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215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该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包括:半边铜芯,其呈半圆柱状,一端开设有上油通道,该半边铜芯的另一端具有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该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轴向开设有接管穿孔;接管,其为钢制件,该接管一端能够转动的穿设在所述接管穿孔内,另一端连接软管;空心塞子,其为钢制件;以及外壳,其为钢制件,整体呈圆管状,该外壳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所述半边铜芯穿设在外壳内的吸油口一侧,所述吸油口与上油通道相对应,所述空心塞子及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从两端进行圆周焊接密封。该自动垂心除油机构能够利用重力自动定位到油底壳最低点达到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热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
技术介绍
柴油机作为车辆等动力机械的心脏,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其中在装配发动机的过程中,发动机点火热试后,必须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清除干净;现有传统是通过自由放干净机油或通过增压方式放干净机油。但采用传统的自由方式或增压方式放机油,由于柴油机油底壳类型繁多,且油底壳在放油状态下的放油口不全都是最低点,导致发动机油底壳内残留机油。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从放油口伸入到油底壳中,能够利用重力自动定位到油底壳最低点,并通过在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上开有吸油口,用负压将油底壳油全部吸出,达到发动机在热试试机后,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包括:半边铜芯,其呈半圆柱状,一端开设有上油通道,该半边铜芯的另一端具有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该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轴向开设有接管穿孔;接管,其为钢制件,该接管一端能够转动的穿设在所述接管穿孔内,另一端连接软管;空心塞子,其为钢制件;以及外壳,其为钢制件,整体呈圆管状,该外壳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所述半边铜芯穿设在外壳内的吸油口一侧,所述吸油口与上油通道相对应,所述空心塞子及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从两端进行圆周焊接密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管、外壳和空心塞子的密封均小于半边铜芯的密度。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管与接管穿孔间隙配合;所述空心塞子与外壳过盈配合。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为并排设置的两个,该两个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上均开设有接管穿孔。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管的另一端具有环状密封凸起。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半边铜芯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外凸的锥形配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从放油口伸入到油底壳中,能够利用重力自动定位到油底壳最低点,并通过在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上开有吸油口,用负压将油底壳油全部吸出,达到发动机在热试试机后,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半边铜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接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空心塞子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半边铜芯及接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通过再接一根软管,采用吸油的方式将油底壳的油全部吸干净,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的具体结构包括:半边铜芯1、接管2、外壳3和空心塞子4,其中,接管2能够旋转的插设在半边铜芯1内,再整体穿设在外壳3内,并通过空心塞子4及半边铜芯1的一端进行密封。外壳3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5,半边铜芯1穿设在外壳3内的吸油口一侧,接管2、外壳3和空心塞子4均为钢制件,密封小于半边铜芯1的密度,使得铜芯密度能够利用自重总是将吸油口垂在最下方(总是围绕间隙配合的接管自动垂心);再者当自动垂心处有机构伸入到油底壳时,由于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外壳是圆形,利用自重也会自动移动到油底壳最下方;这样,接管2再接一根软管,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从放油口伸入到油底壳中,通过在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上开有吸油口,用负压将油底壳油全部吸出,达到发动机在热试试机后,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讲,如图3所示,半边铜芯1呈半圆柱状,一端开设有上油通道6,半边铜芯1穿设在外壳3内时,上油通道6与外壳3的末端侧壁开设的吸油口5相对应,油底壳油通过吸油口5进入上油通道6。半边铜芯1的另一端具有接管安装半圆凸起7,接管安装半圆凸起7轴向开设有接管穿孔,接管2与接管穿孔间隙配合,能够旋转的插设在接管穿孔内。半边铜芯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外凸的锥形配重块8。如图7所示,优选的,接管安装半圆凸起7为并排设置的两个,该两个接管安装半圆凸起7上均开设有接管穿孔,以提高接管2插设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接管2为钢制件,其一端穿设在接管穿孔内,另一端连接一根软管。优选的,接管2的另一端具有环状密封凸起,用于提高与软管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如图5所示,外壳3为钢制件,整体呈圆管状。该外壳3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5。如图6所示,空心塞子4为钢制件,接管2能够旋转的插设在半边铜芯1内,再整体穿设在外壳3内,并通过空心塞子4及半边铜芯1的接管安装半圆凸起7从两端进行圆周焊接密封。其中空心塞子4与外壳3过盈配合。外壳3的末端侧壁开设的吸油口5与半边铜芯1的上油通道6相对应,油底壳油通过吸油口5进入上油通道6,然后再通过接管2及软管排出。半边铜芯1穿设在外壳3内的吸油口一侧,接管2、外壳3和空心塞子4均为钢制件,密封小于半边铜芯1的密度,使得铜芯密度能够利用自重总是将吸油口垂在最下方(总是围绕间隙配合的接管自动垂心);再者当自动垂心处有机构伸入到油底壳时,由于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外壳是圆形,利用自重也会自动移动到油底壳最下方;这样,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从放油口伸入到油底壳中,通过在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上开有吸油口,用负压将油底壳油全部吸出,达到发动机在热试试机后,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能够避免油底壳在放油状态下的放油口不全都是最低点,导致发动机油底壳内残留机油。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通过铜芯的密度大,利用自重原理一直保持吸油口在最下方;通过圆形外壳,利用自重原理自行下垂到油底壳最下方位置;通过负压有效的将油底壳中的残留机油全部吸出;通过自动垂心除油机构,有效找到油底壳最下方残留机油,通过负压方式,提高油底壳残留机油的放油效率,有效清除干净油底壳机油残留量。综上,该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从放油口伸入到油底壳中,能够利用重力自动定位到油底壳最低点,并通过在自动垂心除油机构上开有吸油口,用负压将油底壳油全部吸出,达到发动机在热试试机后,油底壳没有残留机油的良好效果。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边铜芯,其呈半圆柱状,一端开设有上油通道,该半边铜芯的另一端具有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该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轴向开设有接管穿孔;接管,其为钢制件,该接管一端能够转动的穿设在所述接管穿孔内,另一端连接软管;空心塞子,其为钢制件;以及外壳,其为钢制件,整体呈圆管状,该外壳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所述半边铜芯穿设在外壳内的吸油口一侧,所述吸油口与上油通道相对应,所述空心塞子及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从两端进行圆周焊接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边铜芯,其呈半圆柱状,一端开设有上油通道,该半边铜芯的另一端具有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该接管安装半圆凸起轴向开设有接管穿孔;接管,其为钢制件,该接管一端能够转动的穿设在所述接管穿孔内,另一端连接软管;空心塞子,其为钢制件;以及外壳,其为钢制件,整体呈圆管状,该外壳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吸油口,所述半边铜芯穿设在外壳内的吸油口一侧,所述吸油口与上油通道相对应,所述空心塞子及接管安装半圆凸起从两端进行圆周焊接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油底壳的自动垂心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甲才刘伟琨陈际成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