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装置与应用其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676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与应用其的发光装置。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基板、多个发光元件与封装材。基板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基板包含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多个透光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分离。发光元件置于第一部分的正面上,且毗邻透光孔设置。封装材置于基板的正面上,且覆盖发光元件。上述揭露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能够达成全周光。除了发光元件本身能够向上方发光外,通过封装材的内反射,发光元件部分的光可被封装材反射、穿透透光孔而往下方出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与应用其的发光装置。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基板、多个发光元件与封装材。基板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基板包含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多个透光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分离。发光元件置于第一部分的正面上,且毗邻透光孔设置。封装材置于基板的正面上,且覆盖发光元件。上述揭露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能够达成全周光。除了发光元件本身能够向上方发光外,通过封装材的内反射,发光元件部分的光可被封装材反射、穿透透光孔而往下方出光。【专利说明】发光二极管装置与应用其的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是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晶、打线、封胶并接脚出来,使其能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相较于传统光源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封装元件具有耗电量低、高亮度、反应速度快、环保与轻薄短小等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光源占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发光二极管封装元件,使其的发光效率能够提高,为目前业界努力发展的重点之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基板、多个发光元件与封装材。基板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基板包含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多个透光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分离。发光元件置于第一部分的正面上,且毗邻透光孔设置。封装材置于基板的正面上,且覆盖发光元件。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的背面暴露于封装材。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封装材置于基板的背面上。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的第一部分包含第一端部与承载部。发光元件与透光孔皆置于承载部,且第一端部置于第二部分与承载部之间。接触第一端部的背面的部分封装材具有第一厚度,且接触承载部的背面的部分封装材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具有贯穿孔,且封装材填满贯穿孔。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还包含第二端部,承载部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第二端部具有贯穿孔,且封装材填满贯穿孔。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具有贯穿孔,且封装材填满贯穿孔。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贯穿孔于正面的孔径不同于于背面的孔径。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沿锯齿状排列。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还具有多个切割孔,沿直线排列。透光孔设置于切割孔的相对两侧。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为叠层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含壳体与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置于壳体中。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为球泡灯壳体或蜡烛灯壳体。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能够达成全周光(即双面出光)。除了发光元件本身能够向上方发光外,通过封装材的内反射,发光元件部分的光可被封装材反射、穿透透光孔而往下方出光,如此一来即可达成全周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侧视图;图3A为沿图1的线段3A-3A的剖面图;图3B为沿图1的线段3B-3B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侧视图;图8A与图8B分别为图7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装置100包含基板110、多个发光元件140与封装材170,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在本文的图1至图8B的封装材170皆以虚线表示。基板110具有相对的正面IlOa与背面110b。基板110包含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12具有多个透光孔114。第二部分132与第一部分112分离。发光元件140置于第一部分112的正面IlOa上,且毗邻透光孔114设置。封装材170置于基板110的正面I1a上,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装材170置于基板110的正面I 1a上,且基板110的背面IlOb暴露于封装材170。另外封装材170覆盖发光元件140,可选择性地填满透光孔114。简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能够达成全周光。具体而言,除了发光元件140本身能够向上方发光外,通过封装材170与外在环境介质之间形成的全反射,发光元件140部分的光可于封装材170内进行全反射后穿透透光孔114而往下方出光;另一部分的光则是直接由发光元件140往下方射向透光孔114并穿透透光孔114,如此一来即可达成全周光。相较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可不被限制于使用透明基板,且基板110的背面IlOb不覆盖封装材170即可达成全周光,因此基板110可选用较透明基板散热快的材质,提升发光二极管装置100散热效率;且因背面IlOb可不覆盖封装材170,可缩小整体厚度,并提高背面IlOb的出光亮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140例如为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而封装材170可为掺有黄色荧光粉体的透明材料,例如硅胶或环氧树脂。因此发光元件140发出的蓝光可激发封装材170的黄色荧光粉体,进而与的混合产生白光。为了调变白光的色温,例如暖白光,可以选择性地加入红色荧光粉体或绿色荧光粉体。另外黄色荧光粉体在受蓝光激发后亦会产生散射,进而改变其光路,增加光线穿透透光孔114的机率,因此背面IlOb出光量可增加。因白光可自透光孔114而到达背面110b,因此背面IlOb可不需涂布封装材17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为金、银、铜、铁和锡等材料,其兼具导电与散热的功效,而透光孔114可以蚀刻的方式形成于基板110上,其中图1的透光孔114的形状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基板110的第一部分112可为发光二极管装置100的正极,而第二部分132可为发光二极管装置100的负极。发光元件140可与第一部分112以及第二部分132电性连接,例如先分别以银胶等导热胶材(未绘示)固着于第一部分112的正面110a,接着利用金线或铝线等可导电的跳接线材180跳接各发光元件140的正、负电极(未绘示),使其连接成为串联电路(如第1、2图所绘示)、或并联电路、或先串联后再将各串联并联起来的电路、或先并联后再将各并联串联起来的电路,之后将该电路的最前端与最后端的发光元件140的一正电极和一负电极分别跳接至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32再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提供发光兀件140发光所需的电能。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若基板110的材质为绝缘体,例如陶瓷或硅胶片,则可在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32分别固着金属板,以供与发光元件140作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140可沿锯齿状排列。详细而言,在图1中,透光孔114可沿着基板110的延伸方向呈一直线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具有相对的一正面与一背面,该基板包含:一第一部分,具有多个透光孔;以及一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分离;多个发光元件,置于该第一部分的该正面上,且毗邻所述透光孔设置;以及一封装材,置于该基板的该正面上,且覆盖所述发光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薪亦黄惠燕郭于菁王玉萍张仁鸿
申请(专利权)人: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