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踏板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开孔,开孔靠近踏板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开孔内适配安装一扣框,扣框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扣框通过扣接沿扣接于踏板上。扣框扣接在提手上的部分向开孔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弧面构成提手的握持面。该便于提拿的滑板车能实现对手提车提拿的基础功能,无论滑板车折叠与否,均能利用把手方便提拿。此外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增设的扣框结构安装适配性好,能够广泛的安装于该类型提手结构上,同时其结构更加人性化,大大提高了对滑板车提拿的舒适性,方便使用者长时间提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因其速度适中、好学易操作等优点被广泛的使用。随着滑板车技术的发展,随后出现了折叠式的滑板车,该滑板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折叠携带,然而滑板车经折叠后没有相应的提手结构以将其提起,使用者利用其自身结构将其提起时往往会破坏其折叠结构,握持和使用非常不便。专利号为ZL200920156085.7(授权公告号为CN201394335Y)的中国技术专利《自动力滑板车》,其中公开在车面板的要不两侧有长条孔,带孔处的边缘即为提手,从而实现对滑板车的方便携带。然而在需要长时间提拿滑板车的情况下,该把手与使用者的手部接触面小,不适合长时间提拿,提拿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舒适性好、适合长时间提拿的便于提拿的滑板车。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开孔,所述开孔靠近踏板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所述开孔内适配安装一扣框,所述扣框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所述扣框通过所述扣接沿扣接于踏板上;所述扣框扣接在提手上的部分向所述开孔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所述弧面构成所述提手的握持面。为了方便扣框的安装,所述扣框包括对应连接的上扣框和下扣框,所述上扣框和所述下扣框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键。为了方便上扣框和下扣框的扣合连接,所述上扣框和所述下扣框上还对应设置有凸键,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凸键上。为了防止扣框移位或者自踏板上脱出,所述踏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开孔周缘的踏板面上,所述扣接沿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匹配的连接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便于提拿的滑板车能实现对手提车提拿的基础功能,无论滑板车折叠与否,均能利用把手方便提拿。此外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增设的扣框结构安装适配性好,能够广泛的安装于该类型提手结构上,同时其结构更加人性化,大大提高了对滑板车提拿的舒适性,方便使用者长时间提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踏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扣框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踏板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I,踏板I可以为实体板结构,也可以为如中空板等其他结构的踏板I结构。踏板I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孔11,该开孔11可以为沿踏板I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孔,开孔11靠近踏板I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12。开孔11内适配安装一扣框2,扣框2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21,扣框2通过扣接沿21扣接于踏板I上。扣框2扣接在提手12上的部分向开孔11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该弧面构成提手12的握持面22。其中扣框2包括对应连接的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上扣框23和所述下扣框24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连接孔25,连接孔25内设置有连接键26,则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通过连接键26穿入连接孔25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键26可以选用螺钉。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的扣接在把手上的部分,其上设置的连接孔25内嵌设置在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内,则连接键26穿过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中内嵌设置的连接孔25即完成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该侧的连接。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扣接在把手对面踏板I上的部分,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上还对应设置有凸键27,连接孔25设置在该凸键27上,则连接键26穿过凸键27上的连接孔25即完成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另一侧的连接。其中凸键27分别伸在开孔11的两端以避免对使用者握持的影响。为了防止扣框2在开孔11内移动或者自踏板I上脱出,踏板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3,这些固定孔13设置在开孔11周缘的踏板I面上,扣接沿21上设置有与这些固定孔13相匹配的连接柱28,则连接柱28扣入固定孔13中以将扣框2固定在踏板I上。该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在安装时,将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分别对接安装入开孔11中,其中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的扣接沿21上的连接柱28分别扣入到踏板I上的固定孔13中。待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固定后,利用螺钉穿入到连接孔25中,完成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的连接。该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在使用时,如果需要使用者提拿,则无论滑板车折叠与否,均可以用手穿入到开孔11中,握持把手将滑板车提起,因提手12的握持面22为弧面,则增加了滑板车提拿的舒适性,实用性更强。【主权项】1.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I)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开孔(11),所述开孔(11)靠近踏板(I)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12); 所述开孔(11)内适配安装一扣框(2),所述扣框(2)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21),所述扣框(2)通过所述扣接沿(21)扣接于踏板(I)上; 所述扣框⑵扣接在提手(12)上的部分向所述开孔(11)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所述弧面构成所述提手(12)的握持面(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框(2)包括对应连接的上扣框(23)和下扣框(24),所述上扣框(23)和所述下扣框(24)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连接孔(25),所述连接孔(25)内设置有连接键(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框(23)和所述下扣框(24)上还对应设置有凸键(27),所述连接孔(25)设置在所述凸键(27)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开设有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设置在所述开孔(11)周缘的踏板(I)面上,所述扣接沿(21)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13)相匹配的连接柱(2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踏板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开孔,开孔靠近踏板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开孔内适配安装一扣框,扣框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扣框通过扣接沿扣接于踏板上。扣框扣接在提手上的部分向开孔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弧面构成提手的握持面。该便于提拿的滑板车能实现对手提车提拿的基础功能,无论滑板车折叠与否,均能利用把手方便提拿。此外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增设的扣框结构安装适配性好,能够广泛的安装于该类型提手结构上,同时其结构更加人性化,大大提高了对滑板车提拿的舒适性,方便使用者长时间提拿。【IPC分类】A63C17-01【公开号】CN204380215【申请号】CN201420800004【专利技术人】戎君君 【申请人】宁波麦威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提拿的滑板车,包括踏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开孔(11),所述开孔(11)靠近踏板(1)侧边的边缘即形成提手(12);所述开孔(11)内适配安装一扣框(2),所述扣框(2)的上端周缘和下端周缘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扣接沿(21),所述扣框(2)通过所述扣接沿(21)扣接于踏板(1)上;所述扣框(2)扣接在提手(12)上的部分向所述开孔(11)内部凸起形成一光滑的弧面,所述弧面构成所述提手(12)的握持面(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麦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