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俊专利>正文

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1863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重型汽车悬架,具体是一种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包括穿过支座下部的推力杆连接孔;其中:所述支座的顶部具有支座垂面和两支座斜面,所述两支座斜面位于支座垂面的两侧;所述两支座斜面上分别固定有支撑臂I和支撑臂II;所述支座垂面与槽形梁合件底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座与支撑臂I、槽形梁合件、支撑臂II一体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连接强度、降低了质量、缩小了体积和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型汽车悬架,尤其是一种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重型汽车悬架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设置在整体式铸造支座(1)上的推力杆连接孔(2)以及平衡轴孔,该整体式铸造支架(1)的顶部固定在车架总成(3)的下平面上。其下推力杆支座(1)为整体式铸造结构零件,几何尺寸大,自重大,制造材料成本和能耗居高不下,且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连接强度、降低质量、缩小体积和性能稳定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包括穿过支座下部的推力杆连接孔;其中:所述支座的顶部具有支座垂面和两支座斜面,所述两支座斜面位于支座垂面的两侧;所述两支座斜面上分别固定有支撑臂I和支撑臂II;所述支座垂面与槽形梁合件底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座与支撑臂I、槽形梁合件、支撑臂II一体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使用时,所述支撑臂I和支撑臂II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槽形梁合件的顶部与车架总成的车架下平面固定连接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提高了连接强度、降低了质量、缩小了体积和性能稳定。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重型汽车悬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方向的结构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方向局部剖视的结构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向的爆炸结构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2至4,图中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包括穿过支座10下部的推力杆连接孔11;其中:所述支座10的顶部具有支座垂面12和两支座斜面15,所述两支座斜面15位于支座垂面12的两侧;所述两支座斜面15上分别固定有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所述支座垂面12与槽形梁合件40底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座10与支撑臂I20、槽形梁合件40、支撑臂II60一体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使用时,所述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槽形梁合件40的顶部与车架总成的车架下平面71固定连接为一体。在该实施例中,用板焊结构钢板焊接和重量很小的铸造结构零件构成,用于代替整体式较大的铸造结构零件,保证同等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自重和铸造能耗,降低了工艺难度;板焊结构钢板焊接和重量很小的铸造结构零件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板焊结构与铸造结构零件采用螺栓连接或铆接,提高了结构可靠性;板焊结构之间主要采用塞焊、螺栓或铆钉连接,降低了焊接量,提高了结构可靠性和精度。平衡轴不在穿过本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稳定性。为进一步增强强度和提高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臂I20与支撑臂II60之间设置有横臂50,该横臂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臂I20上和支撑臂II60上。为便于装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横臂50又包括横臂连接面52,位于横臂连接面52两端的横臂孔51,其中一组横臂孔51通过螺栓或铆钉【还可以采用塞焊】固定在支撑臂I20上,另外一组横臂孔51通过螺栓或铆钉【还可以采用塞焊】固定在支撑臂II60上。为便于装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臂I20又包括支撑臂腹板22和支撑臂翼板23,所述支撑臂腹板22上设置有支撑臂腹板连接孔24,所述支撑臂翼板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臂翼板连接孔25和支撑臂翼板固定孔26;所述支撑臂翼板22与支座斜面15紧贴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臂腹板23与支座垂面12紧贴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支撑臂翼板连接孔24通过螺栓或铆钉与支座斜面孔14连接;支撑臂腹板连接孔25通过螺栓或铆钉与支座固定孔13连接;穿过支撑臂腹板固定孔26的螺栓或铆钉将支撑臂I2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固定连接为一体。为更进一步保证强度,便于装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臂I20上固定连接有衬梁I31;所述衬梁I31又包括衬梁翼板32和衬梁腹板33,衬梁翼板32与支撑臂翼板22紧贴连接在一起,衬梁腹板33与支撑臂腹板23紧贴连接在一起;所述衬梁翼板32上设置有衬梁翼板加强孔34和衬梁翼板连接孔35,所述衬梁翼板加强孔34位于衬梁翼板32上,所述衬梁翼板连接孔35位于衬梁翼板32的一端部;所述衬梁腹板33上设置衬梁腹板连接孔36、衬梁腹板加强孔37和衬梁腹板固定孔38,所述衬梁腹板加强孔37位于衬梁腹板33中部,所述衬梁腹板连接孔36和衬梁腹板固定孔38分别位于衬梁腹板33的两端部;依次穿过衬梁翼板32的衬梁翼板连接孔35和支撑臂翼板22的支撑臂翼板连接孔24的螺栓或铆钉将衬梁翼板32与支撑臂翼板22固定连接为一体,衬梁翼板32的加强孔34通过另一螺栓或铆钉【还可以采用塞焊】连接在支撑臂翼板22上;依次穿过衬梁腹板33的衬梁腹板连接孔36和支撑臂腹板23的支撑臂腹板连接孔25的螺栓或铆钉将衬梁腹板33与支撑臂腹板23固定连接为一体,衬梁腹板33上的衬梁腹板加强孔37通过另一螺栓或铆钉【还可以采用塞焊】连接在支撑臂腹板23上。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支撑臂I20与支撑臂II60结构相同,所述支撑臂II60上固定有衬梁Ⅱ61,该衬梁Ⅱ61与衬梁I31的结构相同,支撑臂II60与衬梁Ⅱ61的连接方式跟所述支撑臂I20与衬梁I31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支撑臂II60与横臂50的连接方式跟支撑臂I20与横臂50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支撑臂II60与座斜面15的连接方式跟支撑臂I20与座斜面15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支撑臂II6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的连接方式跟支撑臂I2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的连接方式相同。为进一步降低整体质量和便于装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槽形梁合件40又包括槽形梁44,位于槽形梁44两端的槽形梁下板41和槽形梁上板45;所述槽形梁下板41上设置有槽形梁下板连接面42,该槽形梁下板连接面42上设置有槽形梁下板连接孔43;穿过槽形梁下板连接孔43和位于支座垂面12上的支座固定孔13的螺栓或铆钉将槽形梁合件40与支座10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槽形梁上板45上设置有槽形梁上板连接面46,该槽形梁上板连接面46上设置有槽形梁上板连接孔47;使用时,穿过槽形梁上板连接孔47的螺栓或铆钉将槽形梁合件4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下平面71固定连接为一体。上述实施例中,各孔处形成的连接点可以根据实际工装需求选择螺栓、铆钉或塞焊固定连接。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畴。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提高了连接强度、降低了质量、缩小了体积和性能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包括穿过支座(10)下部的推力杆连接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的顶部具有支座垂面(12)和两支座斜面(15),所述两支座斜面(15)位于支座垂面(12)的两侧;所述两支座斜面(15)上分别固定有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所述支座垂面(12)与槽形梁合件(40)底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座(10)与支撑臂I(20)、槽形梁合件(40)、支撑臂II(60)一体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使用时,所述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槽形梁合件(40)的顶部与车架总成的车架下平面(71)固定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包括穿过支座(10)下部的推力杆连接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的顶部具有支座垂面(12)和两支座斜面(15),所述两支座斜面(15)位于支座垂面(12)的两侧;所述两支座斜面(15)上分别固定有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所述支座垂面(12)与槽形梁合件(40)底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支座(10)与支撑臂I(20)、槽形梁合件(40)、支撑臂II(60)一体共同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使用时,所述支撑臂I(20)和支撑臂II(6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槽形梁合件(40)的顶部与车架总成的车架下平面(71)固定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I(20)与支撑臂II(60)之间设置有横臂(50),该横臂(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臂I(20)上和支撑臂II(6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50)又包括横臂连接面(52),位于横臂连接面(52)两端的横臂孔(51),其中一组横臂孔(51)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在支撑臂I(20)上,另外一组横臂孔(51)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在支撑臂II(6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I(20)又包括支撑臂翼板(22)和支撑臂腹板(23),所述支撑臂翼板(22)上设置有支撑臂翼板连接孔(24),所述支撑臂腹板(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臂腹板连接孔(25)和支撑臂腹板固定孔(26);所述支撑臂翼板(22)与支座斜面(15)紧贴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臂腹板(23)与支座垂面(12)紧贴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支撑臂翼板连接孔(24)通过螺栓或铆钉与支座斜面孔(14)连接;支撑臂腹板连接孔(25)通过螺栓或铆钉与支座固定孔(13)连接;穿过支撑臂腹板固定孔(26)的螺栓或铆钉将支撑臂I(20)与车架总成的车架腹面(70)固定连接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汽车用复合式下推力杆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I(20)上固定连接有衬梁I(31);所述衬梁I(31)又包括衬梁翼板(32)和衬梁腹板(33),衬梁翼板(32)与支撑臂翼板(22)紧贴连接在一起,衬梁腹板(33)与支撑臂腹板(23)紧贴连接在一起;所述衬梁翼板(32)上设置有衬梁翼板加强孔(34)和衬梁翼板连接孔(3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刘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