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乌龙茶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陈香茶味道不够浓郁、品质不高的缺陷,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洁净开放的发酵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48~96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1~1.5;所述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混合而成。
A method for preparing fragrant type Oolong Tea re fermentation by microorg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Oolong Tea,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fragrant type Oolong Tea re fermentation by microorganism, eliminating the defects of the prior art Chen Xiangcha is not rich, the taste is not high quality,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ocessing (1) selected Oolong Tea as raw materials, preparation of inoculated strains and enzyme preparation (2);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of microorganism: strain and enzyme composition and Oolong Tea fully mixed, the mixed material of fermentation in the fermentation container clean in the open, the fermentation material height is not higher than 40cm,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t 60 to 80 DEG;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80 DEG C for proper stirring ventilation treatment; fermentation time is 48 ~ 96h; among them, the Oolong Tea with strain and enzyme composition ratio, by weight, ranged from 100:1.1 to 1.5; the strains of Bacillus subtilis, yeast, Aspergillus The mold is m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
技术介绍
乌龙茶制作生产由来已久,并小有名气,但长久来该产品品种单一加上加工工艺较为普通,难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求。陈香茶通常是指贮存期在1年以上的茶,或者指鲜茶叶经杀青、揉捻、晒干或烘干并经自然长时间发酵或毛茶经渥堆而加工成的或经加工后一定时间存放至一年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需经杀青、揉捻、烘干、渥堆、陈化及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目前,陈香茶的加工,一是采取在自然条件下自然盛放几年或几十年,茶叶通过慢发酵氧化而形成陈香茶,发酵速度非常慢,茶叶品质需要漫长的时间才会提高,而且还会受存放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均会对茶叶的质量造成影响。第二中加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渥堆发酵,通过增加其渥堆时的温度、湿度来发酵,使茶叶快速转化为陈香茶,这红方法发酵速度虽然较快,但这种只靠温度和湿度来控制茶叶氧化的方法,得到的陈香茶通常存在香味不够浓郁、滋味不够甘醇、品质不够高等缺陷。中国专利号200810026618.X公开了一种陈年铁观音陈香茶的加工方法,采用铁观音成品茶,再前后经过发酵氧化工序及陈化工序完成;所述发酵氧化工序包括三次发酵步骤:第一次将茶叶置于恒温恒湿容器中,调节含水量为20%~23%,保温45℃~50℃,放置45~50小时;第二次将茶叶置于恒温恒湿容器中,调节含水量为12%~14%,保温35℃~38℃,放置24~30小时;第三次将茶叶加热到80℃至其含水量为8%~10%,保温30℃,放置30~35小时,采用该加工方法制得的茶叶保留了原有铁观音的香气与滋味,又增添了陈香气味,但是其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渥堆发酵方法,得到的陈香茶味道依然不够浓郁,品质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陈香茶味道不够浓郁、品质不高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洁净开放的发酵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48-96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1~1.5;所述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混合而成。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酶制剂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枯草芽孢杆菌50~70份、酵母菌5~10份、米曲霉菌5~10份、酶制剂10~30份。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酶制剂为植物复合酶。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50~15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100~3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10~3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10~30单位/克原料。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发酵容器为无毒、易清洗的固态发酵箱。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固态发酵箱预先经过清洗消毒。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有益菌对茶叶发酵和酶解,使其有效成份由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和游离态物质,发酵后的乌龙茶茶水口感上佳,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性物质再组合,茶叶中葡萄糖经发酵酶解成葡萄糖酸,这些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有利于血液循环。不但提升了其中所含的原素保健功效还使营养成分更合理,而且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品质,本工艺制作的陈香乌龙茶品质稳定可靠、安全,与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进一步提高了茶的保健功能,除去了茶叶中的杂味,入口软甜、回甘,并有生津之觉;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稳定;发酵后的乌龙含荐有酵母菌、乳杆菌,利于肠胃消化。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可以用于商品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实施例一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预先清洗与消毒过的固态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控制在2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为48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酶制剂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枯草芽孢杆菌50份、酵母菌10份、米曲霉菌10份、植物复合酶30份。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5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1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1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10单位/克原料。实施例二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预先清洗与消毒过的固态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控制在3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为80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2;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酶制剂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枯草芽孢杆菌60份、酵母菌10份、米曲霉菌10份、植物复合酶20份。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10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2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2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20单位/克原料。实施例三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预先清洗与消毒过的固态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控制在4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为96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酶制剂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枯草芽孢杆菌70份、酵母菌5份、米曲霉菌5份、植物复合酶20份。所述植物复合酶按每克原料所需酶的活性单位计算,包括以下用量的各组分:葡萄糖氧化酶150单位/克原料,葡萄糖淀粉酶300单位/克原料,β-葡萄糖苷酶30单位/克原料及α-淀粉酶30单位/克原料。其中,本专利技术中,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时间48~96h,发酵时间视物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洁净开放的发酵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48~96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1~1.5;所述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1)选取乌龙茶为原料,备接种菌株及酶制剂;(2)微生物固态发酵:将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与乌龙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洁净开放的发酵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在60~80℃;当物料温度高于80℃时作适当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48~96h;其中,所述乌龙茶与菌株和酶制剂组合物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为100:1.1~1.5;所述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及酶制剂的用量比,按重量份数计=枯草芽孢杆菌50~70份、酵母菌5~10份、米曲霉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华,李艺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华,李艺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