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魁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190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16:55
本新型涉及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子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强化钢丝包括至少两条钢丝,且各钢丝间相互绞合连接,帘布层至少一层并分别嵌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内。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增强电动车用轮胎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电动车轮胎的承压能力和损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动车轮胎的弹性形变能力,提高电动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属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在随着电动车的不断推广,电动车已经成成为了当前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种类也十分多样,但在电动车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电动车轮胎结构往往依然沿袭传统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因此造成了当前的电动车轮胎结构强度差、抗扎破抗磨损能力不足、承载能力和使用舒适性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使用需要,因此极大的限制了电动车使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当前也有结合汽车轮胎开发出了一些电动车专用轮胎,但这类轮胎由于是采用的汽车轮胎技术,因此导致轮胎的成本较高、自重也较大,因此难以有效满足电动车使用的需要,同时还易造成电动车使用性能下降,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电动轮胎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子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形变腔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圆周方向分布,强化钢丝层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与胎侧处强化钢丝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强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强化钢丝包括至少两条钢丝,且各钢丝间相互绞合连接,帘布层至少一层并分别嵌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内,帘布层另环绕强化钢丝层分布,并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胶层外表面均布网状格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位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接触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位于橡胶基层内并距离橡胶基层外表面厚度不低于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接接触面处另均布形变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形变腔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形变腔内为真空并设尼龙纤维填充层。
本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增强电动车用轮胎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电动车轮胎的承压能力和损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动车轮胎的弹性形变能力,提高电动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1、胎侧2及胎冠3,胎侧2末端与胎冠3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1与胎侧2顶端连接,子扣1、胎侧2及胎冠3为一体式结构,子扣1、胎侧2及胎冠3均包括底胶层101、帘布层102、强化钢丝层103及橡胶基层104,底胶层101与橡胶基层104内表面连接,帘布层102、强化钢丝层103均嵌于橡胶基层104内,其中子口1处设的强化钢丝层103与子扣1外表面平行分布,胎侧2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103,且强化钢丝层103沿着胎侧2圆周方向分布,胎冠3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103,且两层强化钢丝层103间通过橡胶基层104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103间均布若干形变腔4,且形变腔4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3圆周方向分布,强化钢丝层103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103与胎侧2处强化钢丝层103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强化钢丝层103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强化钢丝包括至少两条钢丝1031,且各钢丝1031间相互绞合连接,帘布层102至少一层并分别嵌于底胶层101和橡胶基层104内,帘布层102另环绕强化钢丝层103分布,并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胶层101外表面均布网状格纹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化钢丝层103位于底胶层101和橡胶基层104接触面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化钢丝层103位于橡胶基层104内并距离橡胶基层104外表面厚度不低于3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化钢丝层103与底胶层101和橡胶基层104接接触面处另均布形变腔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变腔4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形变腔4内为真空并设尼龙纤维填充层6。
本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增强电动车用轮胎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电动车轮胎的承压能力和损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动车轮胎的弹性形变能力,提高电动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所述的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所述的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所述的子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强化钢丝层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所述的形变腔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与胎侧处强化钢丝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所述的强化钢丝包括至少两条钢丝,且各钢丝间相互绞合连接,所述的帘布层至少一层并分别嵌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内,所述的帘布层另环绕强化钢丝层分布,并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所述的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所述的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所述的子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强化钢丝层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所述的形变腔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与胎侧处强化钢丝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所述的强化钢丝包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魁
申请(专利权)人:冯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