得经过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硬模式下被排放至外部,旁路通道形成在所述线轴引导件中使得经过所述狭缝和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软模式下通过线所述轴引导件的内部和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11 KR 10-2015-00653481.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被配置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被连接至所述活塞杆以将所述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的活塞、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活塞的主通道和被配置以通过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之间的磁力提升线轴的螺线管,所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被连接至所述活塞的顶面和底面、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被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保持部;壳体,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相应的相对表面上以在所述壳体的相互对应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形成导向通道以垂直穿过所述壳体以便将所述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与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紧密接触以产生主阻尼力;以及线轴引导件,其穿过并且连接至所述保持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向阀并且在围绕所述线轴的外部的状态下引导所述线轴,其中狭缝被形成以垂直穿过所述导向阀使得经过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硬模式下被排放至外部,旁路通道形成在所述线轴引导件中使得经过所述狭缝和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软模式下通过线所述轴引导件的内部和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旁路通道包括:第一压缩通道,其在所述压缩室的方向上相对于活塞形成使得经过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回弹冲程中被引入所述线轴引导件中;第二压缩通道,其被形成使得经过所述第一压缩通道和所述线轴引导件的内部的流体通过所述阀通道被排放至外部;第一回弹通道,其在所述回弹室的方向上相对于活塞形成使得经过所述导向室的流体在压缩冲程中被引入所述线轴引导件中;以及第二回弹通道,其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恩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