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656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壳体的结构设计,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及注塑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包含相结合的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塑胶层与所述第二塑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且所述第一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从而,增大了双色注塑成型外壳中两个塑胶层的结合面积,使得两个塑胶层的结合更加牢固,避免两个塑胶层的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壳体的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三防手机、平板、对讲机等外壳都采用双色注塑,常有PC+TPU,PC+PC,PC+ABS,PA+TPU等,大家常采用两种材料的平均厚度结合的设计。但注塑出来的产品往往会困气,两种材料结合不牢,经不起高温、高湿、水渚等相关测试,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外层就会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及注塑模具,增大了双色注塑成型外壳中两个塑胶层的结合面积,从而使得两个塑胶层的结合更加牢固,避免两个塑胶层的剥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包含相结合的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塑胶层与所述第二塑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且所述第一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
凸块的第一凹槽,从而,增大了双色注塑成型外壳中两个塑胶层的结合面积,使得两个塑胶层的结合更加牢固,避免两个塑胶层的剥离。另外,所述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粗糙区域,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粗糙区域的第二粗糙区域,所述第一粗糙区域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二粗糙区域。从而进一步增加两个塑胶层的结合面积,以进一步增大结合力度。另外,所述第一塑胶层具有至少一过胶孔,所述第二塑胶层的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过胶孔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过胶孔。从而进一步增加两个塑胶层的结合面积,以进一步增大结合力度。另外,所述第一塑胶层具有至少一排气孔,所述第二塑胶层的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排气孔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排气孔,其中,于所述第二塑胶层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一塑胶层时,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注塑模具内的气体。从而,避免所述第二塑胶层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一塑胶层时产生困气,使得两种塑胶材料充分结合,同时还能增加结合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的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包含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双色注塑成型外壳的注塑模具包含:公模、第一母模及第二母模,所述第一母模与所述公模用于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塑胶层,所述第二母模与所述公模用于在所述第一塑胶层上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塑胶层以形成所述双色注塑成型外壳;所述第一母模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壁面凹陷部,所述第一母模的内壁对应于形成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所述壁面凹陷部对应于形成所述第一凸块。另外,所述第二母模具有多个入水口。从而,使得塑胶溶液的流动距离相对较短,降低塑胶溶液于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让两种材料能够充分熔
合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塑胶层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塑胶层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塑胶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如图1、2所示。双色注塑成型外壳1包含第一塑胶层11与第二塑胶层12,分别具有第一结合面S与第二结合面(图未示),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通过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相结合。其中,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分别为内层与外层,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双色注塑成型外壳1例如为手机外壳,或者其他产品的外壳。本实施方式对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的具体形状和大小亦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设计。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塑胶层11的第一结合面S包含第一基本结合面S1与第一侧壁结合面S2,第一侧壁结合面S由第一基本结合面S1延伸出来且环绕第一基本结合面S1。第一基本结合面S1与第一侧壁结合面S2分别包
含多个第一凸块111,以增大第一结合面S的表面积。其中,多个第一凸块111例如为方形或长条形,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进一步的,位于第一侧壁结合面S2上的第一凸块111还可以为燕尾状或倒钩状。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模具开模的方便性,因此仅将燕尾状或倒钩状的第一凸块设置于第一侧壁结合面S2上。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塑胶层12于第一塑胶层11的第一结合面S上射出成型以结合于第一塑胶层11。于射出成型过程中,对应于第一结合面S上多个第一凸块111的位置,第二塑胶层12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凸块111紧密嵌合于第一凹槽,从而增大了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的结合面积。进一步的,第一侧壁结合面S2上的燕尾状或倒钩状的第一凸块还增强了结合力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塑胶层11的第一结合面S上还具有多个第一粗糙区域112,粗糙区域例如为具有纹理的区域。于射出成型过程中,对应于第一结合面S上多个第一粗糙区域112的位置,第二塑胶层12上形成多个第二粗糙区域,多个第一粗糙区域分别紧密嵌合于多个第二粗糙区域(图未示)。从而,第一粗糙区域与第二粗糙区域能够增大第一结合面S与第二结合面的结合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大结合力度。其中,本实施方式对第一粗糙区域于第一结合面S上的具体位置不作任何限制,图3仅为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塑胶层11的第一结合面S上还具有多个过胶孔113。于射出成型过程中,对应于第一结合面S上多个过胶孔113的位置,第二塑胶层12上形成多个第二凸块(图未示),多个第二凸块分别紧密嵌合于多个过胶孔
113。从而,使得注塑过程中两种塑胶材料充分结合,即进一步增大第一结合面S与第二结合面的结合面积。其中,过胶孔113例如为方形或长条形,然而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进一步的,第一塑胶层还具有多个排气孔(图未示),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排气孔的第三凸块(图未示)。排气孔的作用在于:于第二塑胶层射出成型于第一塑胶层时,排出注塑模具内的气体。从而,使得第二次注塑(即射出成型第二塑胶层)时不会困气,两种塑胶材料充分结合,同时还能增加结合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的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包含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其中,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双色注塑成型外壳的注塑模具包含:公模、第一母模及第二母模,第一母模与公模用于注塑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包含相结合的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塑胶层与所述第二塑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且所述第一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包含相结合的第一塑胶层与第二塑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层的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塑胶层的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塑胶层与所述第二塑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相结合且所述第一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面包含第一基本结合面与第一侧壁结合面,所述第一侧壁结合面由所述第一基本结合面的边缘延伸出来,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结合面上的所述第一凸块为燕尾状或倒钩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粗糙区域,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粗糙区域的第二粗糙区域,所述第一粗糙区域紧密嵌合于所述第二粗糙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层具有至少一过胶孔,所述第二塑胶层的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过胶孔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紧密嵌合于所述过胶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成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层具有至少一排气孔,所述第二塑胶层的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对应于所述排气孔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紧密嵌合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