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458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6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包括一上置油箱、进油装置,上置油箱位置高于油路;进油装置包括进油管路、进油箱、进油支管;进油箱上端连接上置油箱;上置油箱内设有浮阀;浮阀调节上置油箱进油量,进油箱一侧连接进油支管;进油支管另一端连接服务器外壳喷淋油路;经进油箱分流至进油支管、服务器外壳,冷却服务器外壳内的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机柜内服务器因由上而下依次排列带来的高度差,导致重力分油油路的油量分配不一致的问题,采用布液器控制冷却液态油喷淋过程,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方法创新,突破传统的大型服务器冷却方式,同时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供给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内使用的各类服务器、刀片机等,受大数据业务及市场的带动,其功率大幅度提升,排布密度越来越高;相应的,高热流密度下的散热问题备受关注,也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及其运维工作的重点和技术瓶颈;间接或直接液冷散热模式由于其综合换热效率高,被认为是数据中心散热的必然趋势;特别的,鉴于热源直接接触吸热、液冷综合换热系数高、传热热阻非常小的优点,直接液冷散热模式从理论上分析是最有效的散热方式。传统机柜大多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制冷量有限,如果机柜中设备的放置密度增加,设备的内部温度会急剧上升,不能有效的制冷。另外,传统机柜是开放结构,IP等级低,存在局部紊流和散热死角,散热效率低,能耗高。现有技术不成熟,在工程化应用实践中,液冷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供液系统,如何提高供液效率,同时降低供给循环系统的能耗,是解决工程应用的关键。一方面,散热系统要维持正常工作,供液系统需要配备液体泵提供泵功以及备压。散热系统中,泵结构及泵消耗将占据系统一大部分硬件配备和软件控制,如果能减少泵的用量,特别是高压泵的使用,将会大幅度提升此类散热系统的综合能效,同时降低工程成本和运维成本。如果此过程中泵的功率消耗过大,将增加散热系统的总功耗,从而降低散热系统效能(COP)以及数据中心总体PUE,降低节能环保效果。另一方面,机柜内的服务器通常从上至下层层累加摆放。如果供液接口为各层服务器提供循环液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损,由于供液量不同、散热温度不同、散热效率不同,严重影响各层服务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控制冷却液态油喷淋过程,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包括一上置油箱、进油装置,所述的上置油箱位置高于油路;所述的进油装置包括进油管路、进油箱、进油支管;所述的进油箱上端连接所述的上置油箱;所述的上置油箱内设有浮阀;所述的浮阀调节上置油箱进油量,所述的进油箱一侧连接所述的进油支管;所述的进油支管另一端连接服务器外壳喷淋油路;泵将冷却液压油从主油箱中泵入至所述的上置油箱内,经所述的进油箱分流至进油支管、服务器外壳,冷却服务器外壳内的服务器。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油装置下端连接所述的辅助油箱;所述的辅助油箱与所述的主油箱通过回油管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油箱与所述的进油支管的连接处还设有进油调节阀;所述的进油调节阀调节所述的进油支管进油量。进一步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还包括布液器;所述的布液器包括一设有淋油孔的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溢流孔;所述的溢流孔正对服务器发热区。进一步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还包括布液器;每一所述的服务器外壳上方设有一所述的布液器;所述的布液器包括回油腔、喷淋油腔、布液进油口、回油口;所述的进油支管与所述布液进油口连接;所述的回油腔位于所述的喷淋油腔上方;所述的布液进油口位于所述的喷淋油腔内;所述的喷淋油腔下底面设有喷淋孔;所述的喷淋孔正对所述的服务器;所述的回油腔承接流经所述布液器上方的服务器中的冷却液态油;所述的回油口用于排出所述回油腔中的冷却液态油。进一步的,所述的布液器还包括溢流孔;所述的溢流孔设于所述的喷淋油腔下底面;所述的溢流孔高于所述的喷淋油腔下底面;所述的回油腔与水平面呈一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服务器外壳包括上盖、箱体;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上盖包括冷却液进口管、至少1个喷淋压力腔、至少1个喷淋孔、上盖壳体,所述箱体包括箱体壳体、冷却液出口管;所述上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所述喷淋压力腔,所述冷却液进口管连接所述喷淋压力腔,各所述喷淋压力腔上均设有所述喷淋孔;所述喷淋孔正对服务器发热芯片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内设有流道,所述冷却液出口管与流道相通;服务器外壳还包括密封件,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箱体密封安装。进一步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还包括进油开关阀;所述的进油开关阀安装于所述的服务器外壳与所述的进油支管连接处、所述的布液器与所述的进油支管连接处;所述的进油开关阀包括开关阀进油口、阀芯、阀体、开关、伸缩出油口;所述的关阀进油口连接所述的进油装置;所述的开关控制所述的阀芯、所述的伸缩出油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液态油为绝缘液态油,包括天然矿物油、硅油、植物油、变压油、导热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服务器外壳内存有冷却液态油;所述的冷却液态油占用所述服务器外壳空间比例为0%-5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液冷喷淋系统,冷却液态油的比热大,且与发热元件直接接触,传热效率高;2.该装置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不仅满足了使用要求,还能满足安装、装配要求。在实际的使用中,能满足所有的机柜服务器使用;3.该装置采用了标准化模块设计,对于量产,维护有相当大的优势;4.从宏观的看,冷却液态油的整个流动性很好,全部是从上而下流动,能满足更快的传热;5.冷却液态油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处于流动状态,不会出现集油而形成局部高温现象;6.在实际的大型工程应用中,系统采用了全重力流动设计,泵只需将液体抽到高处,不仅不需支出额外的泵功来给每个服务器的喷头提供带压力的液体,也不用在管路和弯头处消耗泵功,这样极大的节省了泵功,降低了泵的成本,既节能又经济;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一种布液器与服务器布液示意图;图4是一种布液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油开关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油开关阀俯视图;图7是分油装置整体示意图;图8是分油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1;图9是分油装置内部结构俯视图;图10是分油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2;图11是分油单元结构示意图;图12是分油调节器原理示意图;图13是泄压管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插箱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插箱内部示意图1;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插箱内部示意图2;图中标号说明:主油箱1、泵2、散热器3、分油器4、盒体41、进油调节阀42、进油阀体421、连杆422、浮体423、分油进油端43、分油单元44、通气管441、分油出油端442、油量调节器443、分流导流板444、除气泡装置45、泄压管46、泄压进油口461、泄压出油口462、泄压孔463、过滤器5、进油装置6、布液器7、回油腔71、喷淋油腔72、布液进油口73、回油口74、溢流孔75、喷淋孔76、回油装置8、进油箱9、服务器外壳10、上盖101、紧固件102、密封件103、箱体104、转接板105、冷却液进口管106、封闭流道107、喷淋压力腔108、喷淋孔109、上盖壳体110、插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包括一上置油箱、进油装置(6),所述的上置油箱位置高于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装置(6)包括进油管路、进油箱(9)、进油支管(11);所述的进油箱(9)上端连接所述的上置油箱;所述的上置油箱内设有浮阀;所述的浮阀调节上置油箱进油量,所述的进油箱(9)一侧连接所述的进油支管(11);所述的进油支管(11)另一端连接服务器外壳(10)喷淋油路;泵将冷却液压油从主油箱(1)中泵入至所述的上置油箱内,经所述的进油箱(9)分流至进油支管(11)、服务器外壳(10),冷却服务器外壳(10)内的服务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包括一上置油箱、进油装置(6),所述的上置油箱位置高于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装置(6)包括进油管路、进油箱(9)、进油支管(11);所述的进油箱(9)上端连接所述的上置油箱;所述的上置油箱内设有浮阀;所述的浮阀调节上置油箱进油量,所述的进油箱(9)一侧连接所述的进油支管(11);所述的进油支管(11)另一端连接服务器外壳(10)喷淋油路;泵将冷却液压油从主油箱(1)中泵入至所述的上置油箱内,经所述的进油箱(9)分流至进油支管(11)、服务器外壳(10),冷却服务器外壳(10)内的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装置(6)下端连接所述的辅助油箱(13);所述的辅助油箱(13)与所述的主油箱(1)通过回油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箱(9)与所述的进油支管(11)的连接处还设有进油调节阀(12);所述的进油调节阀(12)调节所述的进油支管(11)进油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液器(7);所述的布液器(7)包括一设有淋油孔的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溢流孔(75);所述的溢流孔(75)正对服务器发热区。5.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液器(7);每一所述的服务器外壳(10)上方设有一所述的布液器(7);所述的布液器(7)包括回油腔(71)、喷淋油腔(72)、布液进油口(73)、回油口(74);所述的进油支管(11)与所述布液进油口(73)连接;所述的回油腔(71)位于所述的喷淋油腔(72)上方;所述的布液进油口(73)位于所述的喷淋油腔(72)内;所述的喷淋油腔(72)下底面设有喷淋孔(76);所述的喷淋孔(76)正对所述的服务器;所述的回油腔(71)承接流经所述布液器(7)上方的服务器中的冷却液态油;所述的回油口(74)用于排出所述回油腔(71)中的冷却液态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肖玮李景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