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6253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该半导体元件包含一基底,一管芯区以及一切割道区定义于基底上,以及一接触垫设于基底上的管芯区并重叠切割道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叠管芯区与切割道区的接触垫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半导体制作工艺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得大量的电路元件可以被制作在单一芯片上,再加上市场上对于复杂度高以及运用功能强的各种电子商品的需求,使得单一芯片的整个电路统整可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周边及芯片汇流排等功能,以达到低功率、高效能、小体积以及高可靠度等诸多优点。而随着集成电路在制作工艺上的不断进步,芯片设计的复杂度也跟着提升,造成对产品上市时间的需求更不易满足。系统单芯片(System-on-a-chip,SoC)是整合包含运算功能(如微处理器核心、数字信号处理核心、MPEG核心或绘图核心),以及存储器、逻辑/类比电路、混合信号电路或RF电路于一个单一芯片上,供作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IC。系统单芯片提供了集成电路IC的高度整合,大幅简化系统设计,减少制造成本,并可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在系统单芯片的设计中,芯片与基板间的高度差于后续打线制作工艺中扮演着一关键角色。一般而言,芯片完成后通常会进行另一道步骤将芯片中的线路通过重布线(re-distributionlayer,RDL)制作工艺延伸至基板的较低表面来进行后续打线制作工艺。此制作方式不但增加制作工艺的困难度与时间更耗费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更简化的设计来改善现有架构即为现今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揭露一种制作半导体元件的方法。首先提供一基底,该基底上具有一管芯区以及一切割道区,然后形成一接触垫于基底上的管芯区并重叠切割道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半导体元件,其包含一基底,该基底上具有一管芯区以及一切割道区,以及一接触垫设于基底上的管芯区并重叠切割道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半导体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接触垫与切割道区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着切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管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半导体元件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基底14管芯区16切割道区18金属层20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2金属层24接触插塞26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8接触洞开口30接触洞开口32金属层34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6接触洞开口38接触洞开口40氧化硅层42氮化硅层44金属层46接触垫48保护层50氧化硅层52氮化硅层54切割路线56切割工具58管芯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半导体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接触垫与切割道区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着切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管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12或半导体芯片,例如一由晶片或其他半导体材料所构成的基底12,其中半导体材料可选自由硅、锗、硅锗复合物、硅碳化物(siliconcarbide)、砷化镓(galliumarsenide)等所构成的群组。然后于基底12上定义至少一管芯区14以及一切割道(scribeline)区16,其中各管芯区14中具有集成电路,切割道区16设于管芯区14外围,且切割道区16与管芯区14之间又可依据产品需求设置一管芯封环区(图未示)。基底12上可包含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等主动元件、被动元件以及层间介电层(interlayerdielectric,ILD)(图未示)等介电层覆盖于其上。更具体而言,基底12上可包含平面型或非平面型(如鳍状结构晶体管)等MOS晶体管元件,其中MOS晶体管可包含金属栅极、源极/漏极区域、间隙壁、外延层、接触洞蚀刻停止层等晶体管元件。层间介电层可设于基底12上并覆盖MOS晶体管,且层间介电层中可设有多个接触插塞,并通过金属层18等导线电连接MOS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或源极/漏极区域至更上层线路或外部元件。由于平面型或非平面型晶体管与层间介电层等相关制作工艺均为本领域所熟知技术,在此不另加赘述。然后形成一第一金属间介电层(inter-metaldielectric,IMD)20于基底上并覆盖层间介电层与金属层18,接着形成另一金属层22于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0上并利用接触插塞24连接金属层18与金属层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0优选由氧化硅所构成且其厚度约略10000埃,而金属层18与金属层22的厚度则分别约为5000埃。随后形成一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于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0上,然后进行一光刻暨蚀刻制作工艺去除部分位于管芯区14以及切割道区16的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以形成一接触洞开口28暴露金属层22表面以及另一接触洞开口30暴露部分位于管芯区14以及切割道区16的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优选由氧化硅所构成,且其厚度约为50000埃。接着形成一金属层32于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上并填入接触洞开口28及接触洞开口30,其中填入接触洞开口30的金属层32优选由管芯区14的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上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侧壁以及位于切割道区16的第一金属间介电层20上表面。换句话说,所形成的金属层32图案优选同时重叠部分的管芯区14与切割道区16,其中金属层32的厚度约为8000埃。然后形成一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于第二金属间介电层26与金属层32上,并进行一光刻暨蚀刻制作工艺去除部分位于管芯区14以及切割道区16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以形成一接触洞开口36暴露位于管芯区14的金属层32表面以及另一接触洞开口38暴露部分位于管芯区14与切割道区16的金属层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优选为一复合层结构,例如由一氧化硅层40与一氮化硅层42所构成,其中氧化硅层40的厚度约为10000埃而氮化硅层42的厚度则约为50000埃。接着形成一金属层44于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上并填入接触洞开口36及接触洞开口38,其中填入接触洞开口38的金属层44优选由管芯区14的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上表面延伸至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侧壁及位于切割道区16的金属层32上表面。如图中所示,所形成的金属层44图案优选直接接触金属层32图案并同时重叠的管芯区14及切割道区16。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层44的厚度约为20000埃,且由管芯区14延伸至切割道区16的金属层44与金属层32优选作为本实施例半导体元件的接触垫46。不局限上述实施例,金属层18与金属层22也可以由管芯区14延伸至切割道区16而与金属层44或金属层32来共同构成接触垫46,此外,接触垫46也可仅包含单一的金属层44、单一的金属层32、单一的金属层22或者是单一的金属层18,然而接触垫46的厚度优选需大于25000埃以上。随后形成一保护层48于第三金属间介电层34与金属层44上并以光刻暨蚀刻方式去除部分位于金属层44表面,特别是切割道区16及部分管芯区14的保护层48。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48优选为一复合层结构,例如一氧化硅层50与一氮化硅层52,其中氧化硅层50的厚度约略6000埃而氮化硅层52的厚度则约为10000埃。之后可依据制作工艺需求进行一切割制作工艺,利用例如钻石切割刀等切割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510237821.html" title="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包含:提供一基底,该基底上具有一管芯区以及一切割道区;以及形成一接触垫于该基底上的该管芯区并重叠该切割道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包含:提供一基底,该基底上具有一管芯区以及一切割道区;以及形成一接触垫于该基底上的该管芯区并重叠该切割道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形成一第一金属间介电层于该基底上;形成一第二金属间介电层于该第一金属间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一接触洞开口于该第二金属间介电层中;形成一第一金属层于该第二金属间介电层上并填入该第一接触洞开口;形成一第三金属间介电层于该第二金属间介电层及该第一金属层上;形成一第二接触洞开口于该第三金属间介电层中;形成一第二金属层于该第三金属间介电层上并填入该第二接触洞开口;以及形成一保护层于该第三金属间介电层及部分该第二金属层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形成该第一接触洞开口于该管芯区及该切割道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切割道区的该第一接触洞开口暴露该第一金属间介电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金属层重叠该管芯区及该切割道区。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形成该第二接触洞开口于该管芯区及该切割道区。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切割道区的该第二接触洞开口暴露该第一金属层。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金属层重叠该管芯区及该切割道区以形成该接触垫。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切割道区的该第二金属层直接接触该第一金属层。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对该第二金属层、该第一金属层及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斌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