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2167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得到一种通过对内齿轮的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能够进行更高效的运行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其内齿轮(30)具有:内齿轮主体(32)、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32)的销槽(34)及配置于该销槽(34)的外销即销部件(36),其中,对销槽(34)施以低摩擦被膜,施以该低摩擦被膜之后的销槽(34)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5μm以上且2.5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10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05289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具备内齿轮和在摆动的同时与该内齿轮内接的外齿轮,且将内齿轮和外齿轮的相对旋转作为输出而输出。内齿轮构成为具有:内齿轮主体、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的销槽及配置于该销槽的销部件。销部件构成内齿轮的内齿,且能够以配置在销槽的状态进行旋转。该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对外齿轮的齿面施以化学转化处理被膜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昭62-132068号公报(图1)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中,将化学转化处理被膜应用到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外齿轮的外齿,而并没有公开应用到内齿轮的销槽的例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得到一种通过对内齿轮的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从而能够进行更高效的运行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构成为如下来解决上述课题,即,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内齿轮具有:内齿轮主体、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的销槽及配置于该销槽的销部件,其中,对所述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施以该低摩擦被膜之后的所述销槽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5μm以上且2.5μm以下。如后详述,根据该结构,通过施以低摩擦被膜,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运行效率。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一种通过对内齿轮的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能够进行更高效的运行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実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内齿轮的内齿轮主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运行效率与均方根粗糙度Rq之间的关系的6小时后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运行效率与均方根粗糙度Rq之间的关系的磨合后的曲线图。图中:G-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12-输入轴,18-偏心部,20-曲轴,24-外齿轮,30-内齿轮,32-内齿轮主体,34-销槽,36-外销(销部件),Rq-均方根粗糙度,η-运行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的输入轴12与马达14的马达轴14A形成为一体。在输入轴12经由键16连结有具有2个偏心部18的曲轴20。各偏心部18的轴心C18分别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轴心C12偏心。该例子中,偏心部18的偏心相位差为180度。在偏心部18的外周配置有滚子轴承22。在滚子轴承22的外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组装有2个外齿轮24。之所以在轴向上并列设置2个外齿轮24,是为了确保必要的传递容量及提高旋转平衡性。外齿轮24分别与内齿轮30内啮合。即,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是用于使外齿轮24摆动的曲轴20配置于装置的径向中央(与输入轴12的轴心C12及内齿轮30的轴心C30同轴)的被称为“中心曲柄式”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内齿轮30具有:内齿轮主体32,与外壳28(的后述的外壳主体52)形成为一体;销槽34,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32;及外销(销部件)36,配置于该销槽34。外销36构成内齿轮30的内齿。内齿轮30的内齿数(外销36的数量)稍多于外齿轮24的外齿数(该例子中仅多1个)。对于内齿轮30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容后详述。在外齿轮24中,从其轴心(与轴心C18相同)偏离的位置形成有多个贯穿孔24A。该贯穿孔24A中嵌入有内销40。内销40压入并固定于凸缘体42的内销保持孔42A中,该凸缘体42配置在外齿轮24的轴向侧部。凸缘体42与输出轴44形成为一体。输出轴44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46支承。另外,该实施方式中,内辊48作为滑动促进部件外嵌在内销40。内辊48的一部分与外齿轮24的贯穿孔24A的内周面抵接。内辊48的外径小于贯穿孔24A的内径,在内辊48与该贯穿孔24A的内周面之间确保有相当于偏心部18的偏心量的2倍的最大间隙。内销40(及内辊48)贯穿外齿轮24,因此其动作与该外齿轮24的自转同步。另一方面,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的外壳28具有容纳减速机构部50的外壳主体52及容纳输出轴44的输出外壳体54。在外壳主体52的轴向上的负载相反侧配置有(还作为马达罩发挥功能的)负载相反侧罩56,且在输出外壳体54的轴向上的负载侧配置有负载侧罩57。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经由脚部58的螺栓孔58A并且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固定部件。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具有如上结构,且通过使马达14的马达轴14A旋转来使连结于输入轴12的曲轴20的2个偏心部18旋转。如此一来,外齿轮24进行摆动的同时与内齿轮30(具体而言,构成该内齿轮30的内齿的外销36)啮合。由此,每当输入轴12旋转1次而使外齿轮24摆动1次,该外齿轮24自转与内齿轮30和外齿轮24之间的齿数差(该例子中为1齿)相应的量。其结果,能够将该自转成分经由内销40及内辊48传递至凸缘体42,使与该凸缘体42形成为一体的输出轴44进行减速旋转。接着,对内齿轮30附近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图1的内齿轮30的内齿轮主体32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如前所述,内齿轮30具有:内齿轮主体32;销槽34,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32中;及外销(销部件)36,配置于该销槽34并构成内齿。内齿轮30的内齿轮主体32与外壳主体52形成为一体。即,内齿轮主体32与外壳主体52为同一部件。为方便起见,在本说明书中统称为内齿轮主体32。内齿轮主体32整体由大致呈环状的部件构成。在内齿轮主体32的轴向两侧部形成有:台阶部32A,用于构成与负载相反侧罩56锁扣的锁扣部;及台阶部32B,用于构成与输出外壳体54锁扣的锁扣部。在内齿轮主体32的内周,遍及轴向全长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形成有与内齿的齿数相应的量的销槽34。销槽34由与轴垂直的截面大致呈半圆形状的槽构成。构成内齿轮30的内齿的外销(销部件)36旋转自如地配置于销槽34。另外,图1中,符号32F是用于在内齿轮主体32连结负载相反侧罩56及输出外壳体54的螺栓孔,在图2中,符号35为O形环槽。以下,与表面性状的说明一同对该销槽34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专利技术人等针对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的内齿轮主体32的销槽34,即,针对用于配置构成内齿轮30的内齿的外销36的销槽34,进行了与粗糙度(销槽34的表面粗糙度)和运行效率相关的试验。具体而言,首先,通过改变加工方法,或者在使用相同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工具规格,或改变进给速度,从而得到具有各种粗糙度的销槽34,并分析该粗糙度与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接着,对各粗糙度的销槽34施以低摩擦被膜,并分析施以低摩擦被膜之后的粗糙度与运行效率η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中,作为粗糙度的指标,测定均方根粗糙度Rq。均方根粗糙度Rq是指,在JIS B0601中定义的粗糙度曲线中,相对于基准长度而求出的均方根粗糙度(将粗糙度曲线上的各位置的高度成分的值的平方平均以后取平方根的粗糙度)。关于均方根粗糙度Rq,能够得到在用剖面表示销槽34的表面粗糙度时的峰和谷中与峰侧(高度方向)的平均粗糙度接近的概念的指标。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内齿轮具有内齿轮主体、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的销槽及配置于该销槽的销部件,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施以该低摩擦被膜之后的所述销槽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5μm以上且2.5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03 JP 2014-2052891.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内齿轮具有内齿轮主体、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的销槽及配置于该销槽的销部件,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销槽施以低摩擦被膜,施以该低摩擦被膜之后的所述销槽的均方根粗糙度Rq为0.5μm以上且2.5μ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南云稔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