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辉专利>正文

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529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设有两分别枢设于滑板车板体上的车头管及支撑杆,于车头管上固设有一用以与支撑杆相互枢设的枢架,于枢架上设置有由水平段、卡合凹部及滑行段所组成的枢孔,并于支撑杆顶端形成有可卡抵枢架底缘的卡凸片及卡槽,而构成一种可提供多重卡制效果,从而提高滑板车行驶安全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滑板车,特别是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由于兼具有方便、娱乐及运动的多重功能,使得滑板车已成为一种相当流行的休闲、运动及交通用具。为让使用者能轻易携带及收藏滑板车,一般现有的滑板车大都是设计成可折合形态,如图7所示,是一种可供折叠的滑板车,其主要是于一板体50一端枢设有一把手52,于把手52底端设置一前轮54,并于板体50另端设一后轮56,于板体50与把手52间共同枢设有一压缸60,如此可利用该压缸60提供把手52一份顶持的力量,支撑把手52定位在展开使用的位置,并且在压缸60收回其压杆时,可带动把手52相对板体50转动而收合,来达到缩小滑板车携带及收藏体积的效果。然而此种传统的滑板车虽然具有收合的功能,但是因压缸60本身并无锁紧机构,因此在行进时,若遭遇颠簸不平的路面时,很容易造成压缸60意外的收合,导致把手52转动,如此便很容易让滑板车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增加滑板车控制的困难,甚至发生使用者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传统以压缸60作为收合结构的滑板车,其整体的制造及维修成本较高,会增加使用者经济上的负担。另有一种如台湾申请第八七二一七一五二号“滑板车收合装置”新型专利案,主要是车体部与把手杆间设置有一收合装置,该收合装置包含有一支杆及一连杆,其中该支杆一端是固设于把手杆上,另端则是枢设于车体部上,而连杆则是由一上连杆及一下连杆相互枢设所组成,并且上连杆是枢设连接至把手杆,下连杆则是枢设连接于车架体上,如此可在上、下连杆在直线相对后,支撑把手杆于展开使用的位置处。然而此种传统滑板车收合装置,因其上、下连杆间是呈枢设状态,故其展开后的直线支撑状态并不稳定,虽于上、下连杆间可通过设置快拆结构来增加其展开的强度及稳定度,但仍因路面不平或操作时过大施力等因素而弹开,导致上、下连杆间的意外转动收合,进而增加滑板车行驶时的危险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可提供车头管及支撑杆多重的卡制效果,避免把手发生意外转动收合的现象,以提高滑板车行驶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头管,枢设于滑板车板体的一端,并且供滑板车的把手贯穿其中,于车头管近顶端处固设有一中空枢架,于枢架上设置有一枢孔,其中枢孔包含有一水平段,于水平段的两端则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卡合凹部及一滑行段。一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是枢设于板体上,支撑杆另端则是与枢架相互枢设,于支撑杆与枢架枢设的一端凸设形成有一高凸部及一高度低于高凸部的卡凸片,而于高凸部与卡凸片间形成有一卡槽。及一快拆装置,包含有一贯穿枢架枢孔及支撑杆高凸部的轴杆,于轴杆一端枢设有一具凸轮的扳手,轴杆另端则与一螺帽相互螺合。前述的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车头管底端固设有斜向的连接片,连接片的另端则是与板体相互枢设。前述的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架的截面呈形。前述的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架两侧均设置有相对的枢孔。前述的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枢孔的滑行段是由水平段的端部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沿其反向倾斜延伸。本技术的效果是,该收合装置包含有两分别枢设于滑板车板体上的车头管及支撑杆,于车头管固设有一用以与支撑杆相互枢设的枢架,于枢架上设置有由水平段、卡合凹部及滑行段所组成的枢孔,并于支撑杆顶端形成有可卡抵枢架底缘的卡凸片及卡槽,以此不仅可让穿套在车头管内的把手相对板体转动,来收折滑板车,以缩小滑板车的携带与收藏空间,并且可通过枢孔的卡合凹部及支撑杆上卡槽及卡凸片的设计,提供车头管及支撑杆多重的卡制效果,让滑板车的把手能稳固定位在展开使用的位置上,避免把手发生意外转动收合的现象,以提高滑板车行驶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置于滑板车上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展开时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收合时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收合后的正视示意图。图7是传统以压缸为收合装置的滑板车正视示意图。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请配合参看图1、2,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的折合装置主要是包含有一车头管20、一快拆装置26及一支撑杆30,其中车头管20及支撑杆30均是枢设于滑板车的板体10一端,并且滑板车的把手12是贯穿车头管20,又于车头管20底端可固设有斜向的连接片21,连接片21另端则与板体10以一枢轴相互枢设,如此可让车头管20以一定距离枢设在板体10的一端。于车头管20近顶端处固设有一朝向支撑杆30的中空枢架22,该枢架22的截面是略呈形弯折,于枢架22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相对的枢孔24,又每一枢孔24包含有一水平段242,于水平段242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卡合凹部244及一滑行段246,其中滑行段246是由水平段242的端部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沿其反向倾斜延伸。快拆装置26主要是包含有一设置有螺纹的轴杆262,于轴杆262一端枢设有一具凸轮的扳手264,轴杆262另端则与一螺帽266相互螺合。另支撑杆30一端是枢设于板体10近端部处,于支撑杆30异于与板体10枢设的一端凸设形成有一截面略小于支撑杆30的高凸部32及一高度低于高凸部32的卡凸片34,而于高凸部32与卡凸片34间形成有一卡槽36,以此可将支撑杆30的高凸部32伸入枢架22内后,让快拆装置26的轴杆262同时贯穿枢架22两侧的枢孔24及支撑杆30的高凸部32,以螺帽266锁固轴杆262后,便可将支撑杆30枢设于枢架22上。如此当欲使用滑板车时,请配合参看图2至图4,转动车头管20,让车头管20带动把手12转动至相对板体10略呈直立状态,并令快拆装置26的轴杆262移动至枢架22上枢孔24水平段242与卡合凹部244相对的位置处,接着再略为同时转动车头管20及支撑杆30,可通过车头管20及支撑杆30间的相对转动,让轴杆262进入卡合凹部244中,并让枢架22底缘卡入支撑杆30顶端的卡槽36中,而受卡槽36的夹制,同时支撑杆30上的卡凸片34会抵压于枢架22的外缘,然后扳动扳手264而锁紧快拆装置26,如此便可通过快拆装置26的锁紧作用,及卡槽36及卡凸片34的夹制及抵紧效果,让车头管20及支撑杆30构成一稳固的框架结构,而让把手12定位在展开使用的位置处,并通过支撑杆30来提供车头管20及把手12一份稳固的支撑作用。通过此一结构,不仅可通过快拆装置26的锁紧效果,来避免把手12及车头管20任意地相对板体10转动,以维持滑板车于展开使用状态外,此时因快拆装置26的轴杆262是卡入枢孔24的卡合凹部244中,并且枢架22的底缘是夹设于支撑杆30的卡槽36,而支撑杆30上的卡凸片34也是抵压于枢架22的外缘上,同时当滑板车在操作时,使用者通常会施予把手12一份向下按压的力量,故纵然快拆装置26因过大的震动而松脱时,仍可让轴杆262稳固地卡合于卡合凹部244中,并通过卡槽36对枢架22的卡合夹制作用,以及卡凸片34对枢架22抵压作用的共同配合,让支撑杆30稳固地支撑车头管20,避免车头管20在滑板车行驶时发生意外转动的情形,如此可提供滑板车结构多重保险的效果,以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的折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车头管,枢设于滑板车板体的一端,并且供滑板车的把手贯穿其中,于车头管近顶端处固设有一中空枢架,于枢架上设置有一枢孔,其中枢孔包含有一水平段,于水平段的两端则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卡合凹部及一滑行 段;一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是枢设于板体上,支撑杆另端则是与枢架相互枢设,于支撑杆与枢架枢设的一端凸设形成有一高凸部及一高度低于高凸部的卡凸片,而于高凸部与卡凸片间形成有一卡槽;及一快拆装置,包含有一贯穿枢架枢孔及支撑杆高凸部的轴杆, 于轴杆一端枢设有一具凸轮的扳手,轴杆另端则与一螺帽相互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辉陈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辉陈凯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