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框架,立体框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停车层、第二停车层和第三停车层,第一停车层设有第一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一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停车层设有第二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二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停车层设置在地面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卷扬机,第一导轨连接有延伸导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导轨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四个升降气缸,第二停车抬板上设有升降挡块。该地上立体泊车设备控制精准、保护措施全面、运行平稳、便于车辆停泊,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停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的大众化和普及,车辆越来越多,而基础面积有限,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写字楼、医院、大型商场等等场所周边车满为患,许多住宅小区尽管建设了地下停车库,但仍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够运行平稳、节省空间的地上立体泊车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停车空间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停车层、第二停车层和第三停车层,所述第一停车层设有第一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一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停车层设有第二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二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停车层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所述第一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有延伸导轨,所述延伸导轨设置在所述立体框架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导轨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四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第二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二停车抬板上设有升降挡块,所述钢丝绳上设有防松装置和防坠挂钩。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两端通过四个所述升降气缸同时升降或一端升降。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停车抬板呈倾斜状态时与停泊在所述第三停车层的汽车之间存在空隙。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挡块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前部和后部。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停车抬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上表面均为防滑表面。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停车抬板的前后两端和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过渡坡面。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停车抬板的两侧和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两侧均设有防坠护栏。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导轨的尾部设有水平限位器。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导轨与所述立体框架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条数为三条。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开发地下空间,仅仅在地面上搭建就可以使用,有效节约了建地下车库的成本,原来地面上的车位只有一个,现在通过该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将原有地面上泊车的面积提升至三倍的停车量。重点是,现有的立体停车设施,底层需预留平移空间,上层或下层的车才能够停泊或驶出,这样就需要至少增加一倍的基础空间,然而该立体泊车设备思路新颖、设计独到,无论最下层是否停放车辆,均可停泊或驶出上面两层的车,就节约了基础空间(地面),并避免了等待时间,也更加合理。该地上立体泊车设备控制精准、保护措施全面、运行平稳、便于车辆停泊,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上立体泊车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上立体泊车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立体框架;2-第一停车层;3-第二停车层;4-第三停车层;5-第一停车抬板;6-第二停车抬板;7-第一导轨;8-卷扬机;9-钢丝绳;10-延伸导轨;11-第二导轨;12-升降气缸;13-升降挡块;14-过渡坡面;15-防坠护栏;16-水平限位器;17-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框架1,立体框架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停车层2、第二停车层3和第三停车层4,第一停车层2设有第一停车抬板5和驱动第一停车抬板5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停车层3设有第二停车抬板6和驱动第二停车抬板6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停车层4设置在地面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7和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7上的卷扬机8,卷扬机8通过钢丝绳9与第一停车抬板5连接,第一导轨7连接有延伸导轨10,延伸导轨10设置在立体框架1外,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导轨11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11上的四个升降气缸12,升降气缸12通过钢丝绳9与第二停车抬板6连接,第二停车抬板6上设有升降挡块13,钢丝绳9上设有防松装置和防坠挂钩。第二停车抬板6的两端通过四个升降气缸12同时升降或一端升降,第二停车抬板6呈倾斜状态时与停泊在第三停车层4的汽车之间存在空隙,升降挡块1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升降挡块13分别设置于第二停车抬板6的前部和后部,第一停车抬板5的上表面和第二停车抬板6的上表面均为防滑表面,第一停车抬板5的前后两端和第二停车抬板6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过渡坡面14,第一停车抬板5的两侧和第二停车抬板6的两侧均设有防坠护栏15,延伸导轨10的尾部设有水平限位器16,延伸导轨10与立体框架1之间设有加强筋17,加强筋17的条数为三条。该地上立体泊车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为:(1)当第三停车层无车停泊、第二停车层需要泊车或驶出时,第二停车抬板两端同时下降,保持水平状态落至地面,升降挡块不需要启动。(2)当第三停车层有车停泊、第二停车层需要泊车时,第二停车抬板一端下降,下降端落至地面,第二停车抬板此时呈倾斜状态,并且不会触碰到第三停车层停放的车辆,汽车沿斜面开到第二停车抬板中间位置,升降挡块升起,下降端上升至水平状态完成泊车。(3)当第三停车层有车停泊、第二停车层需要驶出时,第二停车抬板一端下降,下降端落至地面,第二停车抬板此时呈倾斜状态,并且不会触碰到第三停车层停放的车辆,升降挡块落下,汽车沿斜面驶出,然后下降端上升至水平状态恢复原状。(4)当第一停车层需要泊车或驶出时,无论第二、第三停车层有无车辆停泊,第一停车抬板都从立体框架外侧的延伸导轨保持水平状态进行升降完成泊车或驶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停车层、第二停车层和第三停车层,所述第一停车层设有第一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一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停车层设有第二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二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停车层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所述第一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有延伸导轨,所述延伸导轨设置在所述立体框架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导轨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四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第二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二停车抬板上设有升降挡块,所述钢丝绳上设有防松装置和防坠挂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停车层、第二停车层和第三停车层,所述第一停车层设有第一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一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停车层设有第二停车抬板和驱动第二停车抬板运行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停车层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所述第一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有延伸导轨,所述延伸导轨设置在所述立体框架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导轨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四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第二停车抬板连接,所述第二停车抬板上设有升降挡块,所述钢丝绳上设有防松装置和防坠挂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上立体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停车抬板的两端通过四个所述升降气缸同时升降或一端升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训权,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汉德贝尔属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