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桥,尤其适合作为客车后桥,属于车辆
技术介绍
普通中型车辆,尤其是客车3类底盘,其后桥多为整体桥式,动力由布置在客车前端的发动机通过一根较长的传动轴传递到驱动桥,由驱动桥将动力传递至两侧车轮。上述结构体积庞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及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较低。现在常规纯电动中型客车的底盘动力布置也沿用了上述结构,相关缺点未能得到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后桥,该后桥未固化动力形式,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主要涉及到后桥的桥体及悬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后桥,包括后桥桥体及悬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后桥桥体包括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以及多根纵梁;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通过多根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笼状结构;所述悬架为车辆后桥不等长的双横摆臂结构,该悬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悬架单元,每个悬架单元包括上摆臂、位于上摆臂下方的下摆臂、以及设置在上摆臂和上摆臂旁侧的弹性元件;每个悬架单元的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在相应的纵梁上,每个悬架单元的弹性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桥,包括后桥桥体及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桥体包括前连接板(53)和后连接板(54),以及多根纵梁;所述前连接板(53)和后连接板(54)通过多根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笼状结构;所述悬架为车辆后桥不等长的双横摆臂结构,该悬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悬架单元,每个悬架单元包括上摆臂、位于上摆臂下方的下摆臂、以及设置在上摆臂和上摆臂旁侧的弹性元件;每个悬架单元的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在相应的纵梁上,每个悬架单元的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安装座(65)安装在相应的纵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桥,包括后桥桥体及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桥体包括前连接板(53)和后连接板(54),以及多根纵梁;所述前连接板(53)和后连接板(54)通过多根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笼状结构;所述悬架为车辆后桥不等长的双横摆臂结构,该悬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悬架单元,每个悬架单元包括上摆臂、位于上摆臂下方的下摆臂、以及设置在上摆臂和上摆臂旁侧的弹性元件;每个悬架单元的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在相应的纵梁上,每个悬架单元的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安装座(65)安装在相应的纵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53)和后连接板(54)之间连接有五根纵梁(55,56,57,58,59);五根纵梁自下而上分为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桥,其特征在于,下层的一根纵梁(55)和中层的两根纵梁(56,57)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座(65),上层的两根纵梁(58,59)穿过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座(65)的顶部,并与弹性元件安装座(65)固定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其特征在于,在后桥桥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后转向节,在后桥桥体与后转向节之间设置后上摆臂和后下摆臂,后上摆臂的内端与后桥桥体连接,后上摆臂的外端与后转向节连接;后下摆臂的内端与后桥桥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