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属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在随着电动车的不断推广,电动车已经成成为了当前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种类也十分多样,但在电动车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电动车轮胎结构往往依然沿袭传统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因此造成了当前的电动车轮胎结构强度差、抗扎破抗磨损能力不足、承载能力和使用舒适性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使用需要,因此极大的限制了电动车使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当前也有结合汽车轮胎开发出了一些电动车专用轮胎,但这类轮胎由于是采用的汽车轮胎技术,因此导致轮胎的成本较高、自重也较大,因此难以有效满足电动车使用的需要,同时还易造成电动车使用性能下降,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电动轮胎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子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形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所述的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所述的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所述的子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强化钢丝层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所述的形变腔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与胎侧处强化钢丝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所述的强化钢丝包括至少两条钢丝,且各钢丝间相互绞合连接,所述的帘布层至少一层并分别嵌于底胶层和橡胶基层内,所述的帘布层另环绕强化钢丝层分布,并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钢丝网强化电动车轮胎,包括子扣、胎侧及胎冠,所述的胎侧末端与胎冠中线对称分布,并构成截面为“U”型号的凹槽结构,子扣与胎侧顶端连接,子扣、胎侧及胎冠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胎侧及胎冠均包括底胶层、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及橡胶基层,所述的底胶层与橡胶基层内表面连接,所述的帘布层、强化钢丝层均嵌于橡胶基层内,其中所述的子扣处设的强化钢丝层与子扣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胎侧处设至少一层强化钢丝层,且强化钢丝层沿着胎侧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胎冠处设至少两层强化钢丝层,且两层强化钢丝层间通过橡胶基层连接并呈0°—90°夹角,且相邻的两层强化钢丝层间均布若干形变腔,且所述的形变腔相互平行分布并沿胎冠圆周方向分布,所述的强化钢丝层中,其中位于底部的强化钢丝层与胎侧处强化钢丝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连接,所述的强化钢丝层包括若干强化钢丝,相邻的强化钢丝间间距为0—1毫米,所述的强化钢丝包括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