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合成纳米级钙钛矿陶瓷粉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977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成纳米级钙钛矿陶瓷粉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溶液,直接制备具有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陶瓷粉体,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等于或低于底液沸点温度和常压条件下,将浓度为0.01-4M含A位离子的氢氧化物水溶液作为底液与浓度为0.01-6M含B位离子的金属醇盐有机溶剂的溶液直接混合,加入0-10M%沉淀剂和分散剂,再将所获得的沉淀物干燥而成,其工艺步骤为: (1)用水溶解含A位离子氢氧化物,期间可以加热获得底液A,底液温度为室温-100℃; (2)将含B位离子的金属醇盐溶解到有机溶剂中,获得B液; (3)将B液与底液A混合,反应; (4)将固液分离; (5)固相部分经水洗或直接干燥即获得纳米粉体,液相部分进一步分离循环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钙钛矿陶瓷粉体的合成方法。钙钛矿陶瓷一般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其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蒸发-凝聚法和气相反应法。其中固相法由于基于固相反应原理,粉体的化学成分均匀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需要高温煅烧和多次球磨,所制备的粉体具有颗粒尺寸分布较宽、颗粒形状不规则、纯度低等缺点,难以获得高纯、超细、尺寸分布很窄的高质量粉体。蒸发-凝聚法和气相反应法能够获得粒径小、组分均匀的高纯粉体,但设备复杂、成本高,尚无工业应用价值。目前高质量钙钛矿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多集中在以液相反应为主要特征的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方法上。溶胶-凝胶法采用金属醇盐为原料,在有机介质中水解、缩合,使醇盐溶液经过溶胶-凝胶化过程得到凝胶,再经干燥和煅烧处理获得超细粉体。粉体具有纯度高、组成均匀、粒度小、化学活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要经过600~1000℃煅烧,粉体极易团聚,且操作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原材料的价格昂贵、难以在工业中实现大规模生产。水热法通过在密封压力容器中的适合水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实现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纳米级钙钛矿陶瓷粉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 溶液,直接制备具有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陶瓷粉体,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等于或低于底液 沸点温度和常压条件下,将浓度为0.01-4M含A位离子的氢氧化物水溶液作为底液与浓度 为0.01-6M含B位离子的金属醇盐有机溶剂的溶液直接混合,加入0-10M%沉淀剂和分散剂, 再将所获得的沉淀物干燥而成,其工艺步骤为: (1)用水溶解含A位离子氢氧化物,期间可以加热获得底液A,底液温度为室温-100 ℃; (2)将含B位离子的金属醇盐溶解到有机溶剂中,获得B液; (3)将B液与底液A混合,反应; (4)将固液分离; (5)固相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建全李龙土王永力桂治轮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