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1339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多种燃料采用型的发动机装置中,能够使多个燃料配管不受废气的热影响地紧凑地配置的发动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将向气体喷射器(98)供给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配管(41)和向主燃料喷射阀(79)供给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配管(42)在排成一列的盖罩(40)列的两侧分开地配置。另外,发动机装置将把吸进主燃烧室的空气向进气阀(80)供给的进气歧管(67)在缸体(25)内与盖罩(40)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并将气体燃料配管(41)和进气歧管(67)在盖罩(40)的列的同一侧方排列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应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和重油等液体燃料中的任意方的多种燃料采用型的发动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例如油轮和运输船等船舶或陆地上的发电设施中,利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其驱动源。但是,在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成为妨碍环境保护的有害物质的氮氧化物、硫化物和粒子状物质等。因此,近年来,作为柴油发动机的替代品,能够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量的燃气发动机等逐渐普及。此外,作为将柴油发动机的特性和燃气发动机的特性分别加以组合的发动机,提供了双燃料发动机,这种双燃料发动机能够并用将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并向燃烧室供给使其燃烧的预混合燃烧方式、以及将重油等液体燃料向燃烧室内喷射并使其燃烧的扩散燃烧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048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2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双燃料发动机中,与上述的柴油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不同,为了应对扩散燃烧方式和预混合燃烧方式,分别供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需要两套系统的燃料配管。因此,双燃料发动机与只有一套系统的燃料配管的柴油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相比,存在其配管构造复杂化的问题。另外,由于还需要配置使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的废气流路,所以在对各燃料系统进行配管时,需要构成为尽可能地去除由废气造成的对排热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是提供研究了上述现状并进行了改良的多种燃料采用型的发动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装置,具备:向发动机的汽缸内的主燃烧室吸进空气的进气阀、从所述主燃烧室排放燃烧气体的排气阀、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射液体燃料并使该燃料燃烧的主燃料喷射阀、以及在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中混合气体燃料的气体喷射器,将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配管和向所述主燃料喷射阀供给所述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配管在排成一列的盖罩的列的两侧分开地配置,将进气歧管在缸体内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并列地配置,所述进气歧管将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向所述进气阀供给。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中,将对来自所述主燃烧室的燃烧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歧管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将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分开地配置在所述气体燃料配管的上下。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动机装置中,具备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出点火火焰的先导燃料喷射阀,并且,将向所述先导燃料喷射阀供给先导燃料的先导燃料配管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方的、所述盖罩的列和所述排气歧管之间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冷却水配管,并在所述冷却水配管的上方支承所述先导燃料配管。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装置中,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构成为由内侧管和外侧管形成的双管构造,所述内侧管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所述外侧管供所述气体燃料从所述气体喷射器流入。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中,在所述缸体的所述气体燃料配管侧的一侧面上串联地并列配置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在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述润滑油冷却器之间的位置,将向所述润滑油冷却器供给冷却水的第一冷却水配管以从所述缸体的一侧面离开的状态沿所述润滑油冷却器延伸设置,将与所述缸体上的缸盖连接的第二冷却水配管在所述缸体的上方的、所述盖罩和所述气体燃料配管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动机装置中,在相对于发动机输出轴垂直的所述缸体的一端面,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外周侧且是设置有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所述缸体的一侧面侧配置润滑油泵,并将由所述润滑油泵吸起的润滑油向所述润滑油冷却器供给。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具备向发动机的汽缸内的主燃烧室吸进空气的进气阀、从所述主燃烧室排放燃烧气体的排气阀、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射液体燃料并使该燃料燃烧的主燃料喷射阀、以及在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中混合气体燃料的气体喷射器的发动机装置中,将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配管和向所述主燃料喷射阀供给所述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配管在排成一列的盖罩的列的两侧分开地配置,将进气歧管在缸体内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并列地配置,所述进气歧管将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向所述进气阀供给,因此,通过将气体燃料配管和液体燃料配管分开地配置,能够在缸盖周围省空间地进行配管。另外,由于将气体燃料配管和进气歧管配置在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因此能够缩短配置于吸气侧的气体喷射器和气体燃料配管的配管距离,能够抑制气体燃料配管中的压力损失。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对来自所述主燃烧室的燃烧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歧管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将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分开地配置在所述气体燃料配管的上下,因此,能够在缸盖的同一侧方集中地配置气体燃料配管和排气歧管。因此,在缸盖的另一侧方,能够将向主燃料喷射阀压送高压的液体燃料的燃料喷射泵与液体燃料配管共同地集中设置。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由于具备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出点火火焰的先导燃料喷射阀,并且,将向所述先导燃料喷射阀供给先导燃料的先导燃料配管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方的、所述盖罩的列和所述排气歧管之间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冷却水配管,并在所述冷却水配管的上方支承所述先导燃料配管,因此,能够抑制先导燃料配管因高温的废气温度而升温。因此,能够将先导燃料配管配置在高温的排气歧管侧,能够将各配管紧凑地集中配置。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由于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构成为由内侧管和外侧管形成的双管构造,所述内侧管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所述外侧管供所述气体燃料从所述气体喷射器流入,因此,能够使残留于气体喷射器的气体燃料返回气体阀单元等的燃料源侧,能够将气体燃料配管的压力保持为恒定。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在所述缸体的所述气体燃料配管侧的一侧面上串联地并列配置润滑油冷却器和润滑油过滤器,在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述润滑油冷却器之间的位置,将向所述润滑油冷却器供给冷却水的第一冷却水配管以从所述缸体的一侧面离开的状态沿所述润滑油冷却器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装置,具备:向发动机的汽缸内的主燃烧室吸进空气的进气阀、从所述主燃烧室排放燃烧气体的排气阀、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射液体燃料并使该燃料燃烧的主燃料喷射阀、以及在将要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中混合气体燃料的气体喷射器,所述发动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配管和向所述主燃料喷射阀供给所述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配管在排成一列的盖罩的列的两侧分开地配置,将进气歧管在缸体内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并列地配置,所述进气歧管使将要吸进所述主燃烧室的空气向所述进气阀供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28 JP 2013-223651;2013.10.28 JP 2013-223651.一种发动机装置,具备:
向发动机的汽缸内的主燃烧室吸进空气的进气阀、从所述主燃烧室排放燃烧气体的排
气阀、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射液体燃料并使该燃料燃烧的主燃料喷射阀、以及在将要吸进所
述主燃烧室的空气中混合气体燃料的气体喷射器,所述发动机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向所述气体喷射器供给所述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配管和向所述主燃料喷射阀供给
所述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配管在排成一列的盖罩的列的两侧分开地配置,
将进气歧管在缸体内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延伸设置,将所述气体燃料配管和所
述进气歧管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并列地配置,所述进气歧管使将要吸进所述主燃烧
室的空气向所述进气阀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对来自所述主燃烧室的燃烧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歧管相对于所述盖罩的列平行地
延伸设置,在所述盖罩的列的同一侧方,将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进气歧管分开地配置在所
述气体燃料配管的上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所述主燃烧室喷出点火火焰的先导燃料喷射阀,并且,将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胜博桑鹤贞雄广濑宏一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