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蒸汽锅炉,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为炉腔,锅炉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炉腔左端连接的进烟管,锅炉主体的右侧设有与炉腔右端连接的出烟管,炉腔内设有螺旋烟管,螺旋烟管的外侧设有若干导热片,螺旋烟管的左端与进烟管连接,螺旋烟管的右端与出烟管连接,炉腔的底部分别设有电加热板和温度探测器,锅炉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蒸汽排出管,锅炉主体的底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给水管,给水管上分别设有锅炉给水泵和给水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提升热利用率,使用控制方便,且可以配合进行电加热,提升装置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
,具体是一种卧式蒸汽锅炉。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工矿企业产生的高温尾气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资源,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余热蒸汽锅炉,余热蒸汽锅炉将高温尾气的热量有效地运用到生产或生活中。传统的余热蒸汽锅炉热利用率低,烟气利用前后未作净化处理,影响锅炉的性能,锅炉水体无法自动添加,使用控制不便。此外,有时烟气温度较低,锅炉缺少辅助加热装置,影响锅炉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蒸汽锅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蒸汽锅炉,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为炉腔,所述锅炉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炉腔左端连接的进烟管,且进烟管上设有进烟净化器,所述锅炉主体的右侧设有与炉腔右端连接的出烟管,且出烟管上分别设有引风机和出烟净化器,所述炉腔内设有螺旋烟管,螺旋烟管的外侧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螺旋烟管的左端与进烟管连接,螺旋烟管的右端与出烟管连接,所述炉腔的顶部设有液位探测器,所述炉腔的底部分别设有电加热板和温度探测器,所述锅炉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蒸汽排出管,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上分别设有锅炉给水泵和给水调节阀,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支撑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炉主体的外侧设有一层隔热保温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腔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炉腔的两端为锥形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风机设于出烟净化器的右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片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烟管内,导热片的另一端位于螺旋烟管外侧,且导热片和螺旋烟管为密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加热板位于炉腔的底部中间位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汽排出管于锅炉主体顶部均匀设有三个。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给水调节阀为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稳定,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利用,且设置螺旋烟管可延长烟气在炉腔内的停留时间,减小锅炉体积的同时,提升热利用率,通过螺旋烟管上设置的导热片可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通过进烟净化器和出烟净化器可对烟气进行余热利用前后的净化,提升螺旋烟管的性能,通过引风机引出净化后的烟气,同时可对烟气的流速进行控制,通过液位探测器的监控数据,可通过对锅炉给水泵和给水调节阀进行控制,以对炉腔进行补水,通过温度探测器可对水体进行温控,通过电加热板可对水体进行烟气温度不足时的电辅助加热,通过设置多个蒸汽排出管可对高温蒸汽进行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烟管,2-引风机,3-出烟净化器,4-隔热保温层,5-液位探测器,6-蒸汽排出管,7-螺旋烟管,8-导热片,9-进烟净化器,10-进烟管,11-锅炉主体,12-支撑腿,13-给水管,14-锅炉给水泵,15-给水调节阀,16-电加热板,17-炉腔,18-温度探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蒸汽锅炉,包括锅炉主体11,所述锅炉主体11的外侧设有一层隔热保温层4,锅炉主体11的内部为炉腔17,所述炉腔17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炉腔17的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锅炉主体11的左侧设有与炉腔17左端连接的进烟管10,且进烟管10上设有进烟净化器9,通过进烟净化器9可对进烟进行净化,所述锅炉主体11的右侧设有与炉腔17右端连接的出烟管1,且出烟管1上分别设有引风机2和出烟净化器3,所述引风机2设于出烟净化器3的右侧,通过出烟净化器3可对出烟进行净化,通过引风机2引出净化后的烟气,同时可对烟气的流速进行控制,所述炉腔17内设有螺旋烟管7,螺旋烟管7的外侧设有若干导热片8,所述导热片8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烟管7内,导热片8的另一端位于螺旋烟管7外侧,且导热片8和螺旋烟管7为密封固定连接,通过导热片8可提升烟气的余热利用率,所述螺旋烟管7的左端与进烟管10连接,螺旋烟管7的右端与出烟管1连接,通过螺旋烟管7进行烟气的传输,所述炉腔17的顶部设有液位探测器5,通过液位探测器5可对炉腔17的水位进行监控,所述炉腔17的底部分别设有电加热板16和温度探测器18,且电加热板16位于炉腔17的底部中间位置,通过电加热板16可对水体进行烟气温度不足时的电加热,通过温度探测器18可对水体温度进行监控。所述锅炉主体11的顶部还设有与炉腔17连通的蒸汽排出管6,所述蒸汽排出管6于锅炉主体11顶部均匀设有三个,通过蒸汽排出管6可排出高温蒸汽,所述锅炉主体11的底部还设有与炉腔17连通的给水管13,所述给水管13上分别设有锅炉给水泵14和给水调节阀15,且给水调节阀15为电磁阀,根据液位探测器5的监控数据,可通过对锅炉给水泵14和给水调节阀15进行控制,以对炉腔17进行补水,所述锅炉主体11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支撑腿12,通过支撑腿12可对锅炉进行稳定支撑。本技术结构稳定,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利用,且设置螺旋烟管7可延长烟气在炉腔17内的停留时间,减小锅炉体积的同时,提升热利用率,通过螺旋烟管7上设置的导热片8可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通过进烟净化器9和出烟净化器3可对烟气进行余热利用前后的净化,提升螺旋烟管7的性能,通过引风机2引出净化后的烟气,同时可对烟气的流速进行控制,通过液位探测器5的监控数据,可通过对锅炉给水泵14和给水调节阀15进行控制,以对炉腔17进行补水,通过温度探测器18可对水体进行温控,通过电加热板16可对水体进行烟气温度不足时的电辅助加热,通过设置多个蒸汽排出管6可对高温蒸汽进行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蒸汽锅炉,包括锅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为炉腔,所述锅炉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炉腔左端连接的进烟管,且进烟管上设有进烟净化器,所述锅炉主体的右侧设有与炉腔右端连接的出烟管,且出烟管上分别设有引风机和出烟净化器,所述炉腔内设有螺旋烟管,螺旋烟管的外侧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螺旋烟管的左端与进烟管连接,螺旋烟管的右端与出烟管连接,所述炉腔的顶部设有液位探测器,所述炉腔的底部分别设有电加热板和温度探测器,所述锅炉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蒸汽排出管,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上分别设有锅炉给水泵和给水调节阀,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支撑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蒸汽锅炉,包括锅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为炉腔,所述锅炉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炉腔左端连接的进烟管,且进烟管上设有进烟净化器,所述锅炉主体的右侧设有与炉腔右端连接的出烟管,且出烟管上分别设有引风机和出烟净化器,所述炉腔内设有螺旋烟管,螺旋烟管的外侧设有若干导热片,所述螺旋烟管的左端与进烟管连接,螺旋烟管的右端与出烟管连接,所述炉腔的顶部设有液位探测器,所述炉腔的底部分别设有电加热板和温度探测器,所述锅炉主体的顶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蒸汽排出管,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还设有与炉腔连通的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上分别设有锅炉给水泵和给水调节阀,所述锅炉主体的底部外圈还设有多个支撑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蒸汽锅炉,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娟,郑琰,叶元华,王通,刘杰,赵凯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富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