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0785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上轨道及下轨道;有轨电车控制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及底轮,底轮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上轨道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和三角形下压块,下轨道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下轨道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电子信号采集装置与下压触碰装置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与有轨电车相配套的装置也在不断发展,但现有的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亟需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该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要求,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该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上轨道及下轨道;有轨电车控制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及底轮,底轮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上轨道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和三角形下压块,下轨道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下轨道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电子信号采集装置与下压触碰装置电连接;上轨道上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上轨道通过转轴与减速车箱相连接,减速车箱底部通过提升杆与设置在下轨道内部的提升电机相连接,减速车箱内侧端面设置有半球形减速海绵,减速车箱的后端面设置有后固定板,后固定板通过减速弹簧与减速推板相连接。该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具有的优点如下:(I)通过设置有轨电车控制端、电车控制器、车轮识别装置及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可以方便对有轨电车的信息进行采集。(2)通过设置电子标签识别装置、三角形下压块、下压触碰装置、上轨道及下轨道可以对有轨电车控制端上的有轨电车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3)通过设置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可以对有轨电车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及发送。(4)通过设置减速车箱、半球形减速海绵、减速推板、后固定板、提升电机、提升杆及减速弹簧可以对有轨电车进站的速度进行监控,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提升电机和提升杆改变减速车箱的倾斜角度从而利用半球形减速海绵、减速弹簧及有轨电车自身的重力对有轨电车进行减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有轨电车控制端;2、电车控制器;3、车轮识别装置;4、有轨电车电子标签;5、减震弹簧;6、底轮;7、电子标签识别装置;8、三角形下压块;9、下压触碰装置;10、上轨道;11、下轨道;12、信号收发装置;13、总控装置;14、电子信号采集装置;15、有轨电车通信部件;16、第一速度传感器;17、第二速度传感器;18、减速车箱;19、半球形减速海绵;20、减速推板;21、后固定板;22、提升电机;23、提升杆;24、减速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1、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有轨电车控制端I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2、有轨电车电子标签4及底轮6,底轮6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3,上轨道10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7和三角形下压块8,下轨道11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9,下轨道11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12、总控装置13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14,电子信号采集装置14与下压触碰装置9电连接;上轨道10上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16和第二速度传感器17,上轨道10通过转轴与减速车箱18相连接,减速车箱18底部通过提升杆23与设置在所述下轨道11内部的提升电机22相连接,减速车箱18内侧端面设置有半球形减速海绵19,减速车箱18的后端面设置有后固定板21,后固定板21通过减速弹簧24与减速推板20相连接。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的上轨道10和下轨道11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有轨电车控制端1、电车控制器2、车轮识别装置3及有轨电车电子标签4可以方便对有轨电车的信息进行采集;通过设置电子标签识别装置7、三角形下压块8、下压触碰装置9、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可以对有轨电车控制端I上的有轨电车电子标签4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通过设置信号收发装置12、总控装置13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14可以对有轨电车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及发送;通过设置减速车箱18、半球形减速海绵19、减速推板20、后固定板21、提升电机22、提升杆23及减速弹簧24可以对有轨电车进站的速度进行监控,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提升电机22和提升杆23改变减速车箱18的倾斜角度从而利用半球形减速海绵19、减速弹簧24及有轨电车自身的重力对有轨电车进行减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上轨道及下轨道;所述有轨电车控制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及底轮,所述底轮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所述上轨道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和三角形下压块,所述下轨道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所述下轨道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电子信号采集装置与所述下压触碰装置电连接;所述上轨道上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所述上轨道通过转轴与减速车箱相连接,所述减速车箱底部通过提升杆与设置在所述下轨道内部的提升电机相连接,所述减速车箱内侧端面设置有半球形减速海绵,所述减速车箱的后端面设置有后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通过减速弹簧与减速推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上轨道及下轨道;有轨电车控制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及底轮,底轮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上轨道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和三角形下压块,下轨道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下轨道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电子信号采集装置与下压触碰装置电连接。【IPC分类】B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代有轨电车一体化站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轨电车控制端、上轨道及下轨道;所述有轨电车控制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车控制器、有轨电车电子标签及底轮,所述底轮外部套设有车轮识别装置,所述上轨道设置有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和三角形下压块,所述下轨道顶部设置有下压触碰装置,所述下轨道内部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信号收发装置、总控装置及电子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电子信号采集装置与所述下压触碰装置电连接;所述上轨道上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所述上轨道通过转轴与减速车箱相连接,所述减速车箱底部通过提升杆与设置在所述下轨道内部的提升电机相连接,所述减速车箱内侧端面设置有半球形减速海绵,所述减速车箱的后端面设置有后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通过减速弹簧与减速推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亚辉周晨曦谭周伟黄敬王东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登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