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泽华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3975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姜茶,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姜茶辣味重、有效成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保存时间短、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原料的选择:选取新鲜的生姜为原料,清洗干净,均匀切细为0.5~0.8cm的生姜条,然后晾干或者低温烘干至含水率在40~50%;(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步骤(1)的生姜与菌酶微生物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所述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2,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发酵时间为96~120h;(3)将经过步骤(2)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00~150:100的重量比混合,即制得姜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姜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人类食用生姜历史悠久,《神龙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中医视其为常用药材之一。生姜营养丰富,目前研究已经确认的化学成份达200余种,其中蛋白质占1.4%、脂肪0.7%、糖类8.5%,另含姜酚、黄酮类、醇类、烯类、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份。而茶则具有消除疲劳,加速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等作用。鉴于生姜和茶叶二者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民间的姜茶制作古已有之,常被用于治疗胃寒、消化不良等病症。但是,目前传统的姜茶制作大都采用混合配制而成,由于工艺简单,不但辛辣味重、有效成份不易被人体充分吸收,而且保存时间短、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姜茶辣味重、有效成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保存时间短、质量不稳定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原料的选择:选取新鲜的生姜为原料,清洗干净,均匀切细为0.5~0.8cm的生姜条,然后晾干或者低温烘干至含水率在40~50%;(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步骤(1)的生姜与菌酶微生物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所述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2,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发酵时间为96~120h;(3)将经过步骤(2)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00~150:100的重量比混合,即制得姜茶。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1)低温烘干的温度控制在50℃以下。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菌酶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植物复合酶组成,所述组成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50~70%、酵母菌5~10%、米曲霉菌5~10%、植物复合酶10~30%。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菌酶微生物的组成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70%、酵母菌10%、米曲霉菌10%、植物复合酶10%。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2)发酵时选用固体发酵箱作为发酵容器。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2)发酵时物料厚度不高于40cm。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2)发酵时物料厚度为30~35cm。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2)中,生姜的含水率为50%,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5。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50~15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100~3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10~3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10~30单位/克原料。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姜茶可以充分弥补传统工艺生产过程中影响姜茶质量的诸多不利因素,发酵提升了生姜的保健功能,使其营养结构和成份更合理,更易吸收。本专利技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多种有益菌株外加植物复合酶的工艺技术对生姜的有效成份发酵和酶解,使其有效成份由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和游离态。发酵后的生姜在与乌龙茶系列茶叶复合制作姜茶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与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和茶醇等功能性物质再组合,易被人体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既同时确保了生姜和茶的保健功能,又充分利用乌龙茶系列茶叶的上佳口感,制作出适合大众口味,又独具风味的姜茶系列产品,充分弥补传统工艺生产过程中影响姜茶质量的诸多不利因素,顺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要求。1、通过生物发酵,确保生姜原有的成分和功能的同时,使其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等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变小,更利于人体吸收;2、除去了生姜过度的辛辣口感,发酵的姜茶入口不刺喉、味醇、回甘,并且能够生津,消减了生姜的热性;3、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稳定;4、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和调香添加剂,产品安全可靠;5、本制作方法中,在发酵反应后的生姜成份含挥发油1.2~2.8%;经过测试:小鼠口服挥发油一个月后,小鼠血液和肝脏内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显著增加(P<0.001),因此,与生姜和茶的单独效用相比,本工艺制备的姜茶具有更显著的抗氧化功效;6、本专利技术制作的姜茶还能有效缓解手术或者麻醉引起的呕吐,急慢性炎症和各种疼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成熟的新鲜生姜,清洗干净后均匀切细,切成横断面径为0.6cm的生姜条;(2)将上述生姜条晾干至含水率在45%;(3)微生物固态发酵:将步骤(2)的生姜与菌酶微生物混合均匀放置在开放的固体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的厚度为32cm,所述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5,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料的发酵温度,使其一直处于25~55℃,发酵时间为100h;菌酶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70重量份、酵母菌10重量份、米曲霉菌10重量份、植物复合酶10重量份组成。所述植物复合酶由以下用量的各组分组成:葡萄糖氧化酶10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2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2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20单位/克原料;(4)将经过步骤(3)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20:100的重量比混合,即制得姜茶。其中,本专利技术中生姜条在的横断面径在0.5~0.8cm,晾干也可以用低温烘干代替,低温烘干时温度控制在50℃以下,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在100:1~2之间,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若温度高于55℃则及时作适当的翻料、通风处理,以免温度过高破坏生姜的功能性成分,发酵时间控制在96~120h,可以视物料发酵情况延时缩短时长,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00~150:100的重量比混合, 菌酶微生组成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50~70%、酵母菌5~10%、米曲霉菌5~10%、植物复合酶10~30%。发酵时物料厚度不高于40cm,优选为30~35cm。在以上参数范围内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50~15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100~3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10~3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10~30单位/克原料。在以上参数范围内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原料的选择:选取新鲜的生姜为原料,清洗干净,均匀切细为0.5~0.8cm的生姜条,然后晾干或者低温烘干至含水率在40~50%;(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步骤(1)的生姜与菌酶微生物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所述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2,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发酵时间为96~120h;(3)将经过步骤(2)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00~150:100的重量比混合,即制得姜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原料的选择:选取新鲜的生姜为原料,清洗干净,均匀切细为0.5~0.8cm的生姜条,然后晾干或者低温烘干至含水率在40~50%;(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步骤(1)的生姜与菌酶微生物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所述生姜与菌酶微生物的用量比为=100:1~2,发酵温度控制在25~55℃,发酵时间为96~120h;(3)将经过步骤(2)发酵处理后的生姜与杀青后的乌龙茶按100~150:100的重量比混合,即制得姜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低温烘干的温度控制在5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酶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植物复合酶组成,所述组成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50~70%、酵母菌5~10%、米曲霉菌5~10%、植物复合酶10~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姜茶复合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华李艺良李丽文李艺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华李艺良李丽文李艺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