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及分析方法、系统及分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15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及分析方法、系统及分析方法;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安装在站台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包括:采集单元,采集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客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指令和发送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站台门客流分析系统,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中心监控终端、站点监控终端、运营车辆门发射模块和站台门控制模块;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接收对应运营车辆门发射模块和站台门控制模块发送的数据,每个站点监控终端接收对应多个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发送的数据,中心监控终端接收所有站点监控终端发送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及分析方法、系统及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分析领域,具体涉及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及方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公交客流分析是公交车辆调度运行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精准化运营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BRT(快速公交系统)线路存在的问题:1.线路复用率高,一个站点对应多条运营线路;2.乘客聚集度呈离散模型,仅高峰客流可据参考;3.现存多条BRT站与地面站复用线路;4.无有效的线路客流数据统计,数据分析;5.线路与站点客流无对应关系,仅部分线路存在站点与车辆对应关系。现有居住小区或医院等场景采用的人数统计主要为统计图像中的人体个数和流动趋势的方式,适用于低空俯拍、出入口场景,以人体头肩为主要识别目标。静态人数统计时,传入单帧图像,检测图片中的人体头肩,返回图中总人数;动态人数统计时,传入监控视频抓拍图片序列,进行人体追踪,返回每个人体框的坐标和所属ID;并根据目标轨迹判断进出区域行为,进行动态人数统计,返回区域进出人数。但是交通系统人流量大,尤其在高峰期人群呈现蜂涌状进出,这种数据采集模式需要的特征较为复杂,采集面部信息会出现大量遮挡,出现漏检的情况;并且人脸识别中对人员身份的数据比对需要响应时间,影响人群的流动速度,容易造成人员滞留拥堵,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及方法、系统及方法,通过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设置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内各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采集面与地面平行,以人员头顶作为识别目标,与多模块联动形成系统,在保障快速公交系统安全生产运营过程中,无感采集上下车乘客人流,经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公交实现信息化精准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安装在站台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包括:采集单元,采集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客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指令和发送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外壳,将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通信单元集成于外壳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和/或红外摄像头和/或微波雷达;当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时,摄像头的拍摄面与地面平行,摄像头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图片信息形成摄像图片信息;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摄像图片信息中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摄像图片信息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摄像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摄像上车客流;当采集单元包括红外摄像头时,红外摄像头的拍摄面与地面平行,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图片信息形成红外图片信息;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红外图片信息中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红外图片信息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红外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红外上车客流;当采集单元包括微波雷达时,微波雷达的发射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波信息形成微波反射信息;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对应于头顶形状的微波反射信息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采集区域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微波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微波上车客流;在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微波雷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处理单元的处理方式还包括对应的从摄像下车客流、红外下车客流、微波下车客流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求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下车客流数据,对应的从摄像上车客流、红外上车客流、微波上车客流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求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上车客流数据。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分析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通道位置限定区域的反射信息;S2: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将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采集区域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上车客流,得到上下车客流数据;S3:将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进行存储;S4:将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发送至终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S1所述反射信息包括图像信息、红外图像信息和微波探测信息,三种数据信息分别实施S2的步骤,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求和取平均处理,作为最终上下车客流数据。站台门客流分析系统,包括上述的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中心监控终端、站点监控终端、运营车辆门发射模块和站台门控制模块;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接收对应运营车辆门发射模块和站台门控制模块发送的数据,每个站点监控终端接收对应多个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发送的数据,中心监控终端接收所有站点监控终端发送的数据。站台门客流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站台门客流分析系统,包括如下步骤:T1: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采集并分析得到当次客流数据;T2: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经通信单元接收当前运营车辆门发射模块发送的车辆ID;T3: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将当次客流数据和对应的车辆ID关联打包后经通信单元发射至站点监控终端;T4:站点监控终端将接收的多个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发来的数据与本站点ID关联打包后发送至中心监控终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步骤T1的数据采集启动条件为:T01: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收到站台门控制模块发送的开门信号;若是则开启数据采集,否则继续等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步骤T1的数据采集停止条件为:T02: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判断是否接收到站台门控制模块发送的关门信号;若是则停止数据采集并开始数据分析,否则保持当前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步骤T2所述的车辆ID绑定有车辆编号、车牌号和车辆运营线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步骤T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T5:中心监控终端获得每个站点ID对应的站台门ID、站台门ID对应的客流数据和每次数据对应的车辆ID,车辆ID对应车辆编号、车牌号和车辆运营线路;T6:中心监控终端对以车辆与站点为关系、站点与时间为关系和车辆与时间为关系的上下车客流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线路的上下车客流量按站点区间、日期区间、时间区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设置增设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内各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采集面与地面平行,以人员头顶作为识别目标,保障人流拥挤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采集人员流量数据。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和微波雷达三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其特征在于,安装在站台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包括:/n采集单元,采集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信息;/n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客流数据;/n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n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指令和发送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n外壳,将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通信单元集成于外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其特征在于,安装在站台门乘客通道位置上方,包括:
采集单元,采集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客流数据;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数据指令和发送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
外壳,将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通信单元集成于外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和/或红外摄像头和/或微波雷达;
当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时,摄像头的拍摄面与地面平行,摄像头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图片信息形成摄像图片信息;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摄像图片信息中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摄像图片信息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摄像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摄像上车客流;
当采集单元包括红外摄像头时,红外摄像头的拍摄面与地面平行,红外摄像头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图片信息形成红外图片信息;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红外图片信息中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红外图片信息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红外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红外上车客流;
当采集单元包括微波雷达时,微波雷达的发射面与地面平行,用于采集通道位置的反射波信息形成微波反射信息;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将对应于头顶形状的微波反射信息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采集区域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微波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微波上车客流;
在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微波雷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处理单元的处理方式还包括对应的从摄像下车客流、红外下车客流、微波下车客流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求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下车客流数据,对应的从摄像上车客流、红外上车客流、微波上车客流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求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上车客流数据。


3.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台门客流分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通道位置限定区域的反射信息;
S2:对采集到的反射信息进行处理,将头顶的形状作为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和计数,将采集区域划分为上车区和下车区,若特征数据从上车区移动至下车区,则判定为下车客流;若特征数据从下车区移动至上车区,则判定为上车客流,得到上下车客流数据;
S3:将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进行存储;
S4:将处理后得到的客流数据发送至终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亚辉邓郑明左林勇周晨曦黄敬谭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登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