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137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检测人眼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控制屏幕的画面旋转画面显示角度。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检测人眼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当前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并控制屏幕的画面旋转画面显示角度,使得用户以任何角度观看屏幕时均可以观看到与正对屏幕时基本相同的画面,从而缓解用眼压力减轻偏视角对于用户眼部的影响,以保护视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用户在观看手机的过程中,经常会为了观看姿势舒适、避免反光等需求而调节观看视角。而当用户以较偏的视角观看手机屏幕时,由于视角关系画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形变。用户长时间处于偏视角观看状态,可能会引发斜视等眼部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及控制所述屏幕的画面旋转至与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所述电子装置的当前姿势;判断所述当前姿势是否为预定姿势;及在所述当前姿势为所述预定姿势时检测所述人眼视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对所述人眼对焦并成像以获取对焦数据及人眼图像;处理所述人眼图像以识别所述人眼从而得到所述人眼的位置数据;及根据所述对焦数据及所述位置数据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计算所述人眼视角与标准视角的差值;及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画面显示角度。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及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屏幕的画面旋转至与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装置的当前姿势并判断所述当前姿势是否为预定姿势;及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姿势为所述预定姿势时检测所述人眼视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陀螺仪或加速度传感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成像单元,用于对所述人眼对焦并成像以获取对焦数据及人眼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人眼图像以识别所述人眼从而得到所述人眼的位置数据;及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焦数据及所述位置数据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人眼视角与标准视角的差值;及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画面显示角度。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检测人眼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当前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并控制屏幕的画面旋转画面显示角度,使得用户以任何角度观看屏幕时均可以观看到与正对屏幕时基本相同的画面,从而缓解用眼压力减轻偏视角对于用户眼部的影响,以保护视力。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检测人眼到屏幕的人眼视角;S20:计算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及S30:控制屏幕的画面旋转至与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包括检测模块10、计算模块20及控制模块30。作为例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可以由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实现,并可应用于电子装置1000并用于控制电子装置1000的屏幕200。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S10可以由检测模块10实现,步骤S20可以由计算模块20实现,而步骤S30可以由控制模块30实现。也即是说,检测模块10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检测人眼到屏幕200的人眼视角。计算模块20用于计算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屏幕200的画面旋转至与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1000例如手机的过程中,通过屏幕200观看显示内容,例如文字或图像。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1000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观看姿势舒适、避免阳光直射造成反光及突发事件等原因调整握持姿势,而在调整握持姿势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用户观看屏幕200的人眼视角发生变化。由于视角关系,人眼视角的变化会导致用户所观看到的屏幕画面中的图形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正视角时观看到的画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变。人眼视角与正视角相差越大,观看到的形变的程度越严重。长期以偏视角状态观看屏幕可能会引发相关的眼部疾病例如斜视等。可以理解的是,屏幕的显示画面与用户观看到的画面在人眼视角变化时并不相同。请参阅图3,人眼视角指的是视线与屏幕200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视线可定义为人眼与屏幕200对角线交点也即是屏幕200中点的连线。视线与屏幕200垂直时形成的夹角为正视角。当人眼并非正对屏幕200时形成的人眼视角均采用小于正视角的锐角。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根据用户在观看屏幕200时的人眼视角旋转屏幕200的画面以适应当前的人眼视角。可以理解,用户使用电子装置1000是一个持续过程,因此,对于人眼到屏幕200的人眼视角的监测动作也应当是持续过程。在操作中,根据触发信号进入视角监测模式,在视角监测模式下,根据检测到人眼到屏幕200的人眼视角来计算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优选地,视角监测模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功能模式,可以通过特定的触发信号开启,例如可以是用户的某些操作或是系统内置的功能开关来输入触发信号。请参阅图4,旋转后的屏幕画面,应当可以使得用户以当前人眼视角观看到的屏幕画面与以正视角观看到的屏幕画面基本相同。操作过程中,根据画面显示角度控制屏幕画面进行类似三维旋转的画面转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包括控制装置10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100及电子装置1000,通过检测人眼到屏幕200的人眼视角,计算当前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并控制屏幕200的画面旋转画面显示角度,使得用户以任何角度观看屏幕200时均可以观看到与正对屏幕200时基本相同的画面,从而缓解用眼压力减轻偏视角对于用户眼部的影响,以保护视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接收用户输入以产生触发信号。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视角监测模式作为一种可选模式并可以通过触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及控制所述屏幕的画面旋转至与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及控制所述屏幕的画面旋转至与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所述电子装置的当前姿势;判断所述当前姿势是否为预定姿势;及在所述当前姿势为所述预定姿势时检测所述人眼视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对所述人眼对焦并成像以获取对焦数据及人眼图像;处理所述人眼图像以识别所述人眼从而得到所述人眼的位置数据;及根据所述对焦数据及所述位置数据计算所述人眼视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人眼视角对应的画面显示角度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计算所述人眼视角与标准视角的差值;及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画面显示角度。5.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屏幕显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眼到所述屏幕的人眼视角;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人眼视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颖邱勇陈永兴查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