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211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包括由前排齿圈、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架、前排第一行星齿轮和前排第二行星齿轮构成的前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中排齿圈、中排太阳轮、中排行星架、中排第一行星齿轮和中排第二行星齿轮构成的中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后排齿圈、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架和后排行星齿轮构成的后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前排太阳轮和中排太阳轮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阳轮,所述前排行星架和中排行星架制成共用的前中排行星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加工零件类型少、成本低、执行元件少、换挡时执行元件变换少、不易运动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主要包括行星齿轮单元、离合器和制动器。自动变速器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油进行能量转换和动力传递,利用油泵、油路回路、离合器、行星齿轮组、多个电磁阀等零部件实现自动变速,为人们的汽车驾驶带来轻松简便的驾驭感受。而现有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具有两个动力输入离合器,其中一个离合器负责奇数档的动力输入,另一个离合器负责偶数档的动力输入,它具有换挡平稳、舒适性好、节油的优点。目前,现有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一般采用平行轴式齿轮结构,该结构的自动变速器结构不够紧凑,执行元件多、换挡时执行元件变换多、容易造成运动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包括:由前排齿圈8、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架、前排第一行星齿轮11和前排第二行星齿轮9构成的前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中排齿圈15、中排太阳轮、中排行星架、中排第一行星齿轮13和中排第二行星齿轮14构成的中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后排齿圈19、后排太阳轮21、后排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排齿圈(8)、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架、前排第一行星齿轮(11)和前排第二行星齿轮(9)构成的前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中排齿圈(15)、中排太阳轮、中排行星架、中排第一行星齿轮(13)和中排第二行星齿轮(14)构成的中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后排齿圈(19)、后排太阳轮(21)、后排行星架(18)和后排行星齿轮(20)构成的后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前排太阳轮和中排太阳轮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阳轮(12),所述前排行星架和中排行星架制成共用的前中排行星架(10);动力输入轴(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以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双级行星齿轮组合式七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排齿圈(8)、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架、前排第一行星齿轮(11)和前排第二行星齿轮(9)构成的前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中排齿圈(15)、中排太阳轮、中排行星架、中排第一行星齿轮(13)和中排第二行星齿轮(14)构成的中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后排齿圈(19)、后排太阳轮(21)、后排行星架(18)和后排行星齿轮(20)构成的后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前排太阳轮和中排太阳轮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阳轮(12),所述前排行星架和中排行星架制成共用的前中排行星架(10);动力输入轴(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以及第三离合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2)的输出端与所述前排齿圈(8)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前中排行星架(10)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4)的输出端与所述前中排太阳轮(12)连接;所述中排齿圈(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资陈帮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