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9597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聚氨酯21~43份、丙烯酸酯16~39份、异氰酸酯12~26份、丙烯酸六氟丁酯12~25份、四氟化硫7~18份、六氟丙醇4~11份、碳化硅7~18份、氧化镁6~14份、蒙脱土7~18份、滑石粉5~12份。(1)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氟含量增多,与水的接触角增大,表面张力降低;(2)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热稳定性提高,具有优异的耐水耐溶剂性能;(3)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保持了较好的硬度、扯断强度、伸长率、储能模量及表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化学领域,涉及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对于一般的材料来说,硬度和弹性往往是不能同时兼顾,经常是顾此失彼,而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广,能够做到从10度(邵尔A型硬度)至75度(邵尔D型硬度),而普通的橡胶硬度范围是邵尔A型硬度60度至100度。有意义的是,聚氨酯弹性体在这么宽的温度范围内竟然还能保持较高的弹性,伸长率达到800%,甚至更高,而天然橡胶伸长率550%时其最高硬度为邵A型硬度70度左右。聚氧酯弹性体一般不加填料和增塑剂,它的弹性可通过配方来进行调节;聚氨酯弹性体硬度的大小取决于扩链剂的类型和用量,二异氰酸酯的类型和用量以及聚酯(醚)多元醇的结构和分子量。聚氨酯弹性体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高耐磨性,实验室测得聚氨酯弹性体的耐磨性是天然橡胶的3~5倍,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能高达10倍以上,因此,聚氨酯弹性体素有“耐磨橡胶”之称。如果在其中添加二硫化钼、石墨或桂油,还能进一步提高其耐磨程度。此外,聚氨酯弹性体还有其它诸多特点,如:负载支撑容量大,同其它橡胶相比,应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聚氨酯21~43份、丙烯酸酯16~39份、异氰酸酯12~26份、丙烯酸六氟丁酯12~25份、四氟化硫7~18份、六氟丙醇4~11份、碳化硅7~18份、氧化镁6~14份、蒙脱土7~18份、滑石粉5~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聚氨酯21~43份、丙烯酸酯16~39份、异氰酸酯12~26份、丙烯酸六氟丁酯12~25份、四氟化硫7~18份、六氟丙醇4~11份、碳化硅7~18份、氧化镁6~14份、蒙脱土7~18份、滑石粉5~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配比制成:聚氨酯36份、丙烯酸酯32份、异氰酸酯21份、丙烯酸六氟丁酯20份、四氟化硫12份、六氟丙醇8份、碳化硅12份、氧化镁11份、蒙脱土13份、滑石粉8份。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氟化硫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基体制备:将聚氨酯和丙烯酸酯混匀,加入密炼机中,共混温度为112~145℃,共混时间为8~23分钟,共混结束后在95~130℃条件下放置8~14小时;加入稳定剂和增塑剂在110~140℃条件下继续共混9~22分钟,即得基体;(2)改性剂制备:将四氟化硫、六氟丙醇、碳化硅、氧化镁、蒙脱土和滑石粉混匀,研磨成粉,粉末粒径为50~100目;置于电炉中,在115~140℃条件下加热1~3.5小时;(3)第一次改性共混:将步骤(2)制得的改性剂加入步骤(1)获得的基体中,105~130℃混炼9~21分钟,结束后在96~116℃条件下放置6~12小时;(4)第一次硫化:向步骤(3)改性共混后的原料中加入硫化剂,搅拌均匀后在100~125℃条件下放置5~15小时;(5)第二次改性共混:将异氰酸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和四氟化硫加入经第一次硫化后的材料中,105~135℃混炼8~22分钟;(6)第二次硫化:向经步骤(5)第二次改性共混后的材料中加入硫化剂,搅拌均匀后在102~137℃条件下放置6~15小时;(7)弹性体制备:将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永兴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