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包括一龙头组及与其相连接的手把装置;龙头组是由一龙头转轴为主体、上下包夹一龙头座以及连设一快拆装置组合构成,其中,龙头转轴是呈一H形,中段体身部设一供滑移的滑沟,二侧端分别设置贯穿孔,借由一插销穿过并与手把结合;龙头座包括上盖与龙头座体,该龙头组连结二侧手把装置,并借快拆装置,令其可方便且快速弯摺收藏,且不影响安全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且快速弯摺收藏,且不影响安全性的改进的滑板车龙头。目前滑板车运动越来越普及,不仅老少皆宜,而且形成了一种运动风潮,因此业者不断地对滑板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希望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方便的产品。习用的滑板车结构在摺叠收藏时,一般是将前叉车管部分与滑板车踏板本体做一九十度垂直摺叠,然后再予以收藏。这虽然能达到摺收目的,但其手把部分却无法再摺收,而使包装盒体体积庞大,以后业界为改善此弊端,设计有可将手把与龙头进行拆卸的结构。然而这种拆卸结构,虽能达到缩减空间的目的,却使原有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安全上的的隐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滑板车龙头,使其达到组装便捷且安全性更高的效果,以克服习用结构所存在的缺点,并可提高产业利用价值,使之更具有经济效益与使用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包括一龙头组及与其相连接的手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组是由一龙头转轴为主体,上下包夹一龙头座以及连设一快拆装置组合构成,其中,龙头转轴是呈一H形,中段体身部设一供滑移的滑沟,二侧端分别设置贯穿孔,借由一插销穿过并与手把结合;龙头座包括上盖与龙头座体,其中上盖较薄,龙头座体具有适当厚度,而上盖与龙头座体中央部则设有一孔洞,供快拆装置穿伸;快拆装置是由一快拆柄连接的快拆衬套、快拆衬套座及快拆轴心,并与一快拆螺母组成;手把结构装置包括二边对称的手把,手把的手把转轴是呈矩形实体,亦设一贯穿孔,其恰可容置于该H形龙头转轴的开放空间内但具有可活动的间隙,该手把尾端区段外围则套覆一手把套。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其中的上盖与龙头座体的相对内面则设成螺纹面,并与该手把转轴上下二侧面所设的螺纹面相啮合。前述的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其中的手把本体与手把转轴成型一体。本技术可达到组装便捷且安全性更高的效果,以克服习用结构所存在的缺点,并可提高产业利用价值,使之更具有经济效益与使用方便的优点。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操作实施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操作实施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操作实施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一龙头组(10)及与其相连接的手把结构装置(20),其中,该龙头组(10)是由一龙头转轴(11)为主体,上下包夹一龙头座以及连设一快拆装置(14)组合而成,其中,龙头转轴(11)是呈一H形,中段体身部设一滑沟(111),供滑移,而二侧端分别设置贯穿孔(112),借一插销(15)穿伸过并与手把(21)结合。龙头座包括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其中上盖(12)较薄,而龙头座体(13)则具有一定适当厚度,而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中央部上则设一孔洞(121)(131),供快拆装置穿伸。快拆装置(14)是由一快拆柄(141)连接的快拆衬套(142)、快拆衬套座(143)及快拆轴心(144)、并与一快拆螺母(145)组成。手把结构装置(20)包括二边对称的手把(21),手把(21)的手把转轴(22)是呈矩形实体,亦设一贯穿孔(221),且其恰可容置于该H形龙头转轴(11)的开放空间(113)内但具有可活动的间隙。另,该手把(21)尾端区段外围则套覆一手把套(23),可供手舒适的握持。另,该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的相对内面则设成螺纹面(122)(132),而相对应该手把转轴(22)上下二侧面所设的螺纹面(222)相啮合,使其结合的磨擦力增加,稳固性增加。组装时,请参阅图2并配合图1所示,首先,该手把结构装置(20)的手把转轴(22)与手把(21)为一体成型制成,而其手把(21)尾端的适当区段套有手把套(23),如此形成手把结构装置(20)。另外,该龙头组(10)则以龙头转轴(11)为中心点,上下被上盖(12)及龙头座体(13)包夹,而其H形龙头转轴(11)的开放空间(113)则供手把转轴(22)容置入,此时借插销(15)穿伸过龙头转轴(11)的贯穿孔(112)以及手把转轴(22)的贯穿孔(221)而与该组件结合。然后,由上方借该快拆装置(14)的快拆轴心(144)分别自上方的上盖(12)穿伸过其孔洞(121)后,再穿过该龙头转轴(11)的滑沟(111)及下方龙头座体(13)的孔洞(131),借快拆螺母(145)将整体螺固一起。该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所设的螺纹面(122)(132)以及手把转轴(22)上下面所设的螺纹面(222),当其组合成整体时,因其二者互相相贴啮合,据此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请参阅图3至图5的实施示意图并配合前述图1及图2,本技术的组装过程非常便捷,当需弯摺收藏时,则首先将快拆装置(14)的快拆柄(141)上扳,并同时退松该快拆螺母(145),此时,可将该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旋转九十度,该龙头座之所以能够旋转则是借由该快拆装置(14)中的快拆轴心(144)能滑移于该龙头转轴(11)所设的滑沟(111)内,因此,当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旋转九十度后,随之,该手把(21)的手把转轴(22)则不受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所包夹,并呈现一可活动端,如此,则将手把(21)向下弯摺即可,如图5所示。反之,若欲扳正时,则反向动作,即,将手把(21)往上扳正,再将快拆装置(14)及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旋转回原来位置再整组螺固之即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快拆装置(14)为螺固装置,因此,当欲弯摺或扳正时,首先,必先使快拆装置(14)先退松,等完成动作后再加以螺固,如此的动作,可保证整组结构的稳固性及整体性。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把(21)及手把转轴(22)部位为一体成型,不仅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并使制造过程快速便捷,节省制造成本。另外,该手把转轴(22)的螺纹面(222),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上盖(12)与龙头座体(13)的螺纹面(122)(132)的设计不仅使其相靠结合时更稳固,且能使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减少维修费用。另外,本技术除可供滑板车专用外,亦可适用于其它自行车的交通工具上,如此使得本技术在实用性上更为广泛,市场的竞争力更强。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组装便捷,操作简易,整体实用性高。2、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与安全性。3、市场竞争力强,符合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能克服习用结构的缺点,确为一极佳的创作,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故依法提起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包括一龙头组及与其相连接的手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组是由一龙头转轴为主体,上下包夹一龙头座以及连设一快拆装置组合构成,其中,龙头转轴是呈一H形,中段体身部设一供滑移的滑沟,二侧端分别设置贯穿孔,借由一插销穿过并与手把结合;龙头座包括上盖与龙头座体,其中上盖较薄,龙头座体具有适当厚度,而上盖与龙头座体中央部则设有一孔洞,供快拆装置穿伸;快拆装置是由一快拆柄连接的快拆衬套、快拆衬套座及快拆轴心,并与一快拆螺母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滑板车龙头,包括一龙头组及与其相连接的手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组是由一龙头转轴为主体,上下包夹一龙头座以及连设一快拆装置组合构成,其中,龙头转轴是呈一H形,中段体身部设一供滑移的滑沟,二侧端分别设置贯穿孔,借由一插销穿过 并与手把结合;龙头座包括上盖与龙头座体,其中上盖较薄,龙头座体具有适当厚度,而上盖与龙头座体中央部则设有一孔洞,供快拆装置穿伸;快拆装置是由一快拆柄连接的快拆衬套、快拆衬套座及快拆轴心,并与一快拆螺母组成;手把结构装置包括二边对 称的手把,手把的手把转轴是呈矩形实体,亦设一贯穿孔,其恰可容置于该H形龙头转轴的开放空间内但具有可活动的间隙,该手把尾端区段外围则套覆一手把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白国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