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威廉奥伯特专利>正文

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018 阅读:4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主要包括滑车车体、前轮、后轮和操控杆,其车体前端双叉部底侧突延出一支撑座,前车轮之心轴穿设支撑座内孔,而前车轮另端则是枢设于双叉部,该心轴两侧设成斜锥形,且在支撑座侧位分别设有垫片、套体、束紧环、弹簧及分置弹簧端之挡位体,与心轴形成适当套置配合。利用操控杆之位移施力,以致心轴端接之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借由两侧弹簧形成均衡弹掣而使车轮直线行驶平稳,而转弯时利用弹力辅助达到轻易转向之目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尤指借车体前端形成适当倾斜的双叉部及突延一支撑座,配合与前车轮相连的心轴组接,并在心轴两侧斜锥段套设阻位元件及两端有挡位体的弹簧。利用支撑座内孔容置的心轴产生偏动位移,滑板车仅需利用操控杆之微量位移,即可完成左、右侧前车轮之转向,并经由弹簧受压后形成弹力将前车轮自动回复至正位向,且正位向行驶时又可借两侧弹簧之均衡弹力,迫使前车轮得以维持平稳行进,具有确保车行稳定、安全及转向操控轻松等特点。由于滑板车整体构形相当轻巧并具有休闲运动及交通工具的使用功效,因此成为目前极受欢迎的交通工具。但一般市售的滑板车主要是利用把手控制方式,操控其车体的行进方向,此种转向要求把手架必须定位在适当位置,才可利于使用者手握及灵活操控,然而,其把手架不但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时亦必须随应用者调整高度,所以不能满足实用要求。于是,有人将滑板车的把手架改以操控杆取代,并利用具有挠度之钢性元件,借回复弹力迫使车轮自动产生回正(即转弯施力解除时钢性元件不再受压),该实施方式因施力必须大于钢性元件之抗力,而且转弯弧度愈大其钢性元件即愈绷紧,故必须花费较大的控制力量,何况钢性元件会因软硬度差异而有不同的操作功效(即钢性元件较软时操作必省力,而若是较硬时其操作则是费力的),而且,当钢性元件是软性时,其可能会因车行颠动而产生震幅,以致直线车行会有无法掌控之摆动,不但会造成使用者产生恐惧与慌乱,更因车行方向控制不当而发生撞车情形,所以该种结构仍有待改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即滑板车仅需利用操控杆之微量位移,即可完成左、右侧前车轮之转向,其具有确保车行稳定、安全及转向操控轻松的使用功效。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中,固定于套体外面之束紧环设成可调式,以控制对套体形成之迫紧程度,可达到调控心轴位移的阻力。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中心轴端部设成螺纹段,并将固于该位之挡位体设成挡位螺件,以达到调整弹簧紧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之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中心轴两侧为斜锥状,使车体转弯弧度愈大其阻力形成相对变小,以达到转弯控制力道愈见省力之效益。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滑车车体,前轮、后轮和操控杆,其特征在于车体前端双叉部底侧突延出一支撑座,并借支撑座内孔提供连接前车轮之心轴穿设,而前车轮另端则是枢设于双叉部,该心轴的两端设成缩小状之斜锥形,且在支撑座侧位分别设有垫片、套体、束紧环、弹簧及分置弹簧端之挡位体,与心轴形成适当套置配合;其通过操控杆之位移施力,使双叉部产生位向之偏移作动,经由双叉部适当倾斜度之拉引,造成心轴在支撑座内孔中产生偏动,以致心轴端接之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由于此时转向侧之弹簧呈受压状态,一旦操控杆之位移施力解除后,该受压弹簧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之能量释放,即可控制心轴产生弹性回正能力,同时将左、右侧之前车轮拉回成正向行进,以借由两侧弹簧形成均衡弹掣而使车轮直线行驶平稳,而转弯时亦可利用弹力辅助达到轻易转向。以下配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操作等。其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组合使用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之组合剖视图(即直线行驶状态);图4A是本技术结构控制车轮右转之使用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右转时的心轴偏动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结构控制车轮左转之使用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左转时的心轴偏动示意图。首先,请参阅附图所示本技术主要将顶端设有操控杆21且底侧末端轴接一后车轮22之滑板车车体2,其前端双叉部23底侧突延出一支撑座24,并借支撑座内孔241提供连接前车轮25之心轴3穿设,而前车轮25另端则是枢设于双叉部23,该心轴3两侧设成缩小状之斜锥形31,且在支撑座24的侧面分别设有垫片4、套体5、束紧环6、弹簧S及分置弹簧两端之挡位体7,与心轴3形成适当套置配合(组合成型如图2所示),而双叉部23之倾斜度设计,会使前车轮25与地面形成一恰当角度,以利滑板车2之前车轮25产生转向动作。使用时,若是操控杆21向右位移施力P1时,由于双叉部23随操控杆21产生位向之偏移作动,经由双叉部23之适当拉引,造成心轴3在支撑座内孔241中产生向左位移之偏动,以致心轴3端接之前车轮25形成右转动作,此时右侧位之弹簧S即呈受压状态(参阅图4A、4B所示),其同时车轮2亦形成向右偏斜状,以使人体得以配合车体2产生克服离心力之倾斜,遂有人、车合一的车行效果;但是,当操控杆21是向左施力P2时,由于双叉部23随操控杆21产生位向之偏移作动,经由双叉部23之适当拉引,造成心轴3在支撑座内孔241中产生向右位移之偏动,以致心轴3端接之前车轮25形成左转动作,此时左侧位之弹簧S即呈受压状态(参阅图5A、图5B所示),其同时车体2亦形成向左偏斜状,以使人体得以配合车体2产生克服离心力之倾斜,同样有人、车合一之车行效果;另外,当操控杆21之转向施力P1或P2解除后,左、右侧受压之弹簧S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之能量释放,可控制心轴3产生弹性回正能力,进而将左、右侧之前车轮25拉回成正向行进(如图3所示),以借由两侧弹簧S形成均衡弹掣而使车轮25直线行驶平稳,而转弯时亦可利用弹力辅助及心轴3两侧斜锥形的设计,使心轴3偏动位移愈大其阻力即愈小,是一种直线行驶平稳及转向控制省力的控制结构。另外,本技术可将心轴3端部设成螺纹段32,并将固于该位之挡位体7设成挡位螺件,遂可借螺纹连接以调整弹簧S的紧度。综上所述,本技术除已显著改善滑板车的转向控制性,更以心轴特殊之构形设计提供相当省力之转向控制作用,并利用两侧弹簧之均衡弹掣性使前车轮行驶保持平稳。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滑车车体,前轮、后轮和操控杆,其特征在于车体前端双叉部底侧突延出一支撑座,并借支撑座内孔提供连接前车轮之心轴穿设,而前车轮另端则是枢设于双叉部,该心轴的两端设成缩小状之斜锥形,且在支撑座侧位分别设有垫片、套体、束紧环、弹簧及分置弹簧端之挡位体,与心轴形成适当套置配合通过操控杆之位移施力,使双叉部产生位向之偏移作动,经由双叉部适当倾斜度之拉引,造成心轴在支撑座内孔中产生偏动,以致心轴端接之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由于此时转向侧之弹簧呈受压状态,一旦操控杆之位移施力解除后,该受压弹簧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之能量释放,即可控制心轴产生弹性回正能力,同时将左、右侧之前车轮拉回成正向行进,以借由两侧弹簧形成均衡弹掣而使车轮直线行驶平稳,而转弯时亦可利用弹力辅助达到轻易转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将固于套体外面之束紧环设成可调式,借以控制对套体形成之迫紧程度,尤其具有调控心轴位移阻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将心轴端部设成螺纹段,并将固于该位之挡位体设成挡位螺件,可调整弹簧紧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之套体可为任何弹性体。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进结构,主要包括滑车车体、前轮、后轮和操控杆,其车体前端双叉部底侧突延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的方向控制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滑车车体,前轮、后轮和操控杆,其特征在于:车体前端双叉部底侧突延出一支撑座,并借支撑座内孔提供连接前车轮之心轴穿设,而前车轮另端则是枢设于双叉部,该心轴的两端设成缩小状之斜锥形,且在支撑座侧位分别设 有垫片、套体、束紧环、弹簧及分置弹簧端之挡位体,与心轴形成适当套置配合通过操控杆之位移施力,使双叉部产生位向之偏移作动,经由双叉部适当倾斜度之拉引,造成心轴在支撑座内孔中产生偏动,以致心轴端接之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由于此时转向侧之弹簧呈受压状态,一旦操控杆之位移施力解除后,该受压弹簧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之能量释放,即可控制心轴产生弹性回正能力,同时将左、右侧之前车轮拉回成正向行进,以借由两侧弹簧形成均衡弹掣而使车轮直线行驶平稳,而转弯时亦可利用弹力辅助达到轻易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廉奥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威廉奥伯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