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2075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门总成和汽车,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以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侧,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铰链处,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门总成在不增加整车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应力集中点及车门总成各构件进行重新布置,使得铰链处的应力能够有效分解,避免应力集中,提高车门总成的结构强度高,进而提高车门总成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车门通常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侧围上,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保护乘员。在使用过程中,车门需要频繁的打开或者关闭,导致车门在长期频繁的操作下容易导致车门下沉或者变形,影响车辆的外观以及车门的耐用性和安全性。传统中,通常通过增加车门加强板或者增厚车门结构板材的方式来提升车门前部强度,但是,由于车门及车门周边结构复杂,增加车门加强板使得车门的设计较为困难,而增厚车门结构板材则会造成车门焊接质量差,且导致整车重量上升。因此,希望有一种车门总成能够克服或者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在对车门结构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车门的钣金铰链位置为应力集中部位,钣金铰链的变形也是导致车门的下沉或变形的重要原因。在传统中的车门结构中,车门防撞梁的安装位置与钣金铰链间隔较大,无法对应力进行有效分解,车门结构的传力效果不良,应力明显集中于铰链安装点位置,导致铰链容易变形损坏。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改善车门铰链位置处的应力分解的车门总成,以提高车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以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侧,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铰链处,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铰链通过铰链安装件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上,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的设置有所述铰链安装件的位置处,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上与所述铰链侧相对的另一侧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有间隔腔,所述铰链安装件设置在所述间隔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通过支撑在所述车门内板上的第一安装支腿、第二安装支腿和第三安装支腿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腿沿所述加强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腿和所述第三安装支腿分别朝向沿所述加强梁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弯折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腿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支腿和所述第三安装支腿的支撑面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安装在车门内板上的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铰链侧处。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加强板形成为沿所述车门内板的边缘设置的长条形板件。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加强板焊接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形成两层焊接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铰链安装件均焊接在所述内板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上形成三层焊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门总成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车门总成在不增加整车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应力集中点及车门总成各构件进行重新布置,使得铰链处的应力能够有效分解,避免应力集中,提高车门总成的结构强度高,进而提高车门总成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提高汽车车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具有车门安装框的车身总成,所述汽车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本体通过所述铰链侧上的所述铰链安装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其中,所述铰链侧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本体通过沿汽车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铰链安装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安装在位于所述车门本体的下部的铰链处。所述汽车与上述车门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门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门总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门总成的加强梁、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门本体,11-车门内板,12-内板加强板,13-加强梁,14-第一安装支架,141-支架主体,142-第一安装支腿,143-第二安装支腿,144-第三安装支腿,145-线束安装孔,15-第二安装支架,16-第一铰链安装件,17-第二铰链安装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车门总成,参见图1,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1,车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以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侧,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加强梁13,加强梁1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铰链处,加强梁13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铰链固定安装在车门本体1上。加强梁13的第二端可安装在远离所述铰链侧的任意适当位置,例如,车门的中部处等,以使的加强梁13可将铰链处的应力传递至远离所述铰链的位置处,避免应力集中。且跨设在车门本体1上的加强梁13还能够有效提高车门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加强梁13能够有效分解铰链处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提高车门总成的结构强度高,且该加强梁13可同时用作防撞梁,能够在车身侧面受到撞击时提高车门强度,避免车门变形对乘员所造成的伤害,对车门总成上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加强梁13具有双重作用,无需在设置附加的防撞结构,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车门本体1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所述铰链可通过任意适当的安装结构安装在车门本体的任意适当位置,满足安装需求即可。优选地,车门本体1包括车门内板11和车门外板,所述铰链通过铰链安装件安装在车门内板11上,以便于所述铰链的安装固定。其中,加强梁1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11的设置有所述铰链安装件的位置处,所述铰链的应力传递至所述铰链安装件,并经加强梁13和车门内板11上分解,加强梁13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11上与所述铰链侧相对的另一侧处,使得加强梁13横跨车门本体,以进一步提高车门本体1的强度。其中,加强梁13的延伸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结合车门总成防撞需求和车门总成的铰链的应力分解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计算,以选择适当的延伸角度,优选为加强梁13沿所述铰链的应力方向延伸,以便于应力的分解。所述铰链安装件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例如,螺母板等。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加强梁13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14,第一安装支架14包括支架主体141,支架主体141和车门内板11之间形成有间隔腔,所述铰链安装件设置在所述间隔腔内。使得所述铰链安装件被包覆在第一安装支架14的内部,所述铰链上的应力能够更好的传递至加强梁13,并经加强梁13分解扩散。第一安装支架14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优选地,参见图2和图3,第一安装支架14通过支撑在车门内板11上的第一安装支腿142、第二安装支腿143和第三安装支腿144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11上,三足支撑结构稳定性更高,传力性能也更好。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1),所述车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以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加强梁(13),所述加强梁(1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铰链处,所述加强梁(13)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本体(1),所述车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以形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总成还包括加强梁(13),所述加强梁(1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铰链处,所述加强梁(13)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本体(1)包括车门内板(11)和车门外板,所述铰链通过铰链安装件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所述加强梁(13)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11)的设置有所述铰链安装件的位置处,所述加强梁(13)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与所述铰链侧相对的另一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3)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14),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4)包括支架主体(141),所述支架主体(141)和所述车门内板(11)之间形成有间隔腔,所述铰链安装件设置在所述间隔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4)通过支撑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的第一安装支腿(142)、第二安装支腿(143)和第三安装支腿(144)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腿(142)沿所述加强梁(13)的长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业通张瑜晋显飞师庆元张寿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